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国家食药监总局(CFDA)对仿制药企的整肃仍未停歇

   导读:国家食药监总局(CFDA)对仿制药企的整肃仍未停歇。我国是仿制药大国,仿制药占比超过95%。2015年下半年,我国针对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出台一系列政策,2016年食药总局对仿制药行业整肃分析详情如下。

  参考行业报告《2017-2022年中国医药电商产业发展态势及十三五产业发展态势报告

  我国是仿制药大国,仿制药占比超过95%。2015年下半年,我国针对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出台一系列政策,2016年食药总局对仿制药行业整肃分析详情如下。

  随着专利药到期,仿制药及其边缘产品的前景将越来越广泛,于是行业发展的引导规范也日益重要。国家食药监总局(CFDA)对仿制药企的整肃仍未停歇。

  3月1日,国家食药监总局公告称,1月21日至2月23日期间,收到了11家药企提出的撤回列入2015年7月22日《关于开展药物临床试验数据自查核查的公告》的21个药品注册申请。

  《每日经济新闻》注意到,1月20日,CFDA官网还发布了关于128家企业撤回199个药品注册申请的公告。截至目前已有80%以上的药品被撤回。而自查核查工作启动以来,CFDA持续“发威”,连续发文严查新药临床数据造假,提高仿制药门槛,力挺高质量仿制药和创新药的上市。

  “现在食药监总局已明确了相关责任主体,未来药企新药审批都会从严,临床数据核查也会常态化。”一业内观察人士表示,药企临床数据造假有历史因素,根据目前CFDA公布的关于新药审批多个通知来看,国家对新药注册审批积压问题处理态度似乎十分坚决。

  11家药企撤回注册申请

  距离去年CFDA公开药物临床试验数据造假已有数月,如今药企撤回药品注册申请的戏码却依旧隔三差五在上演。

  3月1日,CFDA官网公告称,2016年1月21日至2月23日,国家食药监总局收到11家企业提出的撤回列入2015年7月22日《关于开展药物临床试验数据自查核查的公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公告2015年第117号)的21个药品注册申请。

  在“史上最严药物临床试验数据自查令”的影响下,药企需要补充、完善相关临床试验程序还需要更加高昂的研究费用,并且面临无法通过的风险,不少医药公司暂时没有重新开展临床试验的打算。

  一边是CFDA强势逼查,一边是药企自撤药物注册申请,新药注册仿佛是一条“单调递减函数”。有不少业内人士甚至表示,国内本就不高的新药研发将可能进一步丧失积极性。

  北京鼎臣医药管理咨询中心负责人史立臣表示,“临床试验数据造假的症结就在于药企不愿花钱,如果要严格按照标准来做事,药企需要花钱的地方更多,这会大大提高原来的研发成本,在一定程度上打击药企的积极性。”

  不过,CFDA已考虑到这个问题,并已就此制定了对策。2月26日,CFDA发布了《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关于解决药品注册申请积压实行优先审评审批的意见》,其中特别提到对新药临床试验申请采取优先审评的措施。

  对外企造假“零容忍”

  值得注意的是,CFDA此次开展的临床试验数据自查核查并不单单只针对国内药企,对外企造假同样也不手软。

  2月28日晚间,CFDA称日本富士瑞必欧株式会社检测试剂盒注册申请的临床试验数据存在真实性等问题,对该注册申请不予受理并在一年内不予再次受理。

  公告称,CFDA在2016年1月对日本富士瑞必欧株式会社的乙型肝炎病毒核心相关抗原检测试剂盒(化学发光法)(受理号:进15-1542)注册申请的临床试验数据进行了监督检查,发现其在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北京佑安医院和解放军第三〇二医院开展的临床试验数据存在企业人员编造存档资料、试验数据不能溯源、研究报告中描述的样本病种与实际不符、研究报告中描述的样本冻存期与实际不符、研究报告中描述的样本冻存期与实际不符等多个问题。

  据《每日经济新闻》了解,2月5日CFDA发布了《关于药品注册检验相关事宜的公告》(以下简称《公告》),有543个药品注册申请由于长期未提交药品注册检验报告,导致后续审评工作不能顺利进行,可能会面临不予批准的处理,共涉及270家外资药企。

  目前,在药品注册申请撤回情况中,外企的存活率达到79%,国内企业的存活率为11.9%。而上述《公告》中长期未提交药品注册检验报告的药品注册申请中,却全部为外企。

  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观察人士表示,“这说明CFDA也有意对外企开 刀,毕竟他们当中也有造假的,可能面临肃清。”

  在此次CFDA公布的11家主动撤回药企名单中,属于日本麒麟控股株式会社的协和发酵麒麟株式会社便在其中,所撤回的药品数量达5个,占比为23.80%。“以后可能还有更多外企撤回申请。”上述观察人士说。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中国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WKL)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化学发光技术为我国免疫诊断市场主流 行业国产替代加速推进

化学发光技术为我国免疫诊断市场主流 行业国产替代加速推进

近年来,在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加深、居民支付能力和健康意识提升、免疫诊断项目持续扩增、医疗资源不断下沉等多重因素的共同驱动下,免疫诊断行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2023年市场规模突破500亿元,2018-2023年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14.46%。与此同时,我国免疫诊断在体外诊断市场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稳居第一大细分市场,2

2025年08月15日
我国康复机器人市场受到资本青睐 行业尚处发展初期 多家企业加速布局

我国康复机器人市场受到资本青睐 行业尚处发展初期 多家企业加速布局

我国康复机器人行业展现出强劲发展潜力,持续获得资本市场青睐。据不完全统计, 2025年1月1日-8月2日,我国康复机器人行业共发生14起beplay网站地址 事件,数量与2024年持平;累计beplay网站地址 金额达到14.12亿元,较2024年全年大幅增长138.92%。资本持续投入有力推动了康复机器人技术研发、产品升级和市场拓展,为行业发展注入

2025年08月14日
全球基因测序仪行业迎应用拓展机遇 中国企业加速追赶下市场进入国产替代新阶段

全球基因测序仪行业迎应用拓展机遇 中国企业加速追赶下市场进入国产替代新阶段

基因测序应用场景走向多元化,基因测序仪市场迎来增长机遇。根据数据,2023年全球基因测序市场规模达155.4亿美元,预计2024-2030年全球基因测序市场规模将由188亿美元增长至624.8亿美元。

2025年08月11日
超声检测行业:国产替代步伐加快 本土厂商正逐渐打破国外厂商高端市场垄断地位

超声检测行业:国产替代步伐加快 本土厂商正逐渐打破国外厂商高端市场垄断地位

近年随着国内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以及新材料、新工业不断涌现,我国超声检测行业进入快速发展期,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超声检测行业市场规模为61.12亿元,同比增长13.1%。

2025年08月08日
我国电子病历行业迈入智慧化发展新阶段 市场竞争格局稳定 嘉和美康市占率领先

我国电子病历行业迈入智慧化发展新阶段 市场竞争格局稳定 嘉和美康市占率领先

国家持续推进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疗信息化建设。2018年以来,国务院、卫健委等部门多次发文规范电子病历系统,推进医院加强电子病历建设,提升信息化和beplay下载软件 化水平,并且开展相应分级评价。政策持续加强对医院电子病历系统考核,2018-2022年我国三级医院电子病历平均等级已由2.56级提升至4.00级左右。

2025年08月06日
我国造影剂行业:磁共振造影剂市场份额提升 国产替代空间依然广阔

我国造影剂行业:磁共振造影剂市场份额提升 国产替代空间依然广阔

在2022年受集采影响,造影剂市场曾经历超过20%的大幅下滑,但2023年已实现企稳回升。从产品结构来看,X射线造影剂凭借其广泛的适用性长期占据市场主导地位,2017-2023年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3.95%;而磁共振造影剂市场保持较快增长,实现14.96%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与此同时,磁共振造影剂市场份额从2017年的1

2025年08月06日
我国单抗药物市场规模增速持续领先全球 内资市场份额已超过外资

我国单抗药物市场规模增速持续领先全球 内资市场份额已超过外资

我国单抗药物市场格局近年来发生显著变化,本土企业与跨国药企的竞争态势持续演变。由于行业发展起步较晚,早期市场长期由罗氏、默克雪兰诺等国际制药巨头主导。但随着国内药企在研发技术和生产工艺上的持续突破,市场格局逐步重塑——内资企业市场份额从2022年超越外资企业(51% vs 49%)后,2023年进一步提升至55.5%,

2025年08月06日
筋膜枪行业:核心消费群体分层特征显著 市场“规范化+beplay下载软件
化”双轨并行

筋膜枪行业:核心消费群体分层特征显著 市场“规范化+beplay下载软件 化”双轨并行

近年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稳步提升,为筋膜枪市场的快速扩张奠定了坚实基础。2017-2024年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6万元增长至4.13万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6.83%,人均消费支出从1.83万元增长至2.82万元,年复合增长率为6.37%。2025年上半年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18万元,同比名

2025年08月06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