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20年我国负极材料行业产业链现状及上下游企业优势分析

       负极材料是锂离子电池最重要的原材料构成之一,与正极材料、电解液、隔膜合称锂离子电池的四大主要原材料。在产业链方面,负极材料上游为焦类产品、初级石墨等;下游是锂离子电池,并最终应用于动力电池市场、消费电池市场和储能电池市场。

负极材料产业链全景图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上游市场:负极材料行业的上游行业,主要为石油焦。而目前我国石油焦市场处于供不应求局面,每年需要大量进口,对外依赖程度较高,市场价格波动起伏也较大(2019年6月1452.5元/吨下降至12月底的1045.75元/吨,2020年6月回升至1138.5元/吨),这些将对负极材料的生产成本以及供给方面产生一定影响。

       具体来看,2019年我国石油焦产量2803.8万吨,同比增长6.42%,而需求量达到3401.4万吨,同比增长0.98%;但是进口量有所下滑,为8267260吨,同比减少15.86%;2020年1-10月石油焦产量2413.2万吨,同比下降0.2%,进口量8475318.8吨。

2014-2020年1-10月我国石油焦行业产量、需求量及进口量统计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在企业经营方面,我国石油焦生产企业有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以及各地方炼厂。

我国负极材料上游石油焦企业竞争优势情况

企业名称

经营范围

竞争优势

中石化

石油炼制(石油焦);成品油储存、运输、批发和零售;石油化工等

生产规模优势:是中国最大的成品油和石化产品供应商、第二大油气生产商,是世界第一大炼油公司、第三大化工公司,加油站总数位居世界第二

品牌优势:2019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中国专利金、银以及优秀奖

中石油

是集油气勘探开发、炼油化工、销售贸易、管道储运的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

经营渠道优势:在国内油气勘探开发中居主导地位,在全球35个国家和地区开展油气业务

中海油

组织石油、天然气、煤层气、页岩油勘察,石油炼制(石油焦),石油化工和天然气的加工利用及产品的销售和仓储等

生产优势:中海油在中国海上拥有四个主要产油地区:渤海(天津)、南海西部(湛江)、南海东部(深圳)和东海(上海)。中海油是印度尼西亚最大的海上原油生产商之一,同时,中海油还在尼日利亚、澳大利亚和其他国家拥有上游资产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中游市场:近几年,得益于新能源汽车需求带来的动力电池产量增长,我国负极材料行业保持较高增长速度,并且目前已成为全球最大的负极材料生产国。根据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负极材料产量为32.6万吨,同比增长25.4%,中国则达到26.5万吨,同比增长38%,占据全球81%的产量比重。

2015-2019年全球及中国负极材料产量统计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目前,我国从事负极材料的相关企业有深圳市贝特瑞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杉杉科技有限公司、江西紫宸科技有限公司、凯金能源等一批优秀企业。

我国负极材料企业竞争优势情况

企业名称

经营范围

竞争优势

贝特瑞

主要从事锂离子二次电池用负极材料及纳米材料应用的专业化生产制造;负极材料产能30000/

品牌优势:先后获得“深圳市高新技术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火炬计划项目实施企业”、“深港创新圈能源材料龙头企业”

客户资源优势:涵盖三星、LG、日本松下、索尼、ATL、力神、比克、比亚迪、国轩等企业

上海杉杉科技有限公司

拥有产品系列包括中间相、天然石墨、人造石墨、复合石墨、合金及硬炭等五大系列;石墨负极材料现有产能15000/年,在建产能3.5万吨

客户优势:拥有ATLLGCATL、比亚迪、三星、力神电池国轩高科、比克等客户资源

江西紫宸科技有限公司

是一家锂离子二次电池负极材料的专业化生产厂家,集研发、生产和销售于一体

专利优势:拥有22项专利,2项商标专利

客户资源优势:ATLCATL、三星、LG、比亚迪、力神电池、中航锂电、珠海冠宇、维科电池等

凯金能源

是一家专业从事负极材料研发、生产及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是国内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专业供应商

产业布局优势:已在广东、浙江、内蒙古、青海建有生产基地,涉及负极材料的前端、石墨化、后端及炭化加工环节,覆盖负极材料生产的全工艺流程

质量管理优势:拥有先进的质量控制室、XRD测试室、SEM测试室、ICP测试室、理化测试室和电化学性能测试室等

客户资源优势:CATL、力神电池、鹏辉能源、孚能科技等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下游市场:我国负极材料下游主要是锂离子电池产业。因此,锂离子电池行业发展对负极材料整个行业起直接影响作用。2015-2019年,随着3C产品和储能电池需求不断扩大,再加上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迅速,进而对锂电池需求量的稳定增加,其产量规模逐年扩大。根据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锂离子电池产量157.22亿只,同比增长12.40%;2020年1-10月全国锂离子电池产量为146.36万只,同比增长10.9%。

2015-2020年1-10月我国锂离子电池行业产量及增长情况

数据来源:工信部
       
       目前,我国负极材料行业下游市场上有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迪安汽车部件(天津)有限公司、武汉邦迪管路系统有限公司等一批优秀企业。

我国负极材料下游企业竞争优势情况

企业名称

经营范围

竞争优势

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

主要从事研发、生产、销售:锂一次电池、锂二次电池、锂聚合物电池、锂离子电池、锂电池()、锂离子蓄电池组、镍氢电池、镍镉电池、碱性电池、锌锰电池、动力电池系统和电池管理系统、锂电池储能系统、电池材料

经营优势:是中国最大、世界第五的锂亚电池供应商,目前全球范围内,SAFTTADIRAN公司合计占有约80%市场份额,MAXELL6-8%VITZROCELL5%,公司约占3%-5%

创新技术优势:与以色列公司合作,生产“超高速可充电电池”,这是一项专有的快速充电技术

宁德时代

从事锂离子电池、锂聚合物电池、燃料电池、动力电池、超大容量储能电池、超级电容器、电池管理系统及可充电电池包、风光电储能系统、相关设备仪器的开发、生产和销售及售后服务

技术研发优势:建立涵盖产品研发、工程设计、测试验证、工艺制造等领域完善的研发体系,设立了“福建省院士专家工作站”,拥有锂离子电池企业省级重点实验室、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认证的测试验证中心

规模优势:拥有业内最广泛的客户基础,截至2017年底工信部公布的12批新能源车型目录共3200余款车型,其中由公司配套动力电池的有500余款车型,占比约16%,是配套车型最多的动力电池厂商;是全球领先的动力电池企业

人才优势:拥有研发技术人员3425名,其中博士学历的119名、硕士学历的850名,并包括6名福建省百人计划及创新人才

上海璞泰来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主营业务聚焦于锂离子电池关键材料及自动化工艺设备领域

团队优势:以股权和激励机制为纽带,聚集了一批在国内锂电池负极材料、石墨化加工、涂布设备、涂覆隔膜、隔膜基膜等领域最优秀的工艺技术、管理团队一起共同创业

产业布局优势:通过新设、合资及并购等方式先后在江西、广东、福建、江苏、山东、内蒙等地成立了超过二十家全资/控股子公司

孚能科技(赣州)股份有限公司

专注于新能源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及整车电池系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研发优势:公司研发团队长期与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美国伯克利劳伦斯国家实验室、伯克利大学、斯坦福大学、巴斯夫、杜邦、3M公司等知名企业、顶尖专家展开战略合作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WYD)

       相关行业分析报告参考《2020年中国负极材料市场分析报告-行业运营态势与发展前景预测》。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全球圆柱电池行业格局生变:大圆柱电池在动力及储能领域逐步起量 中国厂商异军突起

全球圆柱电池行业格局生变:大圆柱电池在动力及储能领域逐步起量 中国厂商异军突起

根据数据,2024 年全球圆柱电池出货量达128.2 亿只,同比增长 3.6%;其中电动汽车为最大下游市场,占比超50%;其次是电动工具与3C,分别占比13.4%、7.9%;储能领域需求显著上扬,与3C占比差距缩小。

2025年08月25日
我国磁性材料应用多点开花 行业“大而不强” 高端化仍是未来发展方向

我国磁性材料应用多点开花 行业“大而不强” 高端化仍是未来发展方向

我国在磁性材料研究领域持续深耕,在非晶合金、稀土永磁、超磁致伸缩、巨磁电阻等方向不断取得突破;同时,依托微细化组织调控、晶体学精准控制、薄膜化制备及超晶格构建等新技术的支撑,磁性材料的种类正日益丰富,产品体系持续完善。

2025年08月25日
我国是全球锂主要生产国之一 终端新能源汽车+新型储能快速发展驱动需求增长

我国是全球锂主要生产国之一 终端新能源汽车+新型储能快速发展驱动需求增长

得益于丰富的资源优势,目前我国已是全球锂主要生产国之一。根据USGS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锂产量为24万金属吨。其中我国锂产量4.1万金属吨,占比17%,仅次于澳大利亚(8.8万金属吨,占比37%)、智利(4.9万金属吨,占比20%)。

2025年08月22日
我国光热发电站行业分析:塔式、槽式是商业化主流 在建项目规模庞大

我国光热发电站行业分析:塔式、槽式是商业化主流 在建项目规模庞大

近年来,为推动我国光热电站技术产业化发展,国家能源局2016年启动首批20个光热发电站示范项目,装机规模总量达134.9万千瓦,开启我国光热发电的商业化进程。根据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我国在建装机规模3300MW,涉及34个项目;规划装机4750MW-4800MW,涉及37个项目。

2025年08月21日
我国固态电池行业供给分析:出货规模仍然较小 多家车企及电池厂商纷纷布局

我国固态电池行业供给分析:出货规模仍然较小 多家车企及电池厂商纷纷布局

我国作为电动汽车主产国和技术国,也高度重视固态电池行业的发展。2024年6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2024年本)》,新增了固态电池相关要求,意在规范固态电池的性能标准,推动固态电池进一步发展。

2025年08月20日
我国勃姆石行业应用领域正积极拓展 规模效应下产品价格下行 向小粒径方向发展

我国勃姆石行业应用领域正积极拓展 规模效应下产品价格下行 向小粒径方向发展

在锂离子电池出货量持续走高、勃姆石产品技术不断进步,以及市场对电池安全性和倍率性能要求日益提升的背景下,我国锂离子电池用勃姆石需求显著增长。数据显示,2019-2024年期间,我国锂离子电池用勃姆石需求量由2019年的0.66万吨激增至2024年的5.9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达54.97%。预计2025年其需求量将达到7

2025年08月20日
光伏胶膜行业:EPE共挤胶膜市场占比提升 龙头企业福斯特盈利能力稳健

光伏胶膜行业:EPE共挤胶膜市场占比提升 龙头企业福斯特盈利能力稳健

近年来光伏行业持续降本,同时能源转型和经济性驱动需求激增,全国光伏新增装机规模迅速增长,带动光伏胶膜行业需求增多。2024年我国光伏胶膜需求量达56.5亿平方米,预计2025年我国光伏胶膜需求量达64.3亿平方米。

2025年08月19日
我国电解液溶剂行业:需求旺盛下产能持续扩张 DMC为当前应用占比最大类型

我国电解液溶剂行业:需求旺盛下产能持续扩张 DMC为当前应用占比最大类型

电解液溶剂作为电解液的重要原料之一,其市场的发展与电解液市场变化息息相关。电解液,被誉为锂离子电池的“血液”,在锂电池的四大关键技术中占据一席之地。它不仅承担着运输锂离子的重任,还在正极与负极间传导电流,确保锂离子能够顺畅地在正、负极间穿梭。

2025年08月19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