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5年我国煤炭产业经济运行市场需求分析

   报告网摘要:当前,我国煤炭产业经济运行主要受市场需求放缓、过剩产能难以消化、控制煤炭总量难度增加、国际能源价格下降等多重因素综合影响。

  当前,我国煤炭产业经济运行主要受市场需求放缓、过剩产能难以消化、控制煤炭总量难度增加、国际能源价格下降等多重因素综合影响。破解“多挖煤不挣钱,少挖煤丢市场”难题,维护煤炭市场供需平衡、促进行业持续健康发展,一方面需要淘汰落后产能、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另一方面还需要规范市场秩序、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加大金融机构对企业的支持力度。

  盛夏临近,煤炭产业却仍未能摆脱“寒意”。在日前举行的2015年煤炭行业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发布会上,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梁嘉琨表示,当前我国煤炭经济运行仍处于低位徘徊,这一态势短期难以改变,行业脱困任务艰巨。

  据宇博智业市场研究中心的中国煤炭产业调研及未来五年发展动向预测报告指出,从挖煤就能赚钱的“黄金十年”,到如今的“多挖煤不挣钱,少挖煤丢市场”,煤炭产业经历了“冰火两重天”的考验。当前,在消费减量化渐成趋势、国际能源价格下降的大背景下,无论是淘汰落后产能、推动产业结构调整,还是规范市场秩序、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加大金融机构对企业的支持力度,破解煤炭产业“两难”还需多方合力。

  政策托底行业有所回暖

 2012年5月份以来,全国煤炭市场连续35个月波动下行。一方面是产能过剩、需求不足,全社会库存居高不下;另一方面则是煤炭价格持续下跌,企业经营困难。

  为帮助煤炭产业尽快脱困,去年下半年以来,有关方面和地方落实国务院决策部署,围绕煤炭行业脱困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会长王显政介绍,到2014年四季度,全国煤炭产量快速增长势头得到遏制,煤炭进口量减少,市场价格小幅回升,资源税改革与清理不合理收费工作稳步推进,煤炭经济运行出现了积极变化。

  “去年四季度煤炭产业状况有所好转,主要得益于政策层面的支撑。正是‘限产能、紧进口、控产量、减负担’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作用,煤炭产业有了‘着底’的感觉。但在煤炭产业自身一系列问题没有解决之前,还不能说成功筑底。”中国煤炭经济研究院院长岳福斌对《经济日报》记者说。

  进入2015年,受市场需求放缓、原油价格持续下降等因素影响,煤炭市场价格再次出现持续下跌,库存居高不下,企业经营困难加剧。数据显示,今年前4个月,全国煤炭产量同比下降6.5%,但全社会煤炭库存已持续40个月超过3亿吨,秦皇岛5500大卡动力煤价格由年初的520元/吨下降至5月初的421元/吨;截至3月末,煤炭企业应收账款3551亿元,资金链紧张问题较为突出。

  供需矛盾有待缓解

  中经煤炭产业景气指数监测结果显示,今年一季度,中经煤炭产业景气指数创下2011年11月下行拐点形成后的新低,比去年第四季度下降0.4个百分点;预警指数打破10个季度的横盘,比去年四季度下降3.7个百分点。

  总的来看,当前我国煤炭产业经济运行持续低迷,主要是受市场需求放缓、过剩产能难以消化、控制煤炭总量难度增加、国际能源价格下降等多重因素综合影响。

  从宏观上看,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宏观经济从高速增长进入中高速增长,国民经济对煤炭的需求量有所减少。据测算,今年前两个月,全国煤炭消费量约6亿吨,同比下降2.2%,其中电力行业耗煤3.3亿吨,下降5.6%;钢铁行业耗煤1.05亿吨,下降0.9%。3月份重点发电企业日均耗煤同比下降15.8%。

  从能源结构看,洁净能源和非化石能源替代作用明显。2014年,水电、风电、核电、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例由2013年的15.6%提升至2014年的16.9%。今年前2个月,天然气表观消费同比增长7.5%,水力发电、核电、风电发电量分别增长12.7%、31%和22%,火电则同比下降0.8%。

  从煤炭市场本身看,由于在“黄金十年”煤炭产能迅速扩张,产能过剩压力加大。数据显示,2006年以来,煤炭采选业固定资产累计投资3.27万亿元,8年来累计新增产能达30亿吨。目前,全国煤矿产能超过40亿吨,在建产能在10亿吨左右。

  此外,一些地方和煤炭企业违法违规盲目建设生产和超能力生产问题比较突出,采取“以量补价”方式竞相降价促销,抢占市场份额,进一步加大了产能过剩压力。一些煤炭用户为降低成本提高效益,通过招标采购方式压低煤炭采购价格,或改变煤炭交货方式和货款结算方式,或延缓付款、增加承兑比例,使煤炭市场竞争更加激烈。

  多措并举助行业脱困

  为帮助煤炭产业脱困,在不久前举行的2015年煤炭行业脱困暨经济运行调节电视电话会议上,国家发展改革委要求有关部门和行业企业,必须严格治理违法违规煤矿建设和生产,严格治理超能力生产,严格治理不安全生产,严格治理劣质煤生产、进口和使用。

  梁嘉琨表示,在当前煤炭经济下行期间,煤炭企业特别是大型煤炭企业应该站在维护煤炭市场供需平衡、促进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高度,主动控总量、稳煤价、保安全、保稳定,严格按照煤矿公示产能和承诺事项组织生产,做到不违法违规建设,不超能力生产,不安全不生产,维护市场供需平衡,提高经济运行质量。

  针对当前煤炭产业迫切需要加快“去产能”的现状,王显政建议,应加快推动建立和完善煤矿退出机制,着力解决原政策性破产煤矿历史遗留问题;着力研究煤矿退出机制和配套政策措施,明确关闭破产煤矿基本条件和国家支持范围,推动资源枯竭、灾害严重、扭亏无望、煤质差的国有煤矿有序退出,淘汰落后产能,优化煤炭开发布局,推动煤炭结构调整,提高生产集中度。

  他同时建议,应通过加快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减轻煤炭企业税费,切实减轻煤炭企业负担;加大金融机构对煤炭企业的支持力度,维护企业资金链正常运转和可持续发展;强化企业自律意识,以控总量、稳价格为重点,防止降价促销,引发恶性竞争,努力促进煤炭经济平稳运行。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锂电池结构件市场 “一超一强”竞争格局凸显 锂电池出海需求机遇释放

我国锂电池结构件市场 “一超一强”竞争格局凸显 锂电池出海需求机遇释放

我国锂电池结构件行业已形成完善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在新能源汽车与储能产业驱动下,行业随锂电池出货量高增快速扩张,2019-2023年市场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达67.20%。当前行业呈现科达利与震裕科技“一超一强”格局,2024年CR4升至49.73%,集中度进一步提升。国内锂电池企业海外布局推进叠加海外需求增长,为锂

2025年11月20日
我国半固态电池商业化进程加快 已进入规模化装车“倒计时”阶段

我国半固态电池商业化进程加快 已进入规模化装车“倒计时”阶段

与全固态电池相比,半固态技术并未脱离液态电池技术框架,是短期内能够迅速普及、基本不增加成本且可直接利用现有产线的解决方案——其生产工艺可兼容现有锂电池产线的70%以上,车企无需彻底重构生产线,仅需对极片制备、封装等环节进行改造,大幅降低了产业升级成本。

2025年11月20日
动力与储能双极驱动 我国涂层电池箔行业迎百万吨增长空间 头部效应初显

动力与储能双极驱动 我国涂层电池箔行业迎百万吨增长空间 头部效应初显

涂层电池箔作为提升锂离子电池性能的关键核心材料,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在新能源汽车普及与储能系统建设的双轮驱动下,行业需求持续爆发,产量预计将从2024年的32.5万吨飙升至2029年的135.4万吨。与此同时,市场已形成鲜明的“金字塔型”竞争格局,具备一体化产能与技术优势的头部企业正加速扩产,市场份额持续集中,行

2025年11月20日
全球钼资源稀缺性凸显 供需紧平衡基本面下国内钼价震荡上行

全球钼资源稀缺性凸显 供需紧平衡基本面下国内钼价震荡上行

当前全球钼供需处于紧平衡状态。2021以来,随着全球公共卫生事件得到控制,经济逐步向好,环保趋严制约供应端扩产以及全球地缘政治紧张加剧,导致钼供需缺口增长,且这一缺口不断扩大。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钼总产量为29.02万吨,消费量为29.41万吨,供需缺口增长到了-0.39万吨。预计2025年和2026年全球钼金属产

2025年11月19日
从“特供”到“普适” 我国纤维增强材料光伏边框行业增长动力充足

从“特供”到“普适” 我国纤维增强材料光伏边框行业增长动力充足

在“双碳”战略的强劲驱动下,中国光伏产业正经历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2024年,我国光伏新增装机容量已达277.17GW,组件产量突破627.5GW,这为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带来了巨大的市场机遇。作为光伏组件的关键辅材,占比成本约9%的边框,正迎来一场由材料创新引领的深刻变革。

2025年11月18日
再生铅行业面临原料供给和需求下行压力 反内卷促市场洗牌 低度寡头垄断格局已形成

再生铅行业面临原料供给和需求下行压力 反内卷促市场洗牌 低度寡头垄断格局已形成

近年来,随着国家持续推进循环经济,再生铅逐渐主导铅产业。根据数据,2023年我国再生铅产能占总产能的比重超过60%。

2025年11月16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