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弃车保帅 聚焦核心药品 中国市场成外资药企福地

相关市场调研报告《2017-2022年中国药品检测市场现状调查及十三五发展规划分析报告


   近日,跨国药企2016年财报相继出炉。在集体经历了“弃车保帅”、分离非核心板块的业务调整后,聚焦核心药物研发的跨国药企去年的业绩普遍向好。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在成为各药企角力场的同时,也提供了丰厚的利润和更大的想象空间。


 
 业绩普遍向好

 

  外资药企去年业绩普遍向好。尽管当下还有一些制药企业并未公布2016年的业绩表现,但2016年强生公司销售霸主地位已经没有悬念。强生2016年财报显示,2016年其实现718.9亿美元的销售额。尽管相较于2015年只有2.6%的增长率,但在绝对数值上,已经超过了艾伯维、阿斯利康、礼来3家公司2016年销售的总和。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中,跨国药企全球销售三大巨头的宝座基本上都是被辉瑞、罗氏、诺华所占领,区别只在于前3名内部位次的变化。但这样的格局在近些年正在被逐渐打破,曾经的王者面临着竞争对手带来的巨大压力。此次跃居榜首的强生,销售额超过第2名辉瑞接近200亿美元,其竞争实力可见一斑。

 

  强生的爆发源于其处方药业务的大幅增长。2016年,强生处方药业务实现334.6亿美元的销售,同比增长6.5%,已经占到总营业收入近一半左右。但这种增长也主要体现在本土市场方面。2016年,强生在本土市场的销售增长为9.8%,而在国际市场销售的增长则仅为1.8%,相较之下则显得幅度略小。

 

  排名第二的辉瑞在2016年创造了528亿美元的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1%。尽管2016年遇到了产品专利到期、沛儿13价肺炎成人疫苗在美国营业收入下降等不利因素,辉瑞依然表现出强劲的增长潜力。

 

  位于三四名的瑞士两大巨头罗氏和诺华侧重研发,长期稳定在第一梯队。2016年罗氏销售额为505.76亿瑞士法郎,同比增长4%,制药业务销售收入391.03亿瑞士法郎,诊断业务销售收入114.73亿瑞士法郎,研发投入99亿瑞士法郎。

 

  新兴市场拉动业绩

 

  从几家大公司的数据层面上看,中国市场都成为了拉动企业业绩的利润“奶牛”。举例而言,阿斯利康在美国、欧洲、日本、加拿大等成熟市场的表现全线下滑,新兴市场例如中国、巴西、印度、墨西哥、俄罗斯、土耳其的表现一枝独秀,特别是中国贡献了26.36亿美元的销售收入,占整个新兴市场的45%,成为阿斯利康全球业绩的最强支撑。

 

  中国市场同样为罗氏的收入增长贡献了重要力量。在药物部门,中国部分省份批准Herceptin纳入医保报销范围是其销量实现4%增长的主要推动力之一;而罗氏诊断部门在亚太地区销售额16%的增幅中,中国市场的贡献占据了50%,是罗氏亚太市场发展的主力。

 

  IMS曾发布行业预测称,未来几年成熟市场和新兴药品市场之间的增长差距会不断加大。报告称至2018年以前,预计新兴医药市场药品销售额将占全球市场总值的1/3,与美国市场并驾齐驱,且对市场价值增长的贡献率近60%(不包括返利与折扣。相比之下,所有发达国家市场(包括美国)届时对市场价值增长的贡献率仅占25%。全球市场增长潜力的重心已明显偏向了新兴医药市场。

 

  目前,中国新药审批提速已显现出新的商机。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公布的新药优先审评政策,申请人在欧盟、美国同步申请并获准开展药物临床试验的新药临床试验申请,或在中国境内用同一生产线生产并在欧盟、美国同步申请上市且已通过其药品审批机构现场检查的药品注册申请可以优先审评。有不愿具名的外资药企高管表示,原来外资新药进入中国,通常需要5-8年的申请期,导致大量新药审批滞后,提速之后,“原来积累的没有进入中国市场的新药可以快速进来,成为我们新的市场增长点,这是我们现在最看好的领域”。外资药企高管说。

 

  创新药竞争激烈

 

  纵观各大药企的研发布局,在抗肿瘤药和免疫药物方面各有侧重,竞争激烈。市场关注度较高的药物包括:BMS针对黑色素瘤、非小细胞肺癌(NSCLC)等适应症的Opdivo,默沙东旗下与其对打的产品Keytruda;强生Imbruvica依鲁替尼;罗氏的Tecentriq为FDA首个批准用于治疗膀胱癌的免疫药物等。

 

  同时,仿制药的崛起也给外资药企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罗氏集团主管Severin·Schwan称罗氏正在“经历一场转变”,收益可能会首次因为欧洲市场上出现的生物仿制药而下降,但在2016年1年之内推出四种新药依旧是公司历史上“史无前例”的壮举。“销售额的增长全靠新药拉动,我们希望这股势头能够持续下去。”Schwan表示,毕竟罗氏在癌症治疗领域的畅销药赫赛汀(Herceptin)和阿瓦斯汀(Avastin)正面临着越来越多仿制药的挑战。

 

  近年来,国产创新药在全球市场的话语权也在同步提高。2016年4月,药明康德研发生产的创新肿瘤免疫候选药物IMP321被正式用于比利时IIb期临床试验,成为首个在欧盟地区获批临床试验的创新药;2015年10月,绿叶制药研发的利培酮微球注射剂也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获批提交新药申请。“近年来,药企在研发投入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恒瑞医药、海正医药的研发投入比已接近10%,相信未来国产创新药的话语权还会进步增强。”第三方医药服务平台麦斯康莱创始人史立臣表示,对于外资药企来说,持续的新药研发投入和大举业务板块并购,仍将是2017年壮大自身力量的主要策略。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助听器市场规模持续扩容但渗透率仍偏低 行业并购整合频现

我国助听器市场规模持续扩容但渗透率仍偏低 行业并购整合频现

在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的背景下,国内听力受损老年人的数量也随之上升,再加上听力受损人群年轻化以及政策推动,我国助听器行业不断发展壮大,市场规模由2015年的28.4亿元上升至2023年的71.3亿元。不过,我国助听器渗透率仍然偏低,市场需求远未饱和,未来行业仍具备巨大的发展潜力。

2025年04月17日
我国硫酸软骨素行业:老龄化日益加剧下市场前景广阔 目前已成全球最大生产国

我国硫酸软骨素行业:老龄化日益加剧下市场前景广阔 目前已成全球最大生产国

近年来在人们健康意识提升,政策推动和需求增长的情况下,我国保健食品行业市场规模不断增长。数据显示,到2023年我国保健食品行业市场规模约为3282亿元,同比增长9.80%。2024年我国保健食品市场规模达到了3662亿元,同比增长11%,显示出市场持续扩张的趋势。当下随着社会老龄化,我国保健食品市场更是进入了新的发展战

2025年04月17日
我国膳食营养补充行业市场蕴藏庞大需求量 硫酸软骨素与氨糖领域前景广阔

我国膳食营养补充行业市场蕴藏庞大需求量 硫酸软骨素与氨糖领域前景广阔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类对自身的健康状况日益关注,膳食营养补充产品的需求日渐旺盛,其市场规模逐年增长。尤其是2020年以来,受公共卫生事件等因素影响,消费者的健康意识迅速提升,健康消费被进一步催热,极大促进行业的快速发展。有数据显示,2023 年全球膳食营养补充产品销售规模超过 1870 亿美元。

2025年04月16日
多因素驱动 我国中医馆数量规模已超八万家 出海成行业各大品牌目标

多因素驱动 我国中医馆数量规模已超八万家 出海成行业各大品牌目标

我国中医馆行业疯狂扩张,其主要是有多种关键因素共同促成,其中既有政策端的支持,同时也有市场需求的催化,还有中医客单价和复购率显著提升、新商业化模式快速落地等等因素推动。此外,年轻人逐渐成为中医馆行业有力的消费群体,并且固生堂、同仁堂、贡方堂等国内头部机构已率先在出海上试水,但由于特朗普关税升级,企业该如何应对呢?

2025年04月11日
我国中药饮片市场规模及营收均上升 但利润下滑 行业洗牌或将加速

我国中药饮片市场规模及营收均上升 但利润下滑 行业洗牌或将加速

在政策端和需求端共同发力下,近年来我国中药饮片市场规模不断扩容。同时其营业收入也在逐年增长。但受生产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2024年其行业利润出现下滑。我国中药饮片行业集中度低,2023年CR5仅为2.7%,属于典型的分散竞争型市场。未来,随着全国性联盟集采落地,我国中药饮片行业或将加速洗牌。

2025年04月11日
美国关税措施倒逼国产药企自主创新 我国创新药行业国产化进程加快

美国关税措施倒逼国产药企自主创新 我国创新药行业国产化进程加快

2025年4月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宣布了对贸易伙伴征收所谓的“对等关税”措施,影响着创新药企商业利益。这可能加速中国在创新药市场国产替代,例如加大对创新药研发(如PD-1抑制剂、CAR-T疗法)的政策支持,减少对进口技术的依赖,倒逼企业自主创新。不过,整体来看,随着我国创新药行业国产化快速崛起,并且多数产品已经获

2025年04月09日
我国HMB供应量占全球90%以上份额 老龄化带动行业需求持续增长

我国HMB供应量占全球90%以上份额 老龄化带动行业需求持续增长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方式的关注度不断提升,运动人群的增多,对能够增强运动表现、促进肌肉生长和恢复的膳食营养补充产品需求也在不断增长,进而对HMB需求随之上升,其产量呈现稳定增长趋势。根据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HMB行业产量为1662.43吨,预计2030年产量将达到3571.69吨。而中国作为HMB的主要生产

2025年04月08日
我国P-CAB抑制剂行业分析:多款研发药物相继上市 市场空间有望超百亿

我国P-CAB抑制剂行业分析:多款研发药物相继上市 市场空间有望超百亿

针对与酸相关疾病的治疗关键在于抑酸,所以抑酸药物被推向历史舞台,目前最新一代的药物是P-CAB抑制剂,正在快速发展。钾离子竞争性酸阻滞剂类药物(P-CAB)抑制酸分泌的作用机制为竞争性结合壁细胞内H+/K+-ATP酶(质子泵)的钾离子结合部位。与质子泵抑制剂(PPI)不同,P-CAB可直接抑制H+/K+-ATP酶,而无

2025年04月02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