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血塞通、血栓通注射剂是不良反应频频曝光的高风险产品

   导读:血塞通、血栓通注射剂是不良反应频频曝光的高风险产品。“摇钱树”血塞通、血栓通注射剂“两兄弟”要警惕人体不良反应!中药注射剂赚钱同时依然存在高风险。从国家食药监总局官网获悉,其日前发布《关于修订血塞通注射剂和血栓通注射剂说明书的公告》,以上两大注射剂被要求在说明书中明确标注不良反应。

  参考行业报告《2017-2022年中国中药注射行业运营态势及十三五投资价值评估报告

  “摇钱树”血塞通、血栓通注射剂“两兄弟”要警惕人体不良反应!中药注射剂赚钱同时依然存在高风险。从国家食药监总局官网获悉,其日前发布《关于修订血塞通注射剂和血栓通注射剂说明书的公告》,以上两大注射剂被要求在说明书中明确标注不良反应。了解得知,中药产品被诟病最多的一大顽疾正是不良反应一栏都用“不详”二字带过,随着国家重点整顿这一领域,投资者应警惕“黑天鹅”频出。

 

  不良反应常被轻描淡写

  据了解,血塞通、血栓通注射剂均属于年销售额过10亿元的中药注射剂大品种,同时又是不良反应频频曝光的高风险产品。

  食药监总局此前发布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显示,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最多的品种中,2013年血塞通注射剂位列第六,2014年其排名上升到第四;血栓通注射剂在2013年未出现在名单中,但2014年就当选了第六名。

  据中药注射剂行业市场调查分析报告悉,在血栓通的原药品说明书中,有厂家标为“尚不明确”,也有厂家轻描淡写为“偶有过敏反应”;血塞通注射剂较为类似,有生产厂家的原药品说明书中只列出“偶见头痛、咽干、发热、心慌、皮疹等过敏反应”。

  现在,食药监总局明确要求列出八项不良反应内容,具体包括全身性损害、呼吸系统损害、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心率及心律紊乱、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损害、胃肠系统损害、心血管系统损害以及血尿、肝功能异常等其他损害。

  访得知,临床对于此类中药注射剂呈现“冰火两重天”态度。有广州本土医院急诊科已经弃用所有中药注射剂;也有不少医生乐此不疲惯用包括血塞通、血栓通在内的中药注射剂。“除了医生用药经验和习惯外,产品高利润也在助推其渗透到相关科室。”一位业内人士向透露。

  对销售业绩影响不大

  此番修改说明书对市场影响如何?对此,该业内人士认为,提示不良反应可能对销售业绩影响不大,毕竟处方权在医生手中,习惯开的可能继续开药,不喜欢开的可能彻底弃用。“但明确提示中药产品不良反应仍是很大进步,医患双方都可以更了解产品的具体风险。”

  中药注射剂产业或迎洗牌

  实际上,不仅仅是血塞通、血栓通注射剂被抓“典型”,监管部门对整个中药注射剂领域都在进行大力整顿。不久前,食药监总局发布《关于落实中药提取和提取物监督管理有关规定的公告》,明确指出今年开始,凡不具备相应提取能力的中成药生产企业必须停止生产,而中药注射剂就属于规模发展快的产品。去年4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管理办法》下发,明确表示,根据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评价调整基药目录,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经评估不宜再作为国家基本药物使用的;根据药物经济学评价,可被风险效益比或成本效益比更优的品种所替代的要调整出基药目录。这意味中药注射剂不仅要被重点监控,而且存在因为不良反应而被移出基药目录的风险。

  中药行业分析师张斌对此表示,部分中药注射剂由于含有多种类中药材,不明物质尚待明确成分、比例,现有标准很难为其安全性保驾护航。“如果不能通过标准检测项目保障药物疗效、安全这两大关键要素,就会导致产品市场争议一直存在。”一位业内人士认为。

  有行业观察人士,随着国家加大对中药注射剂企业的检查力度和频次,再加上及时密集发布不良反应提醒,都可能导致整个中药注射剂产业大洗牌,部分缺乏提取能力的中小型企业将被淘汰出局,有的品种也可能在规范谨慎用药面前遭遇市场“滑铁卢”。

  目前A股有不少拥有中药注射剂产品、甚至倚仗其为“摇钱树”的中药企业,投资者在关注其业绩、利润和个股发展的同时,也要警惕产品飞出“黑天鹅”的风险。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中国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WKL)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从“心”突破,填补生命鸿沟 我国植入式人工心脏行业百亿蓝海市场启航

从“心”突破,填补生命鸿沟 我国植入式人工心脏行业百亿蓝海市场启航

心力衰竭,特别是预后极差的终末期心衰,正成为全球性的健康挑战,其一年内死亡率高达50%,患者生存质量极低。当前,中国拥有超过1500万心衰患者,其中终末期患者已逾156万,且数量持续增长。面对这一庞大群体,传统药物治疗效果有限,而作为理想方案的心脏移植又因供体极度稀缺(2024年全年手术量仅1064例),难以满足临床需

2025年11月17日
全球5.89亿糖尿病患者催生规模庞大的血糖监测市场 CGM驱动国产替代浪潮

全球5.89亿糖尿病患者催生规模庞大的血糖监测市场 CGM驱动国产替代浪潮

近年来,随着人们饮食结构升级、缺乏运动等问题日益突出,叠加遗传因素与环境诱因的共同作用,糖尿病患者不断增长,且年轻化趋势明显。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2025年4月发布的第11版《IDF全球糖尿病地图》显示,2024年全球20岁至79岁的成人糖尿病患者已达到5.89亿,在65岁及以上老年人群中,每4人就有1人患病

2025年11月17日
我国益生元已完成从原料供应到终端消费的全链条布局 市场迈入五大趋势新周期

我国益生元已完成从原料供应到终端消费的全链条布局 市场迈入五大趋势新周期

益生元作为食品添加剂的关键组成部分,其应用领域正日益广泛。从富含益生元的低温酸奶、乳酸菌饮料等乳制品,到添加低聚果糖的面包、饼干等烘焙食品,再到功能性饮料及膳食补充剂,随着消费者对肠道健康管理的日益重视,益生元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已从单一功能向多维度健康赋能转变,为产业升级提供了核心驱动力。目前益生元在各类食品中已被广泛

2025年11月11日
全球盐酸氨丙啉供给压力加剧 市场价格上涨 国内出口导向下本土厂商有望充分受益

全球盐酸氨丙啉供给压力加剧 市场价格上涨 国内出口导向下本土厂商有望充分受益

盐酸氨丙啉技术壁垒高,反应链条长,控制要求严格,市场参与者较少,代表包括美国辉宝、大洋生物、绿洲化工、东康源科技、众合化工等。其中美国辉宝和中国大洋生物市占率合计超90%,呈现双寡头格局。

2025年11月07日
政策、需求、技术三重驱动 我国康复医疗迎机遇 但体制不完善+供给不足挑战仍存

政策、需求、技术三重驱动 我国康复医疗迎机遇 但体制不完善+供给不足挑战仍存

长期以来,我国医疗体系存在“重治疗、轻康复”的现象。但近年这一情况正在不断扭转。国家层面连续出台重磅政策,将康复医疗纳入健康中国战略的核心组成部分。如2025年2月,教育部办公厅、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强高等职业教育医养照护与管理专业建设工作的通知》,提出引导学校联合医养结合机构、综合性医院老年医学科、基层医

2025年11月06日
血液透析中心增多并下沉 促血液透析行业相关设备及耗材扩容 国产替代趋势显著增强

血液透析中心增多并下沉 促血液透析行业相关设备及耗材扩容 国产替代趋势显著增强

在国内,随着医保政策的不断完善,血液透析治疗的报销比例大幅提高,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使得更多患者能够获得及时有效的治疗。同时,国内医疗资源的不断投入和优化,血液透析中心的数量逐渐增加,服务能力不断提升,为市场的扩容提供了有力支撑。2020-2025年H1我国血液透析中心数量由6377家增长至8928家。

2025年10月31日
核心技术突破下骨传导耳机行业多点开花 头部稳步扩张 中小型企业如何突围?

核心技术突破下骨传导耳机行业多点开花 头部稳步扩张 中小型企业如何突围?

骨传导耳机早期聚焦于医疗领域的听力辅助,为传导性耳聋、单侧耳聋患者提供非侵入式听力重建方案。京东数据显示,2023年面向听力障碍人群的医疗级骨传导耳机产品需求增速高达50%。随着骨传导耳机行业在核心技术(如振子技术、漏音控制技术、噪声消除技术)领域取得显著进展,骨传导耳机在音质、漏音控制及佩戴舒适性方面实现了显著提升,

2025年10月30日
两大因素驱动 我国侵袭性真菌病诊断行业成长性较好 国产快速崛起

两大因素驱动 我国侵袭性真菌病诊断行业成长性较好 国产快速崛起

近年来,随着侵入性检查、介入治疗和手术、广谱抗菌药物、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和肿瘤化疗药物的广泛应用,真菌感染的风险正在快速增加,尤其是病毒合并曲霉的感染以及由酵母及酵母样真菌造成的真菌性脓毒症。根据数据,全球每年约 3 亿人罹患严重的真菌感染,其中侵袭性真菌病发病率逐年提升,侵袭性真菌病平均致死率可达 27.6%。侵

2025年10月23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