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新能源电池厂忙扩产 储能商业化应用初见曙光

  导读:动力电池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热度明显上升,目前处于供不应求的火爆阶段,由于锂电池也是储能的技术路线之一,储能商业化应用初见曙光。不过,有基金人士认为,由于储能技术路线多样,目前用在国内光伏电站等成本仍然过高,储能直接商业应用短期内不会特别快。

  动力电池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热度明显上升,目前处于供不应求的火爆阶段,由于锂电池也是储能的技术路线之一,储能商业化应用初见曙光。不过,有基金人士认为,由于储能技术路线多样,目前用在国内光伏电站等成本仍然过高,储能直接商业应用短期内不会特别快。

  新能源汽车风起,行业上游迎来爆发。全球产量居前的龙头电池厂纷纷在华设厂,最新一例是LG化学10月27日投产的新能源电池项目,国内电池龙头产能也持续释放。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动力电池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热度明显上升,目前处于供不应求的火爆阶段,由于锂电池也是储能的技术路线之一,储能商业化应用初见曙光。

  上游企业忙扩产

  继三星SDI西安工厂竣工,LG化学新能源电池项目一期10月27日在南京投产,预计明年实现量产,年产能达10万台以上,该项目是LG化学的全球最大电动汽车电池生产厂。公司计划将汽车动力电池产能从2016年满足全球5万辆电动汽车增加到2020年满足20万辆电动汽车,增长4倍。

 

  据华创证券分析,由于电动汽车下游需求旺盛,目前我国动力电池处于供不应求阶段,根据一二线动力电池厂商扩产计划,供不应求局面至少维持到2015年底。中国动力电池龙头国轩高科公司2016年有望扩张产能至6亿Ah以上。兼有储能及锂电池业务的南都电源三季报显示,动力锂电池实现对多家车企批量供应,收入6549万元,而去年同期还没有相关产能。截至目前,公司已建成锂电池产能600MW,并持续释放,预计今年年底前完工1200MW的新产线。

  电池需求火爆也传导到上游材料。“今年动力电池、电池材料都卖疯了,单子多到来不及接,要投的基金好多,终于等来好时光。”沪上一家孵化期风投公司专注于新能源投资的经理感叹。她预计未来1~2年产能不足现象仍将持续。公司2008年投资了一个电池项目,由于目前市场火爆,已开始考虑退出,潜在投资方报价一轮高于一轮。

  资本的嗅觉最为灵敏,今年下半年以来,不时看到上市公司求购动力电池的相关项目。二级市场也如是,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是股市大调整后率先恢复上涨的主要动力之一。据统计,今年9月以来电池板块平均涨幅33.54%,储能板块涨幅高达42.53%。

  由于需求旺盛,电池价格居高不下,相关公司三季报业绩亮眼。据统计,截至目前,综合已经发布三季报上市公司的数据,前三季度电池板块营收同比增长16.26%,净利润同比增长63.25%,储能板块营收比去年同期增长18.32%,净利润同比增长29.92%。其中主营锂电池的杉杉股份、当升科技、天齐锂业、欣旺达前三季度业绩均同比增逾100%,杉杉股份大增约341.28%。主营储能的猛狮科技、阳光电源前三季业绩增长也超过100%。

  商业化路径隐现

  规模化和本土化生产使得原本就擅打价格战的日韩电池企业有实力带头降成本。

  “韩国两家企业LG、三星搞得全球电池厂日子都不好过,价格压得很厉害。”一家欧洲电池厂内部人士指出。据介绍,目前欧美的动力电池路线以三元材料为主,约2元/瓦时,国内主流路线是磷酸铁锂,价格在2~2.5元/瓦时。

  LG化学公司方面近期宣称,到2016年底,电芯电池报价可接近1元/瓦时,这一价格被业内誉为“杀手级”水平。尽管业内预计其心理战的成分居多,实际报价并不会低至1元,但也确实给竞争对手留下的空间不多。

  在全民光伏联合创始人、能源互联网专家欧文凯看来,这一波火热需求会刺激动力电池的大肆扩张,价格战很快到来,如光伏一样。

  他表示,动力电池及储能降成本的路径是,终端市场需求起来,对中上游材料就有极大的需求,刺激中上游产能扩张,然后产能过剩,价格战,压迫全行业降成本,整体成本下来后,又进一步刺激终端市场需求的扩张。

  动力电池成本下降,同样能提升储能商业化应用的可能性,“因为技术同源”。不过业内人士认为,储能直接商业应用短期内不会特别快,储能技术路线多样,目前用在国内光伏电站等成本仍然过高。

  海外市场或率先突破。在美股上市的光伏组件龙头天合光能10月也设立了储能公司,公司储能业务部总经理祁富俊指出,未来几年,全球储能市场将有70%的复合增长率,这一两年化学储能技术如果成熟,储能电价骤降有可能成为现实,而在中国生产家用系统储能,成本仅是国外的1/3~1/4。

  走铅炭电池技术路线的南都电源目前已经借助加拿大的合作伙伴,顺利开拓海外市场,国内方面,企业级削峰填谷储能商业化应用需求也在出现。其三季报显示,储能市场逐步启动,公司积极拓展的分布式储能、户用储能等渐获突破,实现收入1.17亿元,同比增长41.02%。

  相关行业资讯请查阅:中国光电电池市场调研及未来五年投资商机研究报告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加氢站行业建设加快 广东数量稳居第一 大型化趋势带来广阔增量空间

我国加氢站行业建设加快 广东数量稳居第一 大型化趋势带来广阔增量空间

加氢站通常用于为氢能源汽车提供燃料,是氢能源汽车发展所需的重要基础设施。2015年前,我国只有北京氢能示范园加氢站、上海安亭加氢站、郑州宇通加氢站等少数几个加氢站。近年来,随着国内氢燃料电池车产业加速发展,叠加中央财政补贴大力支持,各地加氢站建设加快。2024年,我国氢燃料电池汽车产量已经达到5548辆,销量已达540

2025年10月20日
多维发力保供应链!我国石英坩埚行业光伏级市场本土主导 半导体级高端仍待突破

多维发力保供应链!我国石英坩埚行业光伏级市场本土主导 半导体级高端仍待突破

石英坩埚是半导体与光伏单晶拉制的核心消耗品,其中半导体级石英坩埚市场规模随晶圆产能扩张快速增长;而光伏级石英坩埚市场此前高增,但2024年多重因素影响呈收缩之势。竞争格局来看,光伏级市场由本土企业主导,而半导体级市场高端产品仍待突破。当前国内上游高纯石英砂长期依赖进口,不过我国正多维度发力,正通过找矿、技术研发与产能建

2025年10月20日
国内碱性锌锰电池行业存较大增量空间 出口成新增长极 南孚市占率稳居首位

国内碱性锌锰电池行业存较大增量空间 出口成新增长极 南孚市占率稳居首位

国内消费不足但产量保持良好增长势头,我国碱性锌锰电池行业长期处于供过于求状态,出口业务成为新增长极。根据数据,2024年我国碱性锌锰电池行业产量为205.80亿只,需求量为45.69亿只。

2025年10月15日
项目转型突破提速 我国煤制烯烃行业迈入高端绿色发展阶段 宝丰能源盈利领先

项目转型突破提速 我国煤制烯烃行业迈入高端绿色发展阶段 宝丰能源盈利领先

在 “双碳”战略目标的引领下,中国煤制烯烃产业迈入全新发展阶段,即从过去单纯的规模增长,转变为追求高端技术与绿色发展的深度融合,为煤制烯烃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助力。

2025年10月14日
我国液流电池行业:企业积极布局产能 商业化进程加速推进

我国液流电池行业:企业积极布局产能 商业化进程加速推进

在政策推动、技术进步与长时储能需求增长的共同作用下,我国液流电池行业已步入商业化初期,实现小批量出货。近两年来,受行业广阔前景吸引,越来越多企业积极布局赛道并加快产能建设。

2025年10月13日
全球铝塑膜中长期景气度高 中国企业加速追赶 行业降本增效大势所趋

全球铝塑膜中长期景气度高 中国企业加速追赶 行业降本增效大势所趋

固态电池因高安全性和能量密度成为产业趋势,其软包封装形式依赖铝塑膜性能大幅升级,因此对铝塑膜的需求量将进一步提升。预计到 2030 年固态电池在全球锂电池市场中的渗透率约为 10%,出货量超600GWh,市场规模超过 2500 亿元,相关固态电池需求将持续攀升,将为铝塑膜市场带来较大的增量空间。

2025年10月10日
氢能“芯片”的国产化突围:我国质子交换膜部分关键技术已达国际领先水平

氢能“芯片”的国产化突围:我国质子交换膜部分关键技术已达国际领先水平

质子交换膜被誉为氢能产业的“芯片”,其发展直接关系到氢能产业的进步。随着氢能产业的蓬勃发展,质子交换膜的需求和技术水平也将得到快速提升。

2025年10月10日
成本和环保压力冲击 全球可燃冰开采行业技术路线大博弈 中国后来居上

成本和环保压力冲击 全球可燃冰开采行业技术路线大博弈 中国后来居上

中国深海可燃冰资源集中在南海,根据国土资源部 2016 年数据及 2017 年有关报道,初步预测我国海域(集中在南海)可燃冰资源量约 800 亿吨石油当量,分布面积覆盖25 个有利区块、约 42 万平方公里。当前中国试验式开采位于南海神狐海域128平方公里范围内,储量超过千亿立方米。凭借强大的国家意志和持续的研发投入,

2025年10月05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