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8年中国医药生物行业注射剂一致性评价范围及企业筛选框架分析(图)

        一、对于行业的影响超过口服药品一致性评价,医药供给侧改革再度提速。
       a.目前我国临床使用的西药超过 70%是注射剂型,相对于口服固体制剂而言,注射剂的覆盖范围更广,终端金额更大,相关企业更多,对于行业的影响超过口服药品的一致性评价。我国注射剂产业发展迅速,注射剂型在终端市场份额占比最大,超 50%。从具体西药领域来看,注射剂占比接近70%。据中康 CMH 监测数据,2013-2016 年国内注射剂市场保持增长态势,2016 年国内注射剂用药规模达 7577 亿元,同比增长 8.1%。其中,化学药注射剂占 72%的份额。

 
图表:我国国内西药按照剂型用药结构

       b.仅限于化学仿制药注射剂型,并未涉及中药注射剂。后续期待政策明确。
c.尚未明确评价品种的范围和评价的时间轴。口服药品的一致性评价要求 289 个品种在 2018 年底完成,但是注射剂型化学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品种范围和时间轴暂时没有明确。国家在之前的征求意见稿中提及未来 5-10 年完成已上市注射剂的再评价。通过再评价的,享受化学仿制药口服固体制剂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相关政策。

       二、主要涉及产品领域及特点
       a.一般注射剂
       i.要从处方、生产工艺等处方工艺角度进行研究和验证,同时对于原料药、辅料、包装等质量控制要求等不同角度进行规范,与国际接轨。
b.特殊注射剂
       i.脂质体、静脉乳、微球、混悬型注射剂等一致性评价还需参照 FDA、EMA 发布的特殊制剂相关技术要求,并且采用商业批量的样品进行 BE 试验和/或临床试验。相对于普通注射剂而言,特殊注射剂在处方工艺、质量研究、BE/临床试验等角度的难度及壁垒较高。考虑到目前国内 BE 资源紧缺等因素,我们认为对于特殊注射剂而言,其一致性评价的费用和周期都会较长,参照目前口服制剂的一致性评价情况,其费用超过 1000 万,周期在 2 年左右。由此,企业铸就的壁垒也比较长。

       ii.重点跟踪和关注公司包括:丽珠集团、绿叶制药、石药集团、恒瑞医药、科伦药业等。
c.改规格、改剂型、改盐基注射剂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7-2022年中国中药注射剂行业运营态势及十三五投资价值评估报告

       i.要充分论证规格、剂型或者盐基变动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必要性。对于改规格,在适应症相同的情况下,不得改变注射剂原批准的用法用量或适用人群,其规格一般不得小于单次最小给药剂量,也不得大于单次最大给药剂量;对于改剂型要证明有明显的临床优势;对于改盐基要从药学和临床两方面证明改动的临床优势。我们认为这是对于过去“伪创新”的一次清算,很多没有临床安全性、有效性优势的产品,单纯从规格、剂型和盐根等方便做变动而追求特殊地位的药品将逐步退出市场。而对于真正从临床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可控性等角度出发的改进型药品将脱颖而出。

       d.氯化钠注射液、葡萄糖注射液、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注射用水等
       i.原则上不纳入一致性评价范围,但其灭菌工艺、滤器与包材选择(含相容性研究)等应符合相关技术要求。
       三、注射剂一致性评价的难度
       a.参比制剂难寻:我国尚无权威的“橘皮书”目录可供参考;同一品种市售品的质量水平参差不齐。
       b.生产质量风险:生产工艺不稳定;未遵循 GMP;无菌、热原等未有效控制;包材相容性问题;可见微粒等未充分控制。
       c.原辅料风险:原料生产问题;辅料质量不可控;辅料来源不一致。
       d.临床使用风险:临床给药中的滥用;不当配伍;超大剂量;使用方法不当;上市后不良反应监测有限。
       e.BE 试验临床资源不足:目前我国口服片剂一致性评价加速进展,面临临床试验机构不足的限制,而对于特殊注射剂,一致性评价过程中需要 BE 验证,进一步加剧了临床试验资源不足的问题。
       四、注射剂一致性评价企业筛选框架
       我们认为注射剂一致性评价要从原辅包(原料、辅料、包材)、研发团队、注册团队、生产控制等四个核心维度来筛选。在目前格局尚未清晰的情况下,优先推荐已经在规范市场有产品注册梯队的公司。一方面这些公司的核心能力已经经过规范市场标准的检验;另外一方面其产品转报国内时候可以用海外的注册数据经国内优先审评审批的特殊通道上市;最后这些企业产品上市之后可以在招标、医保等不同层面享受国家的政策支持。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ZQ)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化学发光技术为我国免疫诊断市场主流 行业国产替代加速推进

化学发光技术为我国免疫诊断市场主流 行业国产替代加速推进

近年来,在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加深、居民支付能力和健康意识提升、免疫诊断项目持续扩增、医疗资源不断下沉等多重因素的共同驱动下,免疫诊断行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2023年市场规模突破500亿元,2018-2023年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14.46%。与此同时,我国免疫诊断在体外诊断市场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稳居第一大细分市场,2

2025年08月15日
我国康复机器人市场受到资本青睐 行业尚处发展初期 多家企业加速布局

我国康复机器人市场受到资本青睐 行业尚处发展初期 多家企业加速布局

我国康复机器人行业展现出强劲发展潜力,持续获得资本市场青睐。据不完全统计, 2025年1月1日-8月2日,我国康复机器人行业共发生14起beplay网站地址 事件,数量与2024年持平;累计beplay网站地址 金额达到14.12亿元,较2024年全年大幅增长138.92%。资本持续投入有力推动了康复机器人技术研发、产品升级和市场拓展,为行业发展注入

2025年08月14日
全球基因测序仪行业迎应用拓展机遇 中国企业加速追赶下市场进入国产替代新阶段

全球基因测序仪行业迎应用拓展机遇 中国企业加速追赶下市场进入国产替代新阶段

基因测序应用场景走向多元化,基因测序仪市场迎来增长机遇。根据数据,2023年全球基因测序市场规模达155.4亿美元,预计2024-2030年全球基因测序市场规模将由188亿美元增长至624.8亿美元。

2025年08月11日
超声检测行业:国产替代步伐加快 本土厂商正逐渐打破国外厂商高端市场垄断地位

超声检测行业:国产替代步伐加快 本土厂商正逐渐打破国外厂商高端市场垄断地位

近年随着国内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以及新材料、新工业不断涌现,我国超声检测行业进入快速发展期,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超声检测行业市场规模为61.12亿元,同比增长13.1%。

2025年08月08日
我国电子病历行业迈入智慧化发展新阶段 市场竞争格局稳定 嘉和美康市占率领先

我国电子病历行业迈入智慧化发展新阶段 市场竞争格局稳定 嘉和美康市占率领先

国家持续推进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疗信息化建设。2018年以来,国务院、卫健委等部门多次发文规范电子病历系统,推进医院加强电子病历建设,提升信息化和beplay下载软件 化水平,并且开展相应分级评价。政策持续加强对医院电子病历系统考核,2018-2022年我国三级医院电子病历平均等级已由2.56级提升至4.00级左右。

2025年08月06日
我国造影剂行业:磁共振造影剂市场份额提升 国产替代空间依然广阔

我国造影剂行业:磁共振造影剂市场份额提升 国产替代空间依然广阔

在2022年受集采影响,造影剂市场曾经历超过20%的大幅下滑,但2023年已实现企稳回升。从产品结构来看,X射线造影剂凭借其广泛的适用性长期占据市场主导地位,2017-2023年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3.95%;而磁共振造影剂市场保持较快增长,实现14.96%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与此同时,磁共振造影剂市场份额从2017年的1

2025年08月06日
我国单抗药物市场规模增速持续领先全球 内资市场份额已超过外资

我国单抗药物市场规模增速持续领先全球 内资市场份额已超过外资

我国单抗药物市场格局近年来发生显著变化,本土企业与跨国药企的竞争态势持续演变。由于行业发展起步较晚,早期市场长期由罗氏、默克雪兰诺等国际制药巨头主导。但随着国内药企在研发技术和生产工艺上的持续突破,市场格局逐步重塑——内资企业市场份额从2022年超越外资企业(51% vs 49%)后,2023年进一步提升至55.5%,

2025年08月06日
筋膜枪行业:核心消费群体分层特征显著 市场“规范化+beplay下载软件
化”双轨并行

筋膜枪行业:核心消费群体分层特征显著 市场“规范化+beplay下载软件 化”双轨并行

近年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稳步提升,为筋膜枪市场的快速扩张奠定了坚实基础。2017-2024年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6万元增长至4.13万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6.83%,人均消费支出从1.83万元增长至2.82万元,年复合增长率为6.37%。2025年上半年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18万元,同比名

2025年08月06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