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实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五大背景分析

      导读:因劳动力成本、土地成本等持续攀升等原因,当前国内粮价高出国际市场 30%-50%,竞争力缺乏,小规模、高成本的农业生产模式难以持续。2)因消费结构升级、价格机制问题等原因,部分农产品供需结构矛盾突出,大豆供小于求、进口激增,玉米供大于求、库存高企。

参考《2017-2022年中国休闲农业行业发展态势及十三五未来前景分析报告

      实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背景包括:

      1)因劳动力成本、土地成本等持续攀升等原因,当前国内粮价高出国际市场 30%-50%,竞争力缺乏,小规模、高成本的农业生产模式难以持续。2)因消费结构升级、价格机制问题等原因,部分农产品供需结构矛盾突出,大豆供小于求、进口激增,玉米供大于求、库存高企。

      3)最近十几年我国粮食生产量、进口量和库存量“三量齐增”,广义粮食安全存在结构性隐患,粮食财政负担沉重。4)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业生产粗放,单位耕地化肥农药使用量偏高、利用率低,农业面源污染问题严重,优质绿色农产品供给不能满足需求,农业拼资源拼投入的传统老路难以为继。5)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艰巨。

      农业成本攀升,国内粮价高出国际市场 30%-50%

      因劳动力成本、土地成本等持续攀升等原因,当前国内粮价高出国际市场 30%-50%,竞争力缺乏,农业生产效益低而不稳,小规模、高成本的农业生产模式难以持续。2004-2015 年,我国三种粮食(稻谷、小麦和玉米)亩均成本大幅攀升,从 395 元增至 1090 元,增长175.6%;其中亩均物质与服务费用增长 112.4%,亩均人工成本增长216.6%,亩均土地成本增长 302.7%。在粮食成本大幅攀升的情况下,政府以托底收购(2004 年开始)和临时储备政策(2008 年开始)保障种粮积极性。加之国际粮价从 2012 年开始大幅下跌、石油价格在2014 年下半年开始暴跌(影响国际航运成本)、人民币兑美元 2005 年以来总体升值,当前中国国内粮价高于国际市场 30%-50%。比如,2016年 11 月国内小麦价格较进口价格高 43%;2015 年 1 月至 2016 年 6月国内大豆价格(国产二等,济南)较进口价格(进口二等,青岛)高 31.1%,2016 年 12 月收窄至 4.1%。


 

      部分农产品供需矛盾突出,大豆供小于求,玉米供大于求

      因消费结构升级、价格机制问题等原因,部分农产品供需结构矛盾突出,大豆供小于求、进口激增,玉米供大于求、库存高企。《全国种植业结构调整规划(2016-2020)》指出,经济的发展使城乡居民的支付能力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者对农产品的需求由吃得饱转向吃得好、吃得安全、吃得健康,进入消费主导农业发展转型的新阶段。加之农产品价格机制市场化改革滞后,玉米出现阶段性供大于求,大豆供求缺口逐年扩大。

      在大豆方面,1992-2015 年,大豆产量从 1030 万吨增至 2004 年的 1740 万吨顶点后降至 1185 万吨,而国内需求量从 1114 万吨增至9926 万吨,供给远小于需求。在玉米方面,2012-2015 年产量大增,从 17483 万吨增至 23021 万吨,但因经济下行、进口玉米便宜和玉米替代品不断增长,国内消费量从 16765 万吨降至 14487 万吨,供给明显大于需求。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原副组长陈锡文在 2016 年末曾谈到,当前全国大豆的平均亩产不到 250 斤,较国际平均水平低 120 多斤。如果大豆平均亩产 250 斤,国家在东北地区的大豆目标价格每斤 2.4 元,一亩大豆的毛收入就是 600 元;但玉米亩产可以达到 1200 斤,按去年的临时收储价每斤 1 元,玉米亩均毛收入就是大豆亩毛收入的两倍;在这样的情况下,农民不可能去种大豆。


 

      粮食生产量、进口量和库存量“三量齐增”,粮食财政负担沉重

      在此情况下,最近十几年我国粮食生产量、进口量和库存量“三量齐增”,广义粮食安全存在结构性隐患,粮食财政负担沉重。

2003-2015 年,由于粮食播种面积的扩大和单产水平的提高,我国粮食产量从 43070 万吨增至 62144 万吨,增长 44.3%,粮食产量“十二连增”,2016 年回调至 61624 万吨。与此同时,粮食进口量从 2283万吨增至 12477 万吨,增长 446.5%,其中约 2/3 为大豆;粮食出口量从 2230 万吨降至 164 万吨;净进口量从 53 万吨增至 12314 万吨,而在 2003 年之前粮食净进口量从未超过 2000 万吨。2011 年以来,大豆自给率降至 20%以下,2015-2016 年更是不到 12%。

在外粮入市、国粮入库的情况下,粮食财政负担沉重。《全国农村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发改农经[2016]2257 号)指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放缓,持续大幅增加财政“三农”投入空间有限。

      一方面,种粮需要补贴;另一方面,储粮还需要成本。2012-2016年,玉米、小麦和稻谷库存量合计从 10890 万吨增至 45654 万吨。其中,玉米库存量从 4255 万吨增至 27503 万吨,年末库存/消费量从 25%增至 159%,即当前可满足约 19 个月的消费。小麦库存从 2804 万吨增至 5651 万吨,年末库存/消费量从 25%增至 51%,当前可满足约 6个月消费;稻谷库存从 3862 万吨增至 12500 万吨,年末库存/消费量从 22%增至 76%,当前可满足约 9 个月消费。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程国强研究员测算,每吨玉米库存成本 252 元,这意味着 2.75 亿吨玉米库存需支出 693 亿元。


 

      农业发展方式粗放,农业面源污染和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增多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粮食生产目前仍处于靠化肥、农药和大水漫灌来提高产量的粗放生产阶段,单位耕地化肥农药使用量偏高、而利用率低,农业面源污染问题严重,农业拼资源拼投入的传统老路难以为继。《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 年)》指出,在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的背景下,农业发展方式粗放的问题日益凸显。工业“三废”和城市生活垃圾等污染向农业农村扩散,耕地数量减少质量下降、地下水超采、投入品过量使用、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加重,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增多,推动绿色发展和资源永续利用十分迫切。《全国种植业结构调整规划(2016-2020)》指出,耕地质量退化、华北地下水超采、南方地表水富营养化等问题突出,对农业生产的“硬约束”加剧,靠拼资源消耗、拼物质要素投入的粗放发展方式难以为继。

      农业部部长韩长斌 2015 年 8 月谈到,农业面源污染的贡献者主要有化肥、农药和畜禽粪便、农膜以及秸秆等农业的废弃物。农业面源污染主要由农业源的化学需氧量、总氮和总磷排放形成,占总排放量的 40%以上。

      1991-2015 年,我国化肥施用量从 2805 万吨增至 6023万吨,增长 114.7%;农药使用量从 76.5 万吨增至 180.7 万吨,增长136.1%。与国际相比,我国单位面积耕地化肥使用量明显偏高。

      2013年我国每公顷耕地化肥消费量为 557 千克,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和高收入国家的 135 千克、日本的 253 千克、印度的 158 千克、美国的 140千克;即便与越南的 441 千克、韩国的 361 千克相比,也是明显偏高。

      但是,化肥农药利用率与发达国家仍有差距。2015 年我国水稻、玉米、小麦三大粮食作物化肥利用率为 35.2%,农药利用率为 36.6%,而欧美国家在 50%-60%左右。

      我国优质绿色农产品供给不能满足需求。在过去十年,重大食品安全事件时有发生,比如 2008 年三鹿“三聚氰胺奶粉”事件、2011年瘦肉精事件、2013 年湖南“镉大米”事件等。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多表现在农药、兽药残留超标,微生物、重金属超标,违反添加剂使用标准,检出禁用投入品;主要源于农产品源头污染(农药和兽药超标)、农产品生长的环境污染(土壤和水体污染)、农产品流通过程中的污染(保鲜剂、包装物质污染)、农产品加工过程中的污染(重金属、微生物及添加剂污染)。根据农业部 2016 年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信息,抽检样品 45081 个,总体抽检合格率为 97.5%,较本世纪初上升 30 多个点。不过,国内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多低于发达国家,这意味着如果按照发达国家标准检测,结果可能会出现明显差异,这也是国内优质绿色农产品不能满足需求、一些居民转而依赖进口,以及国内部分具有价格优势的农产品出口较难的重要原因。


 

      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如期实现全面小康任务艰巨

农业生产面临成本“地板”和价格“天花板”这“两块板”的双向挤压,农产品价格提升空间有限,农民持续增收的压力越来越大。《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 年)》指出,在经济发展速度放缓、动力转换的背景下,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的问题日益凸显。农产品价格提升空间较为有限,依靠转移就业促进农民收入增长的空间收窄,家庭经营收入和工资性收入增速放缓,加快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确保如期实现农村全面小康任务艰巨。

      2015 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连续六年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和国内生产总值增幅,城乡居民相对收入差距从 2007 年的 3.33 缩小到 2.73∶1,但绝对收入差距从 9645 元扩大至 19773 元。并且,随着城镇房地产价格上涨,城乡居民财富差距明显扩大。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到 2020 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截至 2015 年底,按现行脱贫标准测算,我国仍有5575 万农村人口生活在扶贫标准线以下。这意味着每年要减少贫困人口 1000 万以上,时间紧任务重。并且,经过多年努力,容易脱贫的地区和人口已经基本脱贫了,剩下的贫困人口大多贫困程度较深,自身发展能力比较弱,越往后脱贫攻坚成本越高、难度越大。而且,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经济下行压力在持续加大,贫困人口就业和增收难度增大。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ww)。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首发“反内卷”倡议! 我国造纸行业产销量增长 市场价格或将持续上涨

首发“反内卷”倡议! 我国造纸行业产销量增长 市场价格或将持续上涨

随着我国造纸工业的发展,我国纸及纸板的生产量及消费量也稳步增长。根据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纸及纸板生产企业约2500家,全国纸及纸板生产量13625万吨,较2023年增长5.09%;消费量13634万吨,较2023年增长 3.56%,人均年消费量为96.83千克(14.08亿人)。2015—2024年,纸及纸板生产量

2025年08月12日
我国金针菇产量缩减但出口量增长 龙头企业营收与利润空间萎缩

我国金针菇产量缩减但出口量增长 龙头企业营收与利润空间萎缩

我国工厂化金针菇日产能从2010年的988.9吨增长至2023年的5109吨,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3.46%。产量则自2020年起逐渐下滑,2023年降至200万吨以下。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我国金针菇市场面临供需失衡局面,行业竞争持续加剧,导致产品价格整体下行。在此背景下,行业龙头企业雪榕生物和众兴菌业均遭遇了明显的

2025年08月12日
蛋鸡养殖行业盈利先降后增 存栏量攀升 区域均衡化发展大型集团话语权增强

蛋鸡养殖行业盈利先降后增 存栏量攀升 区域均衡化发展大型集团话语权增强

鸡蛋良好的市场需求,激发了蛋鸡养殖方的养殖积极性,推动国内在产蛋鸡存栏量持续攀升。养殖成本下降,盈利逐步提升,是国内在产蛋鸡存栏量增多的另一重要原因。2024年以来,受饲料成本下跌影响,蛋鸡养殖成本持续走低,蛋鸡养殖盈利呈现先降后增的走势。

2025年07月05日
我国瓦楞纸产量及消费量稳步增长 行业进口替代及出口市场空间大

我国瓦楞纸产量及消费量稳步增长 行业进口替代及出口市场空间大

作为包装材料用的瓦楞纸,加工成纸箱后可代替其他包装材料,具有成本低、重量轻、运输方便、节约木材、以纸代塑,减少白色污染,多次循环等优点,近年来得到良好的发展。根据中国造纸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瓦楞纸产量为3145万吨,同比增长7.89%,2015-2024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92%。

2025年06月27日
智慧养殖行业:受政策及企业降本增效需求驱动 阿里云等凭借先进解决方案引领发展

智慧养殖行业:受政策及企业降本增效需求驱动 阿里云等凭借先进解决方案引领发展

在政策鼓励下,各地区积极推进养殖智慧化。如贵州赤水乌骨鸡智慧养殖项目是由赤水市农业农村局、赤水市乡村振兴局等相关部门指导,贵州长庚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联合深圳大学腾讯云人工beplay下载软件 特色班和腾讯云共同发起的乌骨鸡养殖项目。该项目利用目标检测、追踪和行为识别等深度学习和计算机视觉技术,使养殖基地的乌骨鸡出栏率提升了 30%,增产

2025年06月24日
小龙虾价格大跳水 几家欢喜几家愁 养殖户承压 下游加工及出口迎来亮点

小龙虾价格大跳水 几家欢喜几家愁 养殖户承压 下游加工及出口迎来亮点

目前小龙虾价格正在逐渐“亲民化”。一是近年来,各地小龙虾养殖技术日益成熟,湖北、江苏、安徽等传统主产区持续扩产,四川、江西等新兴产区也加速发展。2023年,我国小龙虾养殖面积2950万亩、产量316.10万吨,已经成为淡水养殖第四大品类。

2025年06月20日
我国农业用水压力增大 节水灌溉行业关注度提升 区域化竞争特点突出

我国农业用水压力增大 节水灌溉行业关注度提升 区域化竞争特点突出

我国是农业大国,耕地灌溉面积持续增长,农业用水量庞大;但我国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较小,传统漫灌仍占近半耕地,农业用水浪费现象较为严重。农业用水利用效率低下,叠加国内水资源短缺且分布不均,我国农业用水压力不断增大,农业节水迫在眉睫。

2025年06月03日
我国苏氨酸供给在全球占据主导地位 行业贸易顺差扩大 企业盈利水平显著提升

我国苏氨酸供给在全球占据主导地位 行业贸易顺差扩大 企业盈利水平显著提升

苏氨酸是猪饲料的第二限制氨基酸和家禽饲料的第三限制氨基酸,需求深度绑定饲料工业发展。近年来农业农村部大力推进豆粕减量替代行动,“减豆粕不减效”技术路径为行业开辟新增量空间。目前,我国苏氨酸行业整体供给能力得到提升且在全球占据主导地位,基本掌握了国际市场的定价话语权,并构建起全球领先的出口导向型发展模式。在2024年我国

2025年05月28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