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5年我国药品行业前景分析:新政策是否真的利于民

   报告网摘要:近日,国家发改委等七部门近日发布《推进药品价格改革意见》,明确从6月1日起取消绝大部分药品的政府定价,药品实际交易价格主要由市场竞争形成。那么在取消政府定价后,“降价死”现象会否消失?是否真的利于民?诸多问题人需要时间观察。

  近日,国家发改委等七部门近日发布《推进药品价格改革意见》,明确从6月1日起取消绝大部分药品的政府定价,药品实际交易价格主要由市场竞争形成。那么在取消政府定价后,“降价死”现象会否消失?是否真的利于民?诸多问题人需要时间观察。

  ——药品价格会否出现上涨?

  在此次改革前,官方通过政府指导价(最高零售限价)来对药品价格进行管理,如今,这一价格“天花板”即将取消,民众普遍担心:药价是否会随之出现大幅上涨?

 官方给出的答案是:不会。国家发改委表示,政府综合监管有能力避免绝大部分药品交易价格异常上涨;新的医保药品支付标准可以动态调整,将对市场交易价格发挥较强引导作用。因此绝大部分药品市场交易价格不会上涨。但不排除部分药品价格因成本、市场供求变化等因素会有所变动。

  “取消药品政府定价后,药价在短期内不会出现明显上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蔡江南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因为医院药品的实际价格是通过集中招标采购确定的,而招标的价格一般会低于最高限价,在招标采购机制的约束下,取消最高限价对于药品的实际价格不会发生大的影响。

  事实上,一些放开最高限价的地区的药价并未出现暴涨的局面。如,江西自2014年4月1日起在全国率先全面放开省管601种非处方药品的价格,不再制定最高零售价。一年来,江西省大部分非处方药品价格都保持了平稳运行,少数低价非处方药和保健、滋补类非处方药品价格有所上涨,个别价格较高的非处方药价格则略有下降。

  ——“降价死”现象会否消失?

  在实施最高限价十多年的时间里,官方开展了多次降价行动,大幅下调了很多药品的最高限价,但一些药品尤其是低价药,最后却遭遇了“降价死”的尴尬。

  所谓“降价死”,就是只要价格主管部门一下调价格,一些药品就从市场上消失,或者改头换面重新出现。在此情况下,老百姓对药价的下降感受并不明显。

  究其原因,专家表示,随着原材料、劳动力和环保投入等制药成本飞涨,而低价药受到最高限价制约,价格上涨空间十分有限。随着利润日薄,低价药品就渐渐被药厂限产甚至直接停产。

  那么,在取消最高限价之后,饱受诟病的“降价死”现象是否就此消失?分析认为,取消绝大部分药品的政府定价,有利于药企在生产低价药品时保留合理的利润空间,调动生产积极性,从而促使一些经典低价药品重新回归市场。

  ——“以药养医”、“看病贵”难题能否破解?

  此次《推进药品价格改革的意见》提出,要完善药品采购机制,发挥医保控费作用,引导药品市场价格合理形成,进一步减轻患者费用负担。

  根据这则《意见》,医保基金支付的药品,由医保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拟定医保药品支付标准制定的程序、依据、方法等规则,探索建立通过制定医保支付标准引导药品价格合理形成的机制;专利药品、独家生产药品,建立公开透明、多方参与的谈判机制形成价格。

  “长期来看,取消药品最高限价,建立新的药品价格形成机制,让供求双方谈判协商,让医保发挥更大的作用,将促使药品价格出现往下走的趋势。”蔡江南说。

  蔡江南表示,当前由于医疗服务价格过低,促使医院以过度检查、“以药养医”等方式补偿。在新的药品价格形成机制建立后,“医疗服务价格偏低、药品价格偏高”的结构问题将得以调整,这有利于理顺医药价格机制,减缓或消除“以药养医”的现象,也将对解决老百姓“看病贵”的问题产生积极作用。

  北大医学部药学院教授史录文则认为,真正破除“以药养医”怪圈,推动医药行业健康发展,还需要公立医院改革、医保体系完善等各项措施协同推进。药品从生产上市、进入医保报销体系到医院处方使用,各个环节都要进行制度设计。

  ——药品价格监管是否一放了之?

  取消药品政府定价后,是否意味着政府完全放开了药品价格的管理?药品价格是否会陷入“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怪圈?

  对此,国家发改委表示,取消药品政府定价,并不是放弃政府对药价的监管。有关部门将充分借鉴国际经验,采取综合监管措施,保证市场价格基本稳定。

  上述《意见》提出,价格主管部门将重点做好完善药品采购机制、强化医保控费作用、加强医疗行为监管、强化价格行为监管等四方面工作,并且将建立信用奖惩机制,把药品价格违法行为列入价格诚信记录。

  “取消政府定价不是一放了之,不等于放任不管。”蔡江南建议,一是要改善市场准入的监管,避免过紧或过松;二是新的药品价格机制要全面考虑药品的性价比、安全和疗效。当前药品招标往往太过偏重价格,忽视质量,造成了劣币驱逐良币现象。

  “取消药品政府定价是医改的重要一步,下一步要做到真正发挥市场作用,建立合理的药品价格和医疗服务价格的决定机制,这对于激发医生积极性、缓解看病难和医患矛盾意义重大。”蔡江南说。更多相关信息请查阅中国报告网发布的中国药品制剂市场格局分析与未来趋势研究报告(2014-2019)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痛风患者基数庞大 痛风药物行业需求显著 创新药市场活跃 国产URAT1抑制剂有望抢占先机

痛风患者基数庞大 痛风药物行业需求显著 创新药市场活跃 国产URAT1抑制剂有望抢占先机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和高嘌呤饮食的渗透,痛风已从传统的“富贵病”逐渐演变为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全球痛风患者基数庞大,痛风药物行业保持平稳增长。痛风形成受地域、民族和饮食习惯影响,近年来,我国痛风患病率提升,痛风药物市场需求显著。

2025年05月24日
抑郁患者激增且年轻化 抗抑郁药物行业规模达百亿 本土企业崛起 市场迎“洗牌”

抑郁患者激增且年轻化 抗抑郁药物行业规模达百亿 本土企业崛起 市场迎“洗牌”

全球抗抑郁药物行业呈增长态势,其中北美和欧洲为主要市场,亚太地区具备发展潜力。从国内市场看,随着国内抑郁症患者数量直线上升且发病群体趋向年轻化,抑郁症防治成为国家和社会关注的焦点,各类相关政策相继发布,提高了患者的就诊意识及治疗率,为抗抑郁症药物行业的发展提供助力,现阶段我国抗抑郁药物市场规模已达百亿元级别。

2025年05月23日
政策驱动下血液透析医疗器械将加速向县域市场覆盖 行业国产替代进程将持续推进

政策驱动下血液透析医疗器械将加速向县域市场覆盖 行业国产替代进程将持续推进

随着市场需求增长,我国血液透析医疗器械市场规模不断扩容,预计到2029年有望突破400亿元。而相关政策的进一步落地下我国血液透析医疗器械将加速向县域市场覆盖,进一步拓宽行业市场空间。早期,费森尤斯医疗、百特医疗等外资品牌占据我国血液透析医疗器械市场主导地位,但随着威高血净等国产厂商持续提升研发实力和技术水平,国产替代进

2025年05月22日
我国口腔医疗服务行业资源整合并购活跃 市场逐渐下沉且可挖掘空间大

我国口腔医疗服务行业资源整合并购活跃 市场逐渐下沉且可挖掘空间大

近年来我国口腔医疗服务机构数量和市场规模呈现波动上升态势。在多重因素推动下,未来行业发展前景依旧广阔,预计市场规模将稳步上升。

2025年05月21日
我国营养保健食品行业分析:年轻人成消费新生力 未来向专业化、年轻化升级

我国营养保健食品行业分析:年轻人成消费新生力 未来向专业化、年轻化升级

随着年龄增长,人的身体机能下降,会出现免疫力减弱、营养吸收下滑等情况,且老年人往往会有一些慢性疾病,服用营养保健食品能够降低部分疾病的发病率,如补钙可以有效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和并发症,老年高血压患者补充叶酸能够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等,所以老年群体对保健食品有相对刚需。根据数据显示,2017-2023年我国60岁以上人数由

2025年05月19日
麝香行业:天然麝香供需矛盾突出 人工麝香市场空间广阔 片仔癀头部地位稳固

麝香行业:天然麝香供需矛盾突出 人工麝香市场空间广阔 片仔癀头部地位稳固

麝香具有独特的香气和药用价值,被广泛应用于医药、香水、化妆品等领域。随着麝香应用不断渗透,近年来我国麝香需求持续增多。但受麝科动物种群数量减少、国家实行配额制影响,我国天然麝香供需矛盾突出,在此背景下,国家鼓励开展林麝养殖,促进麝香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人工麝香迎来广阔空间。

2025年05月19日
MRI设备超导磁体行业:国产品牌不断发力推动国产化 市场呈无氦化、高场化发展

MRI设备超导磁体行业:国产品牌不断发力推动国产化 市场呈无氦化、高场化发展

超导 MRI 设备是国内市场的主流机型,2024 年全年装机总量占比超过 90%。近年我国MRI设备市场不断扩容,规模不断扩大。数据显示,2015-2024年我国MRI设备市场规模从104亿元增长至166亿元,年复合增长率5.3%。预计到2030年市场规模将进一步增长至228亿元。

2025年05月14日
我国MRI设备行业国产化不断推进 3.0T MRI设备核心部件已实现100%自主研发

我国MRI设备行业国产化不断推进 3.0T MRI设备核心部件已实现100%自主研发

近年我国RI设备市场不断扩容,规模不断扩大。数据显示,2015-2024年我国MRI设备市场规模从104亿元增长至166亿元,年复合增长率5.3%。预计到2030年市场规模将进一步增长至228亿元。从设备主磁体类型来看,超导 MRI 设备是国内市场的主流机型,2024 年全年装机总量占比超过 90%。

2025年05月13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