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目前我国滑雪运动人次与渗透率极低 对比成熟市场国家差距明显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7-2022年中国滑雪市场运营现状及十三五发展态势预测报告

        滑雪运动最早从北欧开始兴起,在 20 世纪 30 年代,进入滑雪旅游阶段,随后从北欧逐步拓展延伸到阿尔卑斯山、北美等地区,因其与旅游、文化等多个行业的交叉,滑雪运动开始进入大众消费领域,并逐步促成了滑雪产业的形成与发展。

        受地理条件、消费水平、运动习惯等因素的影响,滑雪运动在我国缺少历史传统,目前还是一个相对较小众的户外运动。根据《中国滑雪产业白皮书(2015)》,2014-15雪季,国内的滑雪人次为 1250 万,相比于 2013-14 雪季增长 21.36%,相比 2009-10雪季增长 98.41%。

        不过,目前我国滑雪运动的参与人群仍是以体验、旅游为主,长期稳定且高频次参与滑雪的核心滑雪人口预计仅在 100 万左右。相对与我国 13 亿的人口,滑雪运动滑雪人次和渗透率极低,对比成熟市场的国家,差距明显。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ww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从街头走向资本 我国台球厅行业市场火热 盈利陷阱下企业应如何破局?

从街头走向资本 我国台球厅行业市场火热 盈利陷阱下企业应如何破局?

曾经带有“街边野球”标签的台球,在明星效应、社交需求和资本助推的三重驱动下,已蜕变为千亿级的时尚休闲产业。872亿市场规模、20.5%的年增速、腾讯等资本纷纷入局——中国台球厅行业展现出巨大的吸引力。然而,繁华背后,成本高企与收入不稳定性构成了普遍的盈利困境。唯有通过模式创新,才能在激烈的两极分化中找到生存与发展之路。

2025年11月11日
“政策护航+技术赋能”驱动我国出版业高质量发展 数字出版市场快速崛起

“政策护航+技术赋能”驱动我国出版业高质量发展 数字出版市场快速崛起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版行业先后经历了快速增长阶段、规范调整阶段、平稳增长阶段、深度调整阶段以及深化变革阶段。当前,我国出版行业正处于深化变革阶段,表现为‌由“政策加持”向“数智赋能”跃迁,由“单一出版”向“生态运营”拓展,由“国内市场”向“全球布局”迈进。

2025年11月11日
政策与消费带来新增长极 我国体育赛事运营迈向高价值增长新纪元

政策与消费带来新增长极 我国体育赛事运营迈向高价值增长新纪元

在政策强力支持与居民消费升级的共同推动下,中国体育产业正迈向五万亿规模的新阶段。体育赛事运营作为体育产业价值链的核心,不仅是激发消费、拉动经济的强大引擎,更在科技赋能与模式创新中,展现出从传统观赛向沉浸式、互动型体验迁移的广阔前景。小众赛事崛起、“赛事+”跨界融合、ESG理念普及以及下沉市场的开拓,共同勾勒出行业高质量

2025年11月04日
政策环境逐步优化 我国独立学院行业转设比例显著提升 市场多元主体并存竞争

政策环境逐步优化 我国独立学院行业转设比例显著提升 市场多元主体并存竞争

得益于规范化发展,到2025年中国独立学院市场规模将达到约5000亿元, 2030年中国独立学院市场规模有望达8000亿元左右。

2025年09月27日
攀岩馆行业现状:商场与运动中心为主要选地 攀岩鞋、粉袋是岩友配备最多装备

攀岩馆行业现状:商场与运动中心为主要选地 攀岩鞋、粉袋是岩友配备最多装备

随着互联网造出声量巨浪叠加王一博、黄子弘凡等带来的明星效应,我国线下岩馆也迎来了高增长。根据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我国国内(不含港澳台)现有攀岩场馆(包含自然岩壁攀岩场)共811家,相比2023年新增了175家,增长率高达27.5%,共有159座城市(以普通地级市为基准)拥有岩馆,占地级市比例为54.2%,渗透率

2025年09月20日
我国音乐节行业持续内卷 政府奖补、“音乐+文旅”或使市场重获新生机

我国音乐节行业持续内卷 政府奖补、“音乐+文旅”或使市场重获新生机

目前,我国音乐节行业进入洗牌,国内主要音乐节IP数量约同比下降40.5%,票价有所回落,品牌冠名数量下降,主办方盈利难且阵容雷同,内卷加速。不过,近几年,我国音乐节演出内容持续迭代,国外艺人、头部明星不断进场,再加上各地政府出台扶持政策,助力音乐节市场规范繁荣发展,音乐节与文旅产业深度融合,成为地方探索“音乐+文旅”等

2025年05月15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