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质量安全监管再升级 茶叶产业将何去何从

参考中国报告网发布的《2017-2022年中国茶叶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十三五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茶为国饮。近年来,随着茶叶生产和消费的快速增长,茶叶质量安全问题也时有出现,并成为舆论热点,引起了监管部门的高度重视。

  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茶叶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茶叶生产企业严格按照《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标准和相关文件的规定,切实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各地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全面加强茶叶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并进一步制定和完善监管工作措施,强化监管责任落实。

  更加严格的监管将给茶叶行业带来新的变化,‘监管越严格,越有助于茶叶质量安全水平的提升,这也为我国茶叶行业走品牌化发展道路提供了一条好的路径。’业内人士表示。

  亮点:三大关键凸显监管新理念

  茶叶质量安全是茶叶质量与茶叶饮用安全性的总称,主要涉及农药残留、有害重金属残留、有害微生物、非茶异物和粉尘污染、茶叶陈变与质变等因素,并涉及茶叶栽培、加工、运输和贮藏的每一个环节与过程。“茶叶行业产业链长,可算是横跨第一、二、三产业,既可作为农产品,也可作为商品和餐饮服务行业的原材料。因此,对茶叶质量安全的监管不能简单套用农产品或是预包装食品的监管模式。”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产业发展部主任申卫伟表示,《通知》体现了三大亮点:全产业链监管、风险防控和社会共治理念。

  申卫伟进一步解释,《通知》充分体现了全产业链监管的理念,对茶叶生产提出了从源头到上市的一系列要求——茶企严把原料关,严格组织生产,禁止使用任何食品添加剂和非食品原料,严格规范标签标识,强化出厂检验,建立食品安全追溯体系等。

  《通知》的另一大亮点则体现了我国食品安全管理由终端监管向风险控制转变的理念。《通知》中提到的监管部门全面加强茶叶质量安全监管五项举措里,包含了强化生产许可,加强监督检查、抽检和风险监测等“关口前移”原则,以及将铅、农药残留等指标作为重点抽检监测项目的靶向性原则。此外,国家总局还将对茶叶生产企业开展飞行检查,严厉查处违法行为,并对查处的问题依照相关规定予以公开。

  此外,《通知》特别提出要强化社会监督,充分发挥茶叶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的监督、协调和引导作用,体现了社会共治理念。申卫伟介绍,近年来,中国茶叶流通协会采取了一系列举措促进行业提升质量安全,如组建了茶叶质量安全工作委员会,并定期对通报的质量问题进行专项研讨,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措施;开展茶叶安全风险监测和监管措施研究;组织企业学习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等。这些举措都提升了茶企对质量安全的重视程度。

  难点:行业“小散乱”源头难以把控

  今年3月,一篇“中国98%的茶叶都有农药残留”的帖子在微信朋友圈疯传,其中龙井茶、碧螺春等被列其中,涉及的不少生产厂家还是国内名企。这篇文章引来了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宗懋的严厉批驳,表示“茶叶有农残≠农残超标”,在茶园中使用农药是正常的农业措施,是否安全取决于农药的品种、剂量和安全间隔期,只要正确按照规定采摘、加工,制成的茶叶产品就是安全的。事实上,据国家总局抽检数据统计显示,2016年茶叶及相关制品年度监督抽检合格率为99.1%,茶叶质量安全形势总体平稳。

  然而,茶叶遭遇农残非议并非空穴来风。“茶叶既不能像水果那样清洗,也不能像稻谷那样脱壳,因此一旦涉入农残安全的传闻,就会对企业乃至行业造成巨大影响。”申卫伟表示,茶叶源头安全一直是茶叶质量安全的核心,农药残留更是茶叶行业的心头之痛,也是触动消费者神经的敏感问题。

  茶叶生产企业如何以农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物为重点,严把源头质量关?《通知》用相当大的篇幅对茶企提出了明确要求:必要时对原料的农药残留、污染物、着色剂等项目进行检验;外购茶叶原料的茶叶生产企业应当建立供应商名录,相对固定原料来源,并定期审核评估;鼓励企业建立茶叶原料基地,并对茶叶种植过程农业投入品的使用按要求严格控制,严禁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农药;一旦发现铅、农药残留等指标不合格,或检出着色剂、非食品原料,企业要立即停产、彻查原因、召回产品……“当前,我国茶企最大的特点是小散乱,有规模的大型企业不多,多数为中小型,包括农户、商铺、半商半农。”申卫伟表示,关于《通知》中提及的一系列原料要求,规模化企业执行的难度并不大,难的是广大“小散乱”的茶农商铺等。

  “生产模式多样化,有的是企业和茶农签订供货协议,有的是收购散户的茶炒制出售,也有的是茶农自产自炒自销。”他介绍,茶叶生产过程中的风险点很多,尤其在种植环节,在少数偏远地区,有些被明令禁止使用多年的农药换了标签依然在销售。从事生态茶种植的山东泰茶“良心谷”负责人刘孝平则表示,病虫害防治是茶农普遍会遇到的问题,尤其是气温较高的南方,病虫害一旦爆发危害很大,严重影响产量。而由于农药在农村已普遍使用,一些茶农在缺乏管理和种植方法、缺乏安全意识的情况下使用农药,茶叶农残超标就在所难免。

  “因此,我们希望通过监管手段,倒逼企业自己去严格管理种植环节。”《通知》起草方、国家总局食监一司相关工作人员这样解释要求企业“严把原料进厂关安全关”的用意。这也是《通知》中提出“鼓励企业建立茶叶原料基地”的目的所在,不止鼓励企业做大做强,且鼓励规模企业将产业链向上游延伸。

  观点:质量提升打开品牌提升之路

  中国是茶叶生产大国,但“中国7万家茶企不敌一个立顿”的说法也昭示了树立茶叶品牌的重要性。如何打造茶叶品牌?《通知》中提到,各地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按照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放管服”“精准扶贫”要求,大力扶植茶叶生产企业走优质化发展道路。要从较大茶叶品牌生产企业着手,引导企业自建茶园,建立科学的质量管理体系,推动形成一批质量可信、安全可靠、国际竞争力强的优质茶叶品牌。特别是对列入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和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要予以重点支持,推动名优品牌走向世界,为促进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做出贡献。

  与此同时,《通知》也提出了“五个不准”来禁止企业用欺诈手段打造假名牌,即:不准虚假标注产品执行标准、质量等级;不准生产无标识、标识不全或标识信息不真实的茶叶;不准虚假标注生产日期;不准虚假标注茶叶原料种植地区或类似表述;不准虚假标注手工制作、野生、贮存年份或类似表述。目的是规范市场,让消费者明白消费。

  “《通知》明确了一个我国茶叶发展中的核心问题,即打造茶叶品牌的核心在于茶叶质量安全的提升。”申卫伟表示,“品牌是稳定品质的象征,是质和量的保证。只有走品牌化路线才能让消费者有归属感、信任感,才能有更好的销量和更长远的发展。”

  作为茶农,刘孝平则更期望国家能出台一些产业政策去引导企业走“提质量、建品牌”的道路,“加强监管有助于规范市场,但促使茶农规范种植的动力是让他们明白:规范种茶、种出好茶可以赚到更多的钱。”他表示,“良心谷”在种茶过程中,不使用化肥而是采用生物肥料,不使用农药而是用驱虫灯、粘虫板等除虫,种茶成本高出一倍以上,且产量只有常规种植的60%~70%。而目前国内市场上消费者对有机茶、生态茶的认可度并不高,这类茶叶的价格却并没有比一般茶叶有明显提高,茶农不能获得明显的收益提升。然而,老百姓的消费观念转变并非一朝一夕,需要政府、企业共同努力。

 


资料来源:中国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PF)。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菜籽油行业消费量回升且趋向细分化、高端化 市场仍存供需缺口 强者恒强格局明显

我国菜籽油行业消费量回升且趋向细分化、高端化 市场仍存供需缺口 强者恒强格局明显

我国菜籽油消费呈现刚性需求。此前,随豆油、棕榈油进口量增加,我国菜籽油消费有所下降,但在健康饮食趋势下,我国菜籽油消费量逐渐回升,目前为国内食用油第二大品类,其消费细分化、高端化趋势明显。我国是世界第二大菜籽油消费主体,但近年来我国菜籽油产量呈现出较大的波动性,其间存在供需缺口,因此近年来我国菜籽油进口量较大,远超出口

2025年05月23日
发展势头强劲 未来五年我国披萨行业市场有望突破千亿元  本土品牌日渐崛起

发展势头强劲 未来五年我国披萨行业市场有望突破千亿元 本土品牌日渐崛起

近年我国面粉(小麦粉)、奶酪这类原材料供应充足,能够给披萨提供稳定发展基础。2019-2022年,我国面粉产量从6920万吨增长至7040万吨。2015-2023年我国奶酪产量从4.63万吨增长至17.16万吨。

2025年05月23日
产能出清、价格下行 我国牛奶行业“黄金时代”落幕 迎来有史以来最为严峻周期性调整

产能出清、价格下行 我国牛奶行业“黄金时代”落幕 迎来有史以来最为严峻周期性调整

进入2024年,我国牛奶行业产能出清节奏加快。上游端来看,根据相关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奶牛存栏量同比减少4.5%至630万头,原奶产量同比下降2.8%至4079万吨。这是2018年以来我国牛奶产量首次出现下降。分季度看,四个季度原料奶产量增速分别为5.1%、2.1%、-5.8%、-9.0%,产能出清节奏明显加快。

2025年05月16日
我国速冻水饺“老大变老二” 新品上市数量与销售额均下降

我国速冻水饺“老大变老二” 新品上市数量与销售额均下降

近年来,我国面粉行业保持了稳定增长态势,为速冻水饺行业发展提供了充足原材料。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面粉产量达8901.2万吨,同比增长2.0%。

2025年05月10日
扩张“后遗症” 我国零食行业陷入困境 质量、差异化是企业未来市场竞争核心

扩张“后遗症” 我国零食行业陷入困境 质量、差异化是企业未来市场竞争核心

目前,我国零食行业处于“量价齐升”黄金期,市场规模已超1.5万亿元,资本相继涌入零食赛道,头部企业扩张速度加快,市场“热战”开启。然而,扩张速度加快所带来的“后遗症”也随之浮现,如价格战、产品同质化、渠道类似等等问题,行业整体利润下滑。因此,当前我国大部分零食企业看似遍地开花,但实际上已经陷入了“不降价等死,降价找死”

2025年05月10日
速冻面米制品行业增长放缓 主要产品销售出现不同程度下滑 企业尚需持续“造血”

速冻面米制品行业增长放缓 主要产品销售出现不同程度下滑 企业尚需持续“造血”

速冻面米制品是速冻食品第一大品类,市场份额达到50%以上。近年,家庭的小型化、速冻技术的提升、冷链物流的完善、消费观念的转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等共同推动了速冻食品需求持续增加。在此背景下,作为速冻食品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速冻面米制品也迎来快速发展时期,市场不断扩容。到目前,我国速冻面米制品已成为我国居民日常消费中不可或缺的

2025年05月09日
我国速冻食品行业发展放缓 下沉市场与海外市场正成企业两大争夺地

我国速冻食品行业发展放缓 下沉市场与海外市场正成企业两大争夺地

近年随着生活节奏不断加快,速冻食品凭借新鲜、营养、卫生、口味佳、复原性好、储藏期长、食用方便等特点,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在消费者的日常饮食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成为万千家庭冰箱中的“必备品”。据统计,至2022年底,我国速冻食品市场规模已强势突破1688亿元大关。而这一市场规模预计将在未来几年内持续攀升,至20

2025年05月08日
周黑鸭、绝味等企业营收利润双降 我国卤味行业遇冷 未来市场该如何发展?

周黑鸭、绝味等企业营收利润双降 我国卤味行业遇冷 未来市场该如何发展?

2024年,我国头部卤味企业营收利润双降,周黑鸭、绝味、煌上煌等卤味企业门店数量大幅度缩水,造成这种情况主要原因是外部零售渠道分流、消费需求转变和经济压力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我国卤味企业应该加快产品创新、提升供应链能力,并主动拓展多元销售渠道,才能在新一轮市场竞争中把握主动,迎来新的突破。

2025年04月28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