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9年,我国药企的研发投入呈持续增长趋势。根据Wind资讯,2019年我国医药制造业上市公司研发费用为419.28亿元,2014-2019年复合增长率为28.53%,增速远超于营业收入的复合年增长率。平均来说,研发支出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也逐年提高,2014年,医药企业的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例为3.15%,2019年这一比例上升至4.96%,这表明我国医药企业对研发越来越重视,研发投入占比逐渐加大。
我国医药研发服务市场规模还较小,但以显著快于全球平均水平的增速增长。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我国医药研发服务市场规模由2014年的21亿美元增长至2018年的59亿美元,2014-2018年年均复合增速29.2%;预计到2023年将增长至214亿美元,2018-2023年年均复合增速约为29.6%。
目前,我国医药研发服务企业数量较多,市场化程度较高,仅少数全面综合型及细分专业型CRO公司规模较大,并远大于其他CRO公司。全面综合型医药研发服务企业主要包括药明康德、康龙化成,主要侧重在创新药领域,兼顾仿制药,能够为客户提供创新药综合化服务,其成立时间较早,业务综合性较强,实验室分布较广,并与国际接轨。根据相关资料显示,药明康德是中国规模最大、全球排名前列的小分子医药研发服务企业,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在国内处于行业领军地位;康龙化成的核心业务的药物研发体系和质量保证体系。
| CRO企业类型
|
公司名称
|
研发服务领域
|
业务环节
|
||||
| 药物发现
|
药学研究
|
临床前研究
|
临床研究
|
受托生产
|
|||
| 全面综合型
|
药明康德
|
创新药为主,兼顾仿制药
|
|
|
|
|
|
| 康龙化成
|
创新药为主,兼顾仿制药
|
|
|
|
|
|
|
| 细分专业型
|
泰格医药
|
创新药为主,兼顾仿制药
|
|
|
|
|
|
| 美迪西
|
创新药为主,兼顾仿制药
|
|
|
|
|
|
|
| “药学+临床”综合型
|
百诚医药
|
以仿制药为主,创新药为辅
|
|
|
|
|
|
| 博济医药
|
以仿制药为主,创新药为辅
|
|
|
|
|
|
|
| 华威医药(百花村)
|
以仿制药为主,创新药为辅
|
|
|
|
|
|
|
| 新领先(太龙药业)
|
以仿制药为主,创新药为辅
|
|
|
|
|
|
|
| 汉康医药(海特生物)
|
以仿制药为主,创新药为辅
|
|
|
|
|
|
|
| 阳光诺和
|
以仿制药为主,创新药为辅
|
|
|
|
|
|
|
| 百诺医药
|
以仿制药为主,创新药为辅
|
|
|
|
|
|
|
| 企业类型
|
公司名称
|
简要情况
|
| 全面综合型CRO
|
药明康德、康龙
化成等
|
全面综合型CRO公司主要包括药明康德、康龙化成,主要侧重在创新药领域,兼顾仿制药,能够为客户提供创新药综合化服务。其成立时间较早,业务综合性较强,实验室分布较广,并与国际接轨。根据同行业可比上市公司招股说明书及公开披露信息,药明康德是中国规模最大、全球排名前列的小分子医药研发服务企业,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在国内处于行业领军地位;康龙化成的核心业务药物发现CRO服务市场份额位列中国第二位。
|
| 专业细分型CRO
|
泰格医药、美迪西等
|
细分专业型CRO公司以泰格医药和美迪西为代表,主要侧重在创新药领域,兼顾仿制药。其专注于药物研发的某一环节,并成为该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比如,泰格医药专注于临床试验环节,为国内最大的临床试验CRO公司;美迪西专注于临床前研究环节,为行业领先临床前研究CRO公司
|
| “药学+临床”综合型CRO
|
百诚医药、阳光诺和、博济医药、华威医药、新领先、汉康医药、百诺医药等
|
侧重在仿制药领域,布局创新药领域,能够提供仿制药开发、一致性评价所需的药学研究、临床试验等综合服务。其中,博济医药侧重于临床服务;百诚医药除了CRO业务,还专业从事于自主研发技术成果转化业务,持续加大自主研发的投入力度,实现产品开发的主导性、领先性。
|
业务规模方面,我国医药研发服务行业主要企业平均业务收入为2.01亿元,总体业务规模不大,平均专利储备45项。其中,百诚医药业务收入为2.07亿元,已获得授权专利10项,在审专利28项,研发投入占比为16.17%。
| 公司
|
业务规模(亿元)
|
业绩增长速度
|
专利储备
|
技术研发人员占比
|
研发投入占比
|
研究生及以上人数占比
|
| 华威医药
|
0.55
|
-75.97%
|
75项(已获得授权专利58项,在审专利17项)
|
80.52%
|
7.23%
|
20.78%
|
| 新领先
|
2.39
|
6.70%
|
33项(已获得授权专利17项,在审专利16项)
|
36.72%
|
4.50%
|
9.40%
|
| 博济医药
|
2.19
|
12.31%
|
30项(已获得授权专利20项,在审专利10项)
|
75.66%
|
10.15%
|
16.36%
|
| 汉康医药
|
2.25
|
33.93%
|
67项(已获得授权专利58项,在审专利9项)
|
66.22%
|
16.43%
|
21.56%
|
| 阳光诺和(科创板已过会)
|
3.47
|
48.29%
|
34项(已获得授权专利17项,在审专利17项)
|
80.67%
|
8.50%
|
12.52%
|
| 百诺医药
|
1.19
|
41.67%
|
34项(已获得授权专利25项,在审专利9项)
|
68.44%
|
28.06%
|
23.40%
|
| 2.07
|
32.50%
|
38项(已获得授权专利10项,在审专利28项)
|
84.74%
|
16.17%
|
29.36%
|
更多深度内容,请查阅观研报告网:
《 2021年中国医药研发服务行业分析报告-行业深度分析与发展商机前瞻 》
《 2021年中国医药研发服务市场分析报告-市场深度调研与运营规划研究 》
行业分析报告是决策者了解行业信息、掌握行业现状、判断行业趋势的重要参考依据。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调整,未来我国各行业的发展都将进入新阶段,决策和判断也需要更加谨慎。在信息时代中谁掌握更多的行业信息,谁将在未来竞争和发展中处于更有利的位置。
报告订购咨询请联系:
电话:400-007-6266 010-86223221
客服微信号:guanyankf
客服QQ:1174916573
Email:sales@chinabaogao.com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