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国内奶业寒冬仍将持续 牛奶价格不具备上涨基础

导读:国内奶业寒冬仍将持续 牛奶价格不具备上涨基础。全球乳制品第175次拍卖结果近日出炉,全脂乳粉和脱脂乳粉价格均较上期较大幅度增长。

参考《2016-2022年中国牛奶市场竞争态势及十三五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全球乳制品第175次拍卖结果近日出炉,全脂乳粉和脱脂乳粉价格均较上期较大幅度增长。

        据全球乳制品拍卖网站第175次拍卖结果显示:全球乳制品交易平均价格指数上涨11.4%,平均价格为3327美元/吨。其中全脂奶粉中标价格环比增长19.8%,达到3317美元/吨,到中国港口的到岸价约为29700元/吨,按照1吨奶粉可还原8.5吨原奶,折合原奶价格为3.5元/千克。而农业部最新公布的10月第四周数据显示,国内生鲜乳平均收购价格3.44元/千克。这也是自2014年4月以来,进口大包粉的到岸价格首次超过中国生鲜奶收购价格。

        近两年来,国内企业往往借助进口大包粉来平衡成本,国内奶价高,就使用进口奶粉代替,国内鲜奶价格便宜,就用国内鲜奶。进口大包粉价格的上涨,是否让企业转向使用国内原奶,这是否意味着国内持续了将近两年的原奶危机已经缓解,杀牛倒奶的日子已成为过去式呢?

        “国内的牧场包括奶源寒冬还没过去,春天还没到来。”乳业专家王丁棉表示,很多牧场仍在观望,中小牧场处于无奈的状态,不到三分之一的小部分牧场有信心做下去。而大牧场运作成本高,奶源不能保证全部买不去,奶源价格与其成本比例利润少,投资和经营风险较大,经营现状估计要到明年上半年仍不会有多大改变。

        进口大包粉不再“廉价”

        新西兰是中国市场大包粉的主要出口国,近两年大包粉涌入国内市场也被认为是引发国内原奶危机的主要原因之一。

        2013年之前,由于进口大包粉成本高于国内原奶价格,国内企业多以国内原奶为原料。但从2013年10月起,进口大包粉的价格从5208美元/吨开始回落,在2014年快速跳水,最低时还曾接近2000美元/吨,同期的进口大包粉的到岸价格比国产奶粉的成本要低1万元/吨。

        由于这之间巨大的价格差,国内下游生产企业都以便宜的大包粉生产复原乳,拒收国内原奶,这也直接导致国内原奶价格下跌,许多牧场、中小养殖户的日子更是苦不堪言。

        如今便宜的进口大包奶粉也不便宜了,随着进口大包粉价格上涨,国内原奶行业终于迎来了一丝曙光。从今年7月份开始,大包粉拍卖价格不断震荡上涨,近期的拍卖结果创下了年内的最大涨幅。

        乳业分析师宋亮表示,此轮大包粉拍卖价格的上涨,一方面是由于主要产奶国在供应端产能上进行控制,新西兰从去年到今年的产奶季,减少了约10%的总产量;欧盟也实施了牛奶减产计划。另外,北半球已进入冬季,部分国际贸易商囤积奶粉应对冬季奶源不足的问题,正在囤货,也拉高了拍卖价格。

        “目前整体消费需求疲软,而企业库存也少了很多,有进行采购欲望,进口奶粉的价格预计后期还会上涨,但上涨幅度不会那么大。换言之,新西兰的拍卖价格整体还是不理智,有些过高,后期有回调可能性。”宋亮表示,对于国内奶价而言,小牧场的价格未来能达到8%~10%的增长,从3.5元/千克上涨到3.8元/千克左右,整体来看国内奶源价格上涨空间不会太大。

        国内奶价不具备上涨基础

        “国内奶价并不见得会出现上涨,不要太乐观。”乳业专家王丁棉分析道,一直以来国内奶价跟国际奶价行情和走势相关,但2013年之后并不是如此。恒天然的奶价成本与中国并不一样,没有可比性,恒天然连着几次拍卖,在国际上包括美国、欧盟、澳洲等地也没有国家去响应,中国未必就会跟风上涨。

        宋亮透露,拍卖结束后不会马上拿到奶粉,而是有一定的滞后性。此次拍卖的大包粉预计会在明年三四月份到货,因此对目前的市场价格影响不大,但拍卖价格带来一种上涨的预期,预计大包粉的拍卖价格整体还会保持上涨的态势。

        兴业证券的研报指出,在目前的奶价下,奶农继续杀牛去产能,主要出口国减产趋势将会持续。另据海关数据显示,今年9月进口奶粉均价为2517美元/吨,同比下降2.9%,折合原料奶2.53元/千克,而同期国内原奶收购价为3.44元/千克,依然要贵0.91元/千克。短时间内国内大包粉和原奶价格倒挂的局面还会持续。

        “很多乳企都去国外建厂,国内需求的奶源少了,在7~8月份时就只有10多天原奶收购价格涨到4元/千克,并没有持续,只是刺激而已,市场没有更大的拉动价格并不会上涨。”王丁棉表示。

        在他看来,目前很多大厂家仍有库存需要处理,到年底也无法消化完,国家食药监颁布的奶粉配方注册制自10月1日开始施行,2018年1月才正式实施,在过渡期经销商和品牌商不敢贸然进货,销售渠道减少造成厂家减少原奶供应。“市场以及库存决定不可能提价,市场没有更大的拉动,也就不会导致国内原奶价格上涨。”

        “这一轮国际奶价的上涨主要是由于供给端减少,并不是消费端回暖带动,因此国内奶价并不具备快速上涨的基础。”宋亮说,国内原奶产业成本整体依然偏高,大包粉的上涨会对国内原奶价格有拉动作用,但并不能只靠期望大包粉涨价来解决原奶危机问题。

        奶业寒冬仍将持续

        “现在国内养殖户大约只有120万户左右,之前有260万户,剩下的养殖户日子都不好过,牧场的牛奶价格上不去也没有人收。”王丁棉指出。

        据宋亮观察,现阶段目前国内小牧场的奶价从3.3元/千克涨到3.7元/千克左右,这个价格也导致小牧场从之前的亏损进入到盈利阶段,小牧场的生产成本在2.5元/千克左右,但大牧场因为跟企业签订的是长期购奶价格,所以价格上调要到2017年初。

        散户亏损便可以退出,但大型牧场还需要继续维持经营。可以了解到,2016年上半年,冲击的影响进一步从中小养殖户扩展到国内大型原奶企业,包括现代牧业、西部牧业等国内原奶上市公司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亏损。

        西部牧业在三季报中提到,2014年下半年开始国内生鲜乳销售价呈现下跌趋势,市场价格波动较大,截至目前国内生鲜乳销售价格仍未明显回升。现代牧业发布的2016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2.17亿元,同比下降9.74%;净利润前三季亏损3.11亿元,去年同期盈利5.49亿元。

        宋亮表示,现代牧业亏损在于收奶价格比去年降低了15%,产能增加造成消费不出去,此外喷粉进入库存也对利润增长造成影响,企业终端产品销售情况并不好。给中鼎牧业、现代牧业、西部牧业方面发去的采访函,至今未回应。

        “大牧场如现代牧业等日子不好过,因为原奶价格不可能卖到5元/千克,只能是3.8元/千克左右,这样的价格也就无法挣钱,上半年现代牧业亏损就是因为如此,所以不能看价格就会带来改变。”王丁棉说。

        临近年底,很多大牧场的订货也即将开始。宋亮认为,2017年大牧场收奶价格预计能上涨5%左右,但收奶量是否会增加目前不得而知,如果收奶量不增加那么对于大牧场的盈利压力仍然很大。

        在他看来,大牧场的产能近两年来增长很快,今年很多大牧场做喷粉处理,一半大牧场处于亏损状态。2017年原奶收购情况要比去年好一些,收奶量会有保证,但收奶量整体来看还是比较谨慎的。据其介绍,国内牧业公司中辉山、中鼎牧业还是处于盈利状态,主要是其原奶被大幅收购了,中鼎牧业的托管模式成本比价低,盈利空间比较大,也没有喷粉情况,相信明年的原奶收购会有所回升。

        王丁棉认为,大牧场运作成本高,奶源不能保证全部售出,奶源价格与其成本比例利润少,投资和经营风险较大,估计要明年上半年仍不会有多大改变。

        相关链接

        大包粉通常指大包原料奶粉,即一些大企业将奶源地的原料奶进行初加工形成的大包原料奶粉。

        进口大包粉有两种情况:一是公司在国外注册,产品在中国生产;二是公司在中国注册,产品在国外生产,进口大包粉,在中国灌装。

        2013年之前,由于进口大包粉成本高于国内原奶价格,国内企业多以国内原奶为原料。但从2013年10月起,进口大包粉的价格从5208美元/吨的高位开始回落,并在2014年快速跳水,期间最低时曾接近2000美元/吨,同期的进口大包粉的到岸价格比国产奶粉的成本要低1万元/吨。

        两者巨大的价差,导致国内部分乳企和食品企业放弃使用国内原奶,转而使用更便宜的进口大包粉还原生产,进而对国内原奶产业形成冲击,国内原奶价格不断下跌,收购平均价从4.26元/千克跌至3.39元/千克,部分地区收奶价格低过瓶装矿泉水。多地出现了“倒奶杀牛”的现象,大批中小养殖户退出。

        而2016年上半年,冲击的影响进一步从中小养殖户扩展到国内大型原奶企业,包括现代牧业、西部牧业、原生态牧业等国内主要原奶上市公司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亏损,原奶产业陷入危机。

        在苦熬了两年之后,进口大包粉的价格终于开始回升。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中国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TYT)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能量饮料行业:人均消费量偏低、市场潜力大 东鹏饮料份额提升且保持领先

我国能量饮料行业:人均消费量偏低、市场潜力大 东鹏饮料份额提升且保持领先

我国能量饮料市场作为功能饮料第一大品类,近年发展势头向好,销量与市场规模持续增长,这一态势背后,是消费基础夯实、企业营销见效、消费场景拓展等多重因素共同驱动。当前市场竞争呈现高度集中特征,头部企业主导行业格局,2024年行业CR4超过75%,其中东鹏饮料市场份额持续提升,进一步巩固了自身的行业领先地位。值得关注的是,与

2025年10月16日
现制咖啡行业潜在天花板高 渠道下沉重塑市场格局 多样化、线上化趋势增强

现制咖啡行业潜在天花板高 渠道下沉重塑市场格局 多样化、线上化趋势增强

随着消费习惯养成,现制咖啡从社交饮品转向日常消费品。2023年我国现制咖啡饮用者人数已达1.3亿人,较2018年增长0.9亿人。2023年我国现制咖啡市场规模达1623.5亿元,预计2024年我国现制咖啡市场规模达1930.4亿元,同比增长18.9%。

2025年10月15日
我国黑茶行业正从规模扩张向价值提升转型 高端化趋势下内销均价不断提升

我国黑茶行业正从规模扩张向价值提升转型 高端化趋势下内销均价不断提升

当前我国黑茶行业正从规模扩张向价值提升转型。一方面,黑茶作为六大茶类之一,虽然近两年产量、产值呈现不断增长态势,但其增速有所放缓。尤其是2024年出现明显放缓。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黑茶产量为47.32万吨,同比增长3.32%,较2023年增速下降了4.12个百分点;产值为319.41亿元,同比增长2.9%,较202

2025年10月15日
我国功能饮料行业发展势头强劲 集中度提升 东鹏饮料销量领跑

我国功能饮料行业发展势头强劲 集中度提升 东鹏饮料销量领跑

近年来,在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升、健康意识增强及消费场景拓展等多重因素驱动下,我国功能饮料行业发展势头强劲,销量与市场规模不断上升。从市场结构看,行业呈现“能量饮料主导、运动饮料占比提升”的鲜明特征,其中运动饮料以9.66%的年均增速成为增长亮点。渠道布局上,线下仍为核心销售阵地,同时线上渠道份额逐步提升,渠道结构持续

2025年10月14日
高端茶叶领跑我国茶行业 差异化、beplay下载软件
化双轮驱动企业突围

高端茶叶领跑我国茶行业 差异化、beplay下载软件 化双轮驱动企业突围

我国是茶消费大国。近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多饮茶、饮好茶正逐渐成为健康生活的新风尚,推动我国茶叶内销市场总量保持稳定增长态势。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茶叶内销总量达到240.4万吨,同比增长0.27%,2013-2023年均复合增长率为6.03%。2024年,我国茶叶内销总量241.3万吨左右,同

2025年10月14日
我国红茶行业产量产值双增 内销态势良好 但出口均价持续走低

我国红茶行业产量产值双增 内销态势良好 但出口均价持续走低

红茶作为我国第二大茶类,近年来产量和产值不断上升。与此同时,在多重因素推动下,其内销市场整体保持稳健发展态势,内销量和内销额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值得一提的是,我国红茶内销量占茶叶总内销量的比重已从2020年的14.30%提升至2024年的15.90%,反映出国内茶叶消费结构逐渐向红茶倾斜。从出口来看,自2022年起,我国

2025年10月13日
我国“柿业超级大国”地位稳固 但深加工不足仍是产业升级核心痛点

我国“柿业超级大国”地位稳固 但深加工不足仍是产业升级核心痛点

我国是全球柿子种植大国以及生产大国,其种植面积占比超九成、产量占据四分之三。据初步统计,2023年全球柿子种植面积达到109.2万公顷(1638万亩);其中中国柿子种植面积达100.6万公顷(1509万亩),占全球比重达到92.1%。2023年全球柿子产量达到528.4万吨;其中中国柿子产量超400万吨,占比75%以上

2025年10月10日
凉味剂行业:WS系列产品取代薄荷醇趋势显著 中草香料增长速度领先

凉味剂行业:WS系列产品取代薄荷醇趋势显著 中草香料增长速度领先

薄荷醇,也叫薄荷脑,是使用范围最广的传统凉味剂,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日化、烟草等行业。下游市场平稳发展下薄荷醇需求保持稳定,目前全球薄荷醇每年消耗量约 4 万吨。2021年全球薄荷醇市场规模约为 47 亿元,预计 2028年全球薄荷醇市场规模将达到 75 亿元,2021-2028 期间年复合增长率为6.9%。

2025年10月06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