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助力中国粮食供给 推动粮价形成机制改革

        导读:“粮食安全问题已经不是简单的供给量的安全问题,而是中国农业的产业安全问题和中国农民的就业与生计安全问题。所以,一方面要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竞争力,另一方面也要充分地利用世贸组织规则中允许对本国农业实施的保护条款,构建一个既符合国际规则、又适合中国特色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在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日前举办的博士生论坛上,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原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院长陈锡文深入分析了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问题。

        参考《2016-2022年中国粮食加工市场运营态势及十三五投资动向研究报告
缺乏价格竞争力是软肋

  2012年底以来,我国粮食生产面临的问题是:产量连续增长,但价格却持续高于国际市场价格。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颇为复杂。”陈锡文分析说,首先,近年来,我国的土地租金、人工工资、投入品和农业服务等粮食生产成本持续上升,主产区粮食的最低收购价格和临时收储价格也在持续提升。其次,人民币汇率坚挺。与2005年相比,人民币兑换美元已升约25%,意味着以美元结算的国际市场粮食降价进入中国市场。第三,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持续发酵,通货紧缩导致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暴跌。到2015年底,国际市场以美元计价的大米、小麦、玉米、大豆的价格分别下跌32.3%、32.2%、44.8%和34.9%。第四,全球海运价格暴跌,散装粮食从美国墨西哥湾到我国广东黄埔港的运价,如今只相当于2008年时的三分之一左右。国际粮价跌、海运价格跌、美元兑人民币汇率跌,“三跌合一”,最终就体现为进入我国粮食市场的国际粮食价格大幅下跌。

  “但这并不能说明我国的粮食生产步入困境。世界各国的资源禀赋差异极大,由此也导致了各国粮食生产成本各不相同。”陈锡文说,我国按照世贸组织的规则,达成了农产品市场对国际市场开放的管理制度,这主要是关税配额制度。在这一制度中,我国政府承诺,对进口的主要粮食品种(小麦、玉米、大米)实行关税配额管理,即对配额数量内进口的粮食实行1%的关税,而对超过配额进口的粮食实行65%的关税。我国承诺每年进口粮食配额的上限为小麦963.6万吨、玉米720万吨、大米532万吨。迄今为止,上述三大谷物的进口数量都未达到我国承诺的配额数量。由于有关税配额制度,能够进口到我国的三大谷物数量上是可控的,不超过我国目前谷物总产量的4%。

  从2009到2011年,我国在小麦、玉米、稻谷这三大谷物上就已渐次成为净进口国了。如国内粮价继续按前几年的态势持续上涨,预计5年至7年,我国粮价将全面高于按65%关税征收后的进口粮食完税成本价,那就意味着关税配额制度的防线将全面失守。另外,近年来,一些不受关税配额管理的品种进口量激增,如大豆、大麦、高粱和玉米、酒糟、木薯等。这些在饲料行业作为玉米替代品的品种,构成了对我国玉米市场的严重冲击。2015年,进入我国市场的这些替代品高达3927万吨,再加上配额内进口的玉米约473万吨,合计接近我国当年玉米产量的20%。

  “这就迫使相应数量的国产玉米失去了市场,不得不进入仓库。这是引发粮食产量、库存量、进口量‘三量齐增’的一大原因。”陈锡文说。

  推动粮价形成机制改革

  粮价是农民最为关注的话题。2004年,为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国家明确提出全面开放粮食收购和销售市场。此后,为避免出现“谷贱伤农”局面,国务院又制定了在主产区实行最低收购价的政策。2008年到2014年间,国家每年都适当调高最低收购价水平,这7年中,小麦的最低收购价提高了63.9%,稻谷的最低收购价提高了90%以上。国家于2007年和2008年又先后对东北三省和内蒙古的玉米和大豆实行了临时收储政策,到2014年,国家公布的玉米和大豆临时收储价格比最初实行时分别提高了60%和29.7%。

  “这两项政策的初衷都是为了对市场价格形成顶托作用,但在实行过程中也产生了一些副作用,那就是对市场机制的干扰。”陈锡文认为。一个突出表现是,最低价和临时收储价逐步演变成了市场最高价。在东北和内蒙古,由中储粮系统收购的玉米,随着玉米临时收储价格的提高其比重也在不断上升。在主产区,粮食购销市场成为“政策市”,多主体经营、多渠道流通的粮食收储市场实际上已不复存在。另一个表现是,粮食加工企业陷入经营困境,如果按市场均衡价格不可能收到粮食,而购买按中储粮拍卖价出库的粮食,利润太低,出现了“麦强面弱”“稻强米弱”等现象。为此,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按照市场定价、价补分离的原则,积极稳妥推进玉米收储制度改革。”

  陈锡文表示,要加快改革玉米价格形成机制,让玉米价格由市场供求来决定,并以此引导农业生产区域布局和品种结构的调整,推动粮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时,要激活玉米购销多元化的市场主体,采取既有利于调动加工企业积极性,又有利于玉米去库存的相关政策措施,扩大加工企业对国内玉米的需求。此外,还要保障玉米生产者的合理收益,要研究出台符合国情和世贸组织有关规则的玉米生产者补贴制度,使农民在剧烈的市场波动中能够平稳渡过难关。


资料来源:互联网,中国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首发“反内卷”倡议! 我国造纸行业产销量增长 市场价格或将持续上涨

首发“反内卷”倡议! 我国造纸行业产销量增长 市场价格或将持续上涨

随着我国造纸工业的发展,我国纸及纸板的生产量及消费量也稳步增长。根据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纸及纸板生产企业约2500家,全国纸及纸板生产量13625万吨,较2023年增长5.09%;消费量13634万吨,较2023年增长 3.56%,人均年消费量为96.83千克(14.08亿人)。2015—2024年,纸及纸板生产量

2025年08月12日
我国金针菇产量缩减但出口量增长 龙头企业营收与利润空间萎缩

我国金针菇产量缩减但出口量增长 龙头企业营收与利润空间萎缩

我国工厂化金针菇日产能从2010年的988.9吨增长至2023年的5109吨,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3.46%。产量则自2020年起逐渐下滑,2023年降至200万吨以下。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我国金针菇市场面临供需失衡局面,行业竞争持续加剧,导致产品价格整体下行。在此背景下,行业龙头企业雪榕生物和众兴菌业均遭遇了明显的

2025年08月12日
蛋鸡养殖行业盈利先降后增 存栏量攀升 区域均衡化发展大型集团话语权增强

蛋鸡养殖行业盈利先降后增 存栏量攀升 区域均衡化发展大型集团话语权增强

鸡蛋良好的市场需求,激发了蛋鸡养殖方的养殖积极性,推动国内在产蛋鸡存栏量持续攀升。养殖成本下降,盈利逐步提升,是国内在产蛋鸡存栏量增多的另一重要原因。2024年以来,受饲料成本下跌影响,蛋鸡养殖成本持续走低,蛋鸡养殖盈利呈现先降后增的走势。

2025年07月05日
我国瓦楞纸产量及消费量稳步增长 行业进口替代及出口市场空间大

我国瓦楞纸产量及消费量稳步增长 行业进口替代及出口市场空间大

作为包装材料用的瓦楞纸,加工成纸箱后可代替其他包装材料,具有成本低、重量轻、运输方便、节约木材、以纸代塑,减少白色污染,多次循环等优点,近年来得到良好的发展。根据中国造纸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瓦楞纸产量为3145万吨,同比增长7.89%,2015-2024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92%。

2025年06月27日
智慧养殖行业:受政策及企业降本增效需求驱动 阿里云等凭借先进解决方案引领发展

智慧养殖行业:受政策及企业降本增效需求驱动 阿里云等凭借先进解决方案引领发展

在政策鼓励下,各地区积极推进养殖智慧化。如贵州赤水乌骨鸡智慧养殖项目是由赤水市农业农村局、赤水市乡村振兴局等相关部门指导,贵州长庚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联合深圳大学腾讯云人工beplay下载软件 特色班和腾讯云共同发起的乌骨鸡养殖项目。该项目利用目标检测、追踪和行为识别等深度学习和计算机视觉技术,使养殖基地的乌骨鸡出栏率提升了 30%,增产

2025年06月24日
小龙虾价格大跳水 几家欢喜几家愁 养殖户承压 下游加工及出口迎来亮点

小龙虾价格大跳水 几家欢喜几家愁 养殖户承压 下游加工及出口迎来亮点

目前小龙虾价格正在逐渐“亲民化”。一是近年来,各地小龙虾养殖技术日益成熟,湖北、江苏、安徽等传统主产区持续扩产,四川、江西等新兴产区也加速发展。2023年,我国小龙虾养殖面积2950万亩、产量316.10万吨,已经成为淡水养殖第四大品类。

2025年06月20日
我国农业用水压力增大 节水灌溉行业关注度提升 区域化竞争特点突出

我国农业用水压力增大 节水灌溉行业关注度提升 区域化竞争特点突出

我国是农业大国,耕地灌溉面积持续增长,农业用水量庞大;但我国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较小,传统漫灌仍占近半耕地,农业用水浪费现象较为严重。农业用水利用效率低下,叠加国内水资源短缺且分布不均,我国农业用水压力不断增大,农业节水迫在眉睫。

2025年06月03日
我国苏氨酸供给在全球占据主导地位 行业贸易顺差扩大 企业盈利水平显著提升

我国苏氨酸供给在全球占据主导地位 行业贸易顺差扩大 企业盈利水平显著提升

苏氨酸是猪饲料的第二限制氨基酸和家禽饲料的第三限制氨基酸,需求深度绑定饲料工业发展。近年来农业农村部大力推进豆粕减量替代行动,“减豆粕不减效”技术路径为行业开辟新增量空间。目前,我国苏氨酸行业整体供给能力得到提升且在全球占据主导地位,基本掌握了国际市场的定价话语权,并构建起全球领先的出口导向型发展模式。在2024年我国

2025年05月28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