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煤炭“去产能”成绩单:矿井密集关停 37家煤企减负

  参考中国报告网发布《2017-2022年中国煤炭化工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十三五市场竞争态势报告

  “煤炭整体去产能任务是超额完成的,各家企业都是按照核定产量生产,几乎没有企业违背淘汰落后产能的政策。”卓创资讯煤炭行业分析师张敏5月11日表示。

  根据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我国2016年煤炭去产能完成了2.9亿吨,相比计划的2.5亿吨超额完成任务。

  对于上市公司来说,淘汰落后产能的影响直观表现在各家企业的定期报告中,如平煤股份(601666.SH)下属的襄城县天晟煤业等3家子公司,便被列入河南化解过剩产能关闭退出煤矿名单。

  需要指出的是,随着落后产能的清退,上市煤企员工人数大幅降低,成本支出相应减少,同时企业现金流、负债结构得到大幅改善。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发现,按照申万行业划分的37家上市煤企,2016年底员工总数合计73.9万人,而2015年同期则为83.3万人,同比减少近10万人。

  平煤股份证券部人士5月10日便表示,去年集团淘汰落后产能在500万吨左右,公司层面也成立了专门的化解过剩产能领导小组,“最直接的好处就是减少亏损,增加收益。”

  矿井关闭、转让

  “2015年煤炭市场低迷,2016年上半年情况也不乐观,直到下半年煤价才起来,所以在2015年时,已有一些效益差的、难以出量的产能被关闭。”中信期货黑色团队研究主管刘洁5月10日介绍称。

  相关上市煤企的年报亦对此有所体现,如陕西煤业(601225.SH)2015年便曾将鸭口煤矿等5对矿井协议转让。

  如果将其2015年煤企的去产能,定义为市场的自发调价,那么2016年启动的供给侧改革,则对煤企的落后产能去化起到了加速作用。

  2016年,陕西煤业再次将蒲白矿业公司、澄合矿业公司等股权和资产协议转让给蒲白矿务局、澄合矿务局,同时收购了控股股东陕煤集团旗下的文家坡煤51%的股权。

  而“关闭”、“去产能”等词汇,更成为了上市煤企2016年年报的高频词。

  “公司积极响应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利用煤炭行业去产能的相关政策,主动申请关停北宿煤矿,并获得相关政府部门同意。北宿煤矿自2016年10月10日开始关停工作。”兖州煤业(600188.SH)年报指出。

  截至2016年底,安源煤业(600397.SH)所属的高坑煤矿、杨桥煤矿等8对矿井已通过省级验收,同时公司也完成了上述矿井的关闭退出计划。

  对此,刘洁指出,部分煤矿产量有限、盈利相对较差,将这部分产能清退后,对于企业而言相当于是甩掉了包袱。

  这从平煤股份便可看出,公司下属的天晟煤业、天和煤业和福安煤业3家公司并未实际开展业务,2016年营收均为0元,同期净利润则分别亏损2671万元、2976万元、3838.56万元。

  进入2017年,各家煤企去产能步伐仍在持续。如安源煤业便计划将白源煤矿、桥二煤矿和东村煤矿等3对矿井于2017年停产退出。而恒远煤电(600971.SH)也计划在2017年至2018年年底前,拟关闭退出矿井刘桥一矿、卧龙湖煤矿。

  “之前已有煤企进行技术改造,以此将原有产能升级至先进产能的行列。”张敏介绍称。

  如安源煤业的曲江矿井的技术改造工作,便可以扭转其采掘失调、生产效率低下的局面,该项目预计可以在2018年起正常接替生产,届时矿井产量相应将大幅提升。

  刘洁也指出,前一轮产能置换已经在2016年有所体现,今年三季度、四季度可能会有少部分产能释放,但成规模的置换要到2018年才会有显著体现,“在实地调研过程中,煤企也多持有类似判断。”

  换言之,今年煤炭行业基调仍以去产能为主,置换产能的增量或将十分有限。

  减员效果显著

  过剩产能会占用大量的人力、资金,而随着落后产能的清退,上市煤企的人力、债务结构也相应得到了优化。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发现,2016年37家上市煤企中,有31家公司员工数量同比出现下降。

  其中,陕西煤业因资产重组原因,降幅最为明显,员工总数从2015年的56694人下降至28331人,恒源煤电(600971.SH)、大同煤业(601001.SH)和平煤股份员工降幅也均超过6000人。

  “谋划制定化解煤炭过剩产能人员分流安置工作一揽子方案,鼓励自主创业和外出务工,稳妥实施转岗创业……原煤生产效率明显提高,人工费用大幅缩减,人员更加精干高效。”恒源煤电年报指出。

  为此,公司下属的任楼煤矿,因减员分流还外派专业化队伍进行劳务输出,为陕西金源招贤矿业有限公司建设施工。

  前述平煤股份人士也告诉记者,“去产能最大的问题便是人员安置,公司所采取策略便是‘先挖渠再放水’,即先解决工作岗位,然后再进行分流安置。”

  从上市公司经营角度来看,去产能、减员确实对上市公司起到了“减负”的作用。

  以陕西煤业为例,2015年底“不在岗、服务人员”高达931人,至2016年底时仅剩下“服务人员”18人,其余均为生产、销售等必需人员。调整后,公司人工成本同比出现了10.3亿元的下降,降幅高达31.20%。

  “不同类型的企业计入方法不同,如贸易型企业的销售人员成本应计入到销售费用中,生产型企业对生产人员的费用支出则应计入到生产成本中。”5月11日,西部某上市公司财务负责人告诉记者。

  对于生产人员占绝大多数比重的煤企而言,“减员”也使得企业生产成本相应降低。“2016年公司自产煤吨煤完全成本150.77元/吨,同比下降8.62元/吨,降幅5.41%。”陕西煤业年报指出。

  此外,随着大量无效产能的清退,煤企负债表得以修复。

  统计数据显示,37家煤企中,有23家公司2016年负债率同比出现下降,同时行业平均负债率也下降至56.59%,较上年同期下降了近3个百分点。

资料来源:中国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高速攀升 我国占据主导地位 出货量前十企业均为中国企业

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高速攀升 我国占据主导地位 出货量前十企业均为中国企业

近年在风电等新能源强势崛起的背景下,全球储能市场迎来爆发式增长,使得新型储能装机量快速增长,进而带动了储能电池出货量高速攀升。截至2024年,全球新型储能新增装机规模达188.5GWh,同比增长81%;储能电池出货量为326.5GWh,同比增长63%。2025年上半年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达258GWh,同比增长106%。

2025年08月16日
我国动力电池冷却板行业分析:下游需求持续旺盛 2025年市场规模或将近百亿

我国动力电池冷却板行业分析:下游需求持续旺盛 2025年市场规模或将近百亿

在全球能源转型与碳中和目标的驱动下,新能源汽车产业成为各国战略竞争的核心领域。近年来,我国陆续出台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促进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发展行动方案》《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等一系列产业政策,引导汽车产业升级和技术升级,大力推动了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配套产业的发展,动力电池装车量受益而持续提升。

2025年08月14日
换新补贴政策出台 我国电动重卡电池行业销量飙升 宁德时代等巨头开展军备赛

换新补贴政策出台 我国电动重卡电池行业销量飙升 宁德时代等巨头开展军备赛

在高排放企业碳减排政策及公用车辆电动化政策的推动下,纯电动重卡成为新能源重卡市场主流,再加上续航里程突破,我国电动重卡电池销量飙升。同时,换新补贴致电池成本下探,叠加换电站推广力度加大,促进电动重卡电池市场发展。在此背景下,各大电池厂商争相抢夺这块“大蛋糕”,纷纷推出针对重卡应用的电池新品和解决方案,以求在市场中占据一

2025年08月13日
我国已成全球最大玄武岩纤维生产国 行业应用边界拓宽 2025年出口量暴增

我国已成全球最大玄武岩纤维生产国 行业应用边界拓宽 2025年出口量暴增

经多年追赶,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玄武岩纤维生产国,且出口量实现跃迁。2024年国内玄武岩纤维产能产量全球市场占比超60%;出口量由2020年的不足0.6万吨跃升至2024年1.21万吨;2025年上半年其出口势头更加迅猛,较上一年同期大幅增长136.84%,且已超2024年全年出口量。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当前我国玄武

2025年08月13日
全球12英寸硅片市场成长前景明晰 我国本土化率提升成趋势

全球12英寸硅片市场成长前景明晰 我国本土化率提升成趋势

由于我国本土12英寸硅片厂商技术研发和产业化起步较晚,此前长期严重依赖于进口。不过近年得益于政策推动以及下游需求的驱动,我国以西安奕材、中环领先为代表的企业在12英寸半导体硅片领域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与产能扩张,逐步缩小与国际领先企业的差距,加速推进国产化进程。

2025年08月13日
特高压建设加速+新能源市场爆发 我国绝缘纤维材料行业需求持续扩容

特高压建设加速+新能源市场爆发 我国绝缘纤维材料行业需求持续扩容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工业化进程逐步推进、光伏和风电等绿色能源快速发展,推动电力行业维持在较高的景气程度,促进绝缘纤维材料市场扩容。根据数据,2024年我国电力行业主要发电企业投资总额为17770亿元,同比增长18.86%。

2025年08月11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