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全球冰市场稳定增长 中高端化是趋势 健康化是主要方向

 导读:全球冰市场稳定增长 中高端化是趋势 健康化是主要方向。据 Euromonitor 统计,按零售口径统计的 2015 年全球冰淇淋市场规模已经超过 800 亿美元,2005 年以来全球冰淇淋市场复合增速在 2-3%水平,未来预期仍将保持 2.8%左右的增速。

参考《2016-2022年中国产业运营现状及十三五投资方向分析报告

       全球冰淇淋市场稳定增长

       据 Euromonitor 统计,按零售口径统计的 2015 年全球冰淇淋市场规模已经超过 800 亿美元,2005 年以来全球冰淇淋市场复合增速在 2-3%水平,未来预期仍将保持 2.8%左右的增速。其中,发达国家的冰淇淋市场起步早,目前消费已趋于平稳,少有增长;新兴市场的增长是主要驱动力,如巴西、土耳其、印尼、南非等国。

       图 1:全球冰淇淋市场销售额 单位:亿美元 图 2:全球各区域冰淇淋消费份额大致占比

       资料来源:Euromonitor

       发达国家冰淇淋消费量大,品牌集中度高

       1、全球市场集中度较高

       从全球品牌竞争情况来看,前 5 大冰淇淋制造商占全球份额一直稳定在 40%以上。根据 Euromonitor 公布的数据,2013 年全球 CR10 的份额达到 45.7%,联合利华和雀巢市场占比最大,维持在 35%左右。

       图 3:全球 10 大冰淇淋厂商市场份额情况 单位:%

       但这一格局正在各地区遭受商超系统的挑战,美国超市纷纷推出自有品牌的低利润大桶装冰淇淋业务,让大品牌的市场价格优势丧失。利润较高的是出售散装冰淇淋,生产过程更复杂,因而价格也更高,如联合利华的梦龙雪糕和雀巢“Peelin’ Pops”(外型如剥开香蕉的雪糕)。在这样的背景下,雀巢开始出售部分大众市场冰淇淋业务,聚焦高端品牌发展。雀巢于 2001 年将其英国的冰淇淋业务卖给了 Richmond Foods,2015 年同意将南美的冰淇淋业务(R&R Ice Cream)出售给同一家公司,并成立 Skin Health 部门,将自己定位于一家专注于健康和营养的公司。

       2、美国:商超是主要渠道,是否“健康”决定销量

       美国长期是冰淇淋消费量或者金额的第一大国地位,但在 2014 年消费总额为 112 亿美元的情况下首次被中国市场的 114 亿美元超过(Mintel 资讯)。美国的冰淇淋消费结构中,家庭消费占整体消费的 40%左右,其他消费行为定义为冲动型消费。

       从包装工业冰淇淋的销售渠道来看,商超是最主要的销售渠道,在超市销售的冰淇淋达 86%;第二位为便利店,占销量的 11.4%;杂货店位居第三占 2%;其它场所占 0.6%。在超市销售的冰淇淋近 80%为半加仑的家庭装。

       美国冰淇淋行业通过并购整合,丰富了旗下的品牌和产品品类,使得该厂商能在商超的货架陈列方面取得更优的经济性和更高的占有率。如 Dreyers Ice Cream 在 2003 年 6 月并购美国雀巢冰淇淋,其中雀巢占 67%股份,但以 Dreyers 品牌为主体。并购后的优势体现在:资源整合(生产工厂、市场、管理、销售)、降低营运成本、获取买方和供方优势。

       目前,美国消费者对健康饮食的关注是该类产品面临的重大挑战。68%的消费者认为产品的健康相关属性会影响其购买决策,当被问到对冰淇淋和冷冻食品的购买驱动时,近三分之一的消费者表示他们正在寻找全天然的产品。因此,美国冰淇淋生产商面临该品类销售急剧下跌的局面,制造商们需要更多地通过创新产品和营销手段来挽回冰淇淋的消费颓势。Mintel 估计整个美国的冰淇淋销售额在 2015 年将保持低速增长,可能达到 114亿美元。

       3、欧洲:品牌集中度较高

       西欧是冰淇淋的发源地。整体上,欧洲冰淇淋消费体量高于美国,其中西欧地区的消费量大体与美国份额相当。经过欧洲市场上的多年并购整合,联合利华、雀巢和玛氏这三大食品巨头企业在欧洲冰淇淋市场上的占有率相当高,仅联合利华一家就达到 40%。比较有特色的是,欧洲作为冰淇淋的发源地,各国都有手工生产冰淇淋的传统(一般表现为餐厅自制、咖啡厅自制和家庭自制),这种冰淇淋消费习惯也导致众多小品牌和超市自有品牌活跃在经济型市场上,这一趋势也开始在其他国家和地区抬头。

       4、日本:消费进入平稳期

       日本的冰淇淋消费起步早,上世纪 90 年代以后冰淇淋发展就已经进入平稳期,总量规模波动并不大,主要是因为人口严重的老龄化形成了冰淇淋消费难于增长的负面影响。正是因为这一点,日本冰淇淋产业近十年来主要表现为产品多样化、升级化和健康化。明治株式会社(Meiji)、森永株式会社(Morinaga)是日本冰淇淋市占率前两位的厂商,乐天、哈根达斯等品牌紧随其后。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中国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TYT)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需求升级+渠道革新 我国衣物清洁市场迈入精洗时代 行业将向高端化、精致化发展

需求升级+渠道革新 我国衣物清洁市场迈入精洗时代 行业将向高端化、精致化发展

衣物清洁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备消费品,无论经济状况如何,人们都需要洁净的衣物,同时对其消费的频次也较高。目前我国拥有庞大的人口数量(超14亿人),对于洗衣粉、洗衣液等衣物清洁产品的有着广阔的需求空间。在此背景下,我国衣物清洁行业具有长期稳定市场潜力。

2025年06月09日
多次技术迭代升级 我国玻尿酸行业遭遇瓶颈 市场仍有广阔应用拓展空间

多次技术迭代升级 我国玻尿酸行业遭遇瓶颈 市场仍有广阔应用拓展空间

目前,我国玻尿酸行业应用经历三次跃迁,形成原料、医疗、护肤、食品四项领域的布局。近年来,我国玻尿酸销量持续上升,吸引越来越多企业相继涉足,但产能过剩问题随之浮现,市场价格战起,产品同质化日益严重,巨头企业业绩出现下滑。不过,也有不少企业开始探寻玻尿酸业务新增长点,如布局再生类、合成类生物。整体来看,我国玻尿酸行业应用仍

2025年06月05日
我国专业护肤品行业增速迅猛 功能性、非贴片类产品为市场主流 医疗敷料极具潜力

我国专业护肤品行业增速迅猛 功能性、非贴片类产品为市场主流 医疗敷料极具潜力

按注册及监管类别划分,专业性护肤品分为医疗器械敷料及功能性护肤品两类,其中功能性护肤品占主导,医疗器械敷料极具增长潜力。按产品形式,专业护肤品分为贴片类和非贴片类,非贴片类为市场主流,但随着贴片类保持较快增长,非贴片类未来占比将有所下降。

2025年05月25日
我国国货美妆市场格局正在被重塑 投入研发、聚焦功效依旧是各大企业战略重点

我国国货美妆市场格局正在被重塑 投入研发、聚焦功效依旧是各大企业战略重点

随着Z世代成为消费主力,悦己观念深入人心,美妆消费已从单纯的“变美工具”升级为“自我表达的重要载体”。2024年我国化妆品市场整体增速有所减缓,进入新发展阶段。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24年全年化妆品类零售额为4357亿元,同比下滑1.1%。而上述消费大环境并不明朗的当下,国货美妆企业呈现出了惊人的发展态势,首次出

2025年05月17日
中国面膜市场体量收缩下企业迎来更加激烈竞争 国货品牌如何实现新增长?

中国面膜市场体量收缩下企业迎来更加激烈竞争 国货品牌如何实现新增长?

进入2021年以来,由于疫情逐渐好转,对于无纺布的需求下滑,使得产量下滑。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无纺布产量下降至820.5万吨,增速为-6.63%;2022年我国无纺布产量下降至813.5万吨,增速为-0.85%。2023、2024年我国无纺布产量将进一步下降至773万吨、740万吨,这反映了市场对于防疫物资需求的变

2025年05月12日
我国洗发水行业:国货崛起 本土打破外资垄断 市场将绿色化、功能化、高端化发展

我国洗发水行业:国货崛起 本土打破外资垄断 市场将绿色化、功能化、高端化发展

洗发水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在整个洗发护发市场上占据着主导地位。有相关资料显示,2023年我国洗发护发市场规模651亿元,其中洗发水占比最大,达到了67.1%。

2025年04月30日
我国卫生巾行业:高盈利背后乱象频发 新国标即将来袭下能否重建秩序?

我国卫生巾行业:高盈利背后乱象频发 新国标即将来袭下能否重建秩序?

近年随着我国对大众健康知识的普及工作持续推进,在经济水平相对落后的三四线城市、乡镇及农村地区的普及率也在不断提升,带动了消费市场发展速度的加快。数据显示,估计2023年我国卫生巾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000亿元左右。

2025年04月28日
婴儿卫生用品:新生婴儿数量减少下市场规模有所收缩 宝洁、金佰利仍为行业龙头

婴儿卫生用品:新生婴儿数量减少下市场规模有所收缩 宝洁、金佰利仍为行业龙头

我国婴儿卫生用品开始发展于上世纪90年代,并进入21世纪后,随着国民消费观念的变化,人们越来越重视婴幼儿用品的健康、卫生和便捷性,这使得市场得到了较大发展。但进入2021年以来,受新生婴儿数量减少、行业竞争激烈等影响,我国婴儿卫生用品市场规模呈现连续下滑态势。根据数据显示,2016-2024年我国出生人口从1883人下

2025年03月22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