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0-2015年中国面粉的产量、增长率运营基本情况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导读:2010-2015年全国面粉产量分别为101184568.5、116777939.8、123317239.4、132045792.5、141160172.7吨。
        2010-2015年全国面粉增长率分别为16.21、24.08、14.35、4.17、4.76%。更多行业信息,请详见《中国面粉行业发展现状全景调查与未来投资前景评估报告》。

未来中国面粉产业发展趋势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人口大国,也是小麦生产、加工、消费大国。面粉行业是小麦产业链中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环节,应在小麦产业调整中发挥重要作用。这是食品工业化发展对小麦链的必然调整,也是面粉加工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未来国内消费者对于高品质高营养的面粉产品、主食产品的需求会越来越高。
        2015年因国内经济增速放缓、产业格局低迷、内外价差倒挂等因素制约,国内麦面产业链各环节经营主体生存艰难。随着国内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小麦生产、流通以及消费正在发生深刻变化,麦面产业链各环节经营主体趋于规模化、专业化、特色化,产业链整合中破陈出新,机遇与挑战并存。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上全国内生产总值116777939.8吨,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24.08%;GDP增速进一步放缓,传统的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消费、投资、出口增速都有放缓的迹象,这是导致国内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的主要原因。
        自2006年国内主产区启动小麦托市收购预案以来,2006~2015年(除2011年未启动),河南、河北、山东、江苏、安徽、湖北6个小麦主产区启动托市收购政策,累计收购托市小麦数量约2.53亿吨,约占其间小麦产量的22%。其中,河南托市小麦收购总量约1.26亿吨,安徽约4600万吨,江苏4250万吨,山东1560万吨,河北1350万吨,湖北约960万吨。
        2015年以来,国内小麦市场价格整体呈现下行趋势,尤其是自5月下旬夏粮收购以来,新麦市场收购价持续低于托市收购价,“买方”市场氛围浓厚。截至2015年9月底,国产普通小麦南方销区到港价2480~2490元/吨,相比之下,12月交货的美国2号软红冬小麦到国内口岸完税后总成本约为1940~1950元/吨,国产小麦价格持续高于国际小麦。
        国内粮食生产量、进口量、库存量“三量齐增”的怪象,不但造成国产粮食的严重滞销,而且在进口廉价粮食冲击下,国内粮食库存居高不下。这一状况是粮食高价格、高产量、高收购量 和消费进入新常态共同作用的结果。
        2015年7月,农业部公布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1480号建议答复摘要》显示,下一步,国家发改委将根据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的有关要求,立足我国国情、农情,按照“突出重点、有保有放”的原则,对不同品种实行差别化支持政策。对于稻谷、小麦两个口粮品种,应继续坚持最低收购价,但要改变价格刚性上调的市场预期,以更好地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弱化最低收购价政策“保收入”功能,减少农民增收对粮食市场价格上涨的过度依赖,同时统筹运用好价格支持和补贴两个手段,保护农民利益。
        随着国内消费者要求越来越高,消费个性化、多样化已逐渐成为主流。普通粉将不能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消费需求;在细分市场上,特色面粉仍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和市场空间。这给面粉加工企业提供了新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思路,也将继续推动国内面粉加工行业向集约化、规模化、品质化方向发展。面粉加工企业应洞悉市场需求和政策导向,从盲目扩大规模、恶性竞争的经营模式逐渐转到抓质量、重研发、上档次、重安全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上来,坚持产品安全质量第一,把“适口、营养、健康和方便”作为发展方向,重视关键技术装备的基础研究和自主创新,主动与下游客户差异化需求对接,由以往的生产型向销售型、服务型、研发型转变,走“市场细分、产品差异化”路线,培育和打造产品品牌,用品牌引领质量管理。中小型面粉加工业应立足于开发适合于地方特色或风味的面食制品专用粉,以面粉品质特色化为亮点,打造自身核心竞争力;而大型面粉加工企业应充分发挥其规模化优势,开展上下游联合协作,实现产业链融合发展,建立规模化产业基地,集成种植、仓储、物流、加工、深加工为一体,在保证品质的前提下降低成本,实现规模经济及企业转型升级。

相关面粉行业精品市场调研报告:

2016-2022年中国米面制品产业规模调查及盈利前景预测报告

中国面粉行业产销分析及未来五年产业投资评估报告

中国面粉行业深度调查及未来五年发展定位分析报告

中国面粉加工市场竞争分析与投资价值评估报告(2015-2020)

中国面粉加工产业市场规模现状分析及十三五行业运营前景评估报告

更多面粉行业市场调研报告.................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魔芋种植面积减少 我国魔芋加工行业产品价格走高 食品类广阔市场空间仍待挖掘

魔芋种植面积减少 我国魔芋加工行业产品价格走高 食品类广阔市场空间仍待挖掘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与居民购买力增长,居民膳食结构持续改善,膳食纤维摄入愈发受到重视,为魔芋加工终端商品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和广阔增长空间。数据显示,2014-2023年我国魔芋终端商品市场复合增长率达20%以上,2024 年我国魔芋休闲零食市场规模突破 183 亿元。2024 年6 月,国家卫健委等部门发布《“体重管理年

2025年07月22日
乳制品行业:原奶价格有望回升 加工端“三超多强” 消费结构待升级

乳制品行业:原奶价格有望回升 加工端“三超多强” 消费结构待升级

2019年以来,我国乳制品市场已形成“三超多强”竞争格局。乳制品同类产品口感同质化强,叠加营养的功能属性,意味着产品生命周期长,先发者可以靠全国化的品牌投放和渠道铺货做到极大单品。而品类的延展性不断(保温方式、口感、功能)意味着企业天花板高,因而战略驱动是平台型企业胜出的关键。

2025年07月19日
我国玉米淀粉行业产能扩张速度快于需求且高度集中 产品价格波动剧烈

我国玉米淀粉行业产能扩张速度快于需求且高度集中 产品价格波动剧烈

基于完备的玉米产业链与规模经济优势,我国在玉米淀粉生产领域表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现阶段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玉米淀粉生产国。玉米淀粉作为“工业黄金”,应用已从食品添加剂逐步拓展至医药、纺织、造纸、新能源等战略领域。随着下游市场稳定发展,2018年以来,我国玉米淀粉消费量已维持在 2700 万吨左右。从供需两端看,在供给侧改

2025年07月01日
酱油行业进入“以价换量”阶段 新规下零添加酱油或退场 厂商纷纷寻求突围之路

酱油行业进入“以价换量”阶段 新规下零添加酱油或退场 厂商纷纷寻求突围之路

随着此次国家卫生健康委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发布的食品安全新规正式实施,“零添加酱油”这一模糊表述在预包装食品上正式退场,标志着酱油行业正步入一个以品质为核心的新竞争时代。企业需加大研发投入,通过技术创新和配方优化来适应市场需求,应转向产品品质、口感、营养等实际价值为核心的营销策略。同时,企业要更加注重品牌建设和消

2025年06月27日
椰子水饮料行业:椰汁市场“一超两强” 椰子水国产替代空间广 厚椰乳需求快速释放

椰子水饮料行业:椰汁市场“一超两强” 椰子水国产替代空间广 厚椰乳需求快速释放

我国是全球椰子水饮料主要消费国,2024年零售额占全球总零售额的比重为20%左右。椰子水饮料主要分为椰子水、椰汁、厚椰乳。椰汁为重要品类,市场发展较为成熟,呈现“一超两强”竞争格局。椰子水与椰汁相比,市场规模较小,但增长潜力十足,目前呈现海外品牌占主导状态,国产替代空间广阔。厚椰乳需求随着椰子类现饮制品的迅速走红而

2025年06月18日
水果罐头行业:内销动力不足 出海势头强劲 真心等传统食品企业处相对领先位置

水果罐头行业:内销动力不足 出海势头强劲 真心等传统食品企业处相对领先位置

近年来,在冷链物流的发展下,新鲜水果对水果罐头形成较强的替代作用。水果罐头市场受到冲击,2017-2022年行业规模整体呈现下降趋势。国内消费动力不足,我国水果罐头出海势头强劲。从出口品类看,我国水果罐头出口以橘子罐头和桃子罐头为主,总占比达68%。

2025年06月17日
发酵蛋白行业:替代蛋白需求驱动下前景广阔 应用领域拓展带动市场持续扩容

发酵蛋白行业:替代蛋白需求驱动下前景广阔 应用领域拓展带动市场持续扩容

不过目前,尽管我国居民蛋白质摄入量总体达标,但存在显著的人群差异与结构缺陷,且总体呈现“量不足、质不优、搭配失衡”的结构性问题,有45%的成年居民面临蛋白质摄入不足风险。与此同时,国民在蛋白质摄入领域存在严重的认知偏差,超七成受访者表示不清楚如何科学补充蛋白质,66.96%的人因搭配不当导致摄入不足。可见,当下我国亟待

2025年06月05日
产量下滑叠加消费瓶颈 我国液态奶行业进入存量竞争阶段 错配问题成破局关键

产量下滑叠加消费瓶颈 我国液态奶行业进入存量竞争阶段 错配问题成破局关键

长期以来,国内乳企的产品结构以各类液态奶为主。不过根据乳制品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液态奶产量为2745万吨,同比减少2.8%,打破了此前五年保持的2%以上年增长态势。这一组数据说明了,当前我国液态奶面临着较大的市场压力。

2025年05月31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