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氨基酸工业回顾与发展趋势(上)

    氨基酸工业是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兴起的一个朝气蓬勃的新工业体系。近几年来,在氨基酸的研究开发和应用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发现的氨基酸的种类和数量已由上世纪60年代50种左右,发展到上世纪80年代的400种,目前已达1000多种。上世纪60年代初,世界氨基酸产量不过10万吨,现在已达上百万吨。20世纪60年代初,氨基酸主要用于鲜味调料。上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用于饲料添加剂。上世纪70~80年代用于营养制剂。上世纪90年代以后用于医药保健、食品添加剂、日用化工、农药等。随着生物工程技术产业逐步成为21世纪全球的主导产业之一,氨基酸产业的发展也日新月异。

  一、氨基酸工业发展状况

   (一) 生产方法
    从20世纪初期,氨基酸工业化生产以来,氨基酸生产大体有蛋白质水解法、化学合成法、微生物发酵法和酶法四种生产方法。
  ●蛋白质水解法
  以豆粕为原料,采用酸水解大豆蛋白的方法来获取氨基酸。如早期的味精生产方法。现在有用废蛋白质原料如动物毛发等水解法转为复合氨基酸。
  ●化学合成法
  该方法是20世纪50年代随着石油化工工业的发展而兴起,是利用有机合成和化学工程相结合来生产氨基酸。目前DL-蛋氨酸、甘氨酸、DL-丙氨酸等就采用此方法生产。
  ●微生物发酵法
  是借助微生物具有自身合成所需氨基酸的能力,通过对菌株的筛选、诱变处理及代谢过程的调节来达到合成某种氨基酸的目的。目前60%以上的氨基酸是采用生物发酵法进行生产的,其中产量最大的是谷氨酸,其次是赖氨酸。
  ●酶法
  利用微生物中特定的酶作为催化剂,由底物经过酶催化生成所需的产品。目前应用酶法生产的氨基酸有10多种,如L-丙氨酸、L-色氨酸、L-丝氨酸等。
  (二)氨基酸产品的发展
  在上世纪60年代确立的工业生物发酵法使氨基酸工业开始起飞,并使其产量大增,成本大幅下降。到上世纪90年代末,全球氨基酸总产量已达200万吨。其中谷氨酸居首,其次是赖氨酸和蛋氨酸。
  我国药用氨基酸原料生产厂已发展到40多家,产量已由1994年的600多吨增长到4000多吨,18种必需氨基酸中已有17种实现了国产化。氨基酸类药物最大产量是氨基酸输液,2000年约为1亿瓶,2005年估计将达到3~5亿瓶。
  上海味之素氨基酸有限公司2000年3月2日在沪建成投产,投产后一期工程生产丙氨酸、精氨酸、组氨酸、苏氨酸等10个医药用氨基酸品种,产量为830吨,今后将增加到17个品种,并逐步扩大生产规模,部分产品还出口美国、欧洲等地,并返销日本。该公司将成为国内主要的药用氨基酸原料的供应基地。而且上海已与世界最大药用氨基酸生产公司———日本协和发酵公司达成协议,拟引进日本全套先进发酵技术,生产精氨酸、组氨酸、环丝氨酸等国内氨基酸工业的缺门产品。我国氨基酸工业中的“瓶颈”现象将不复存在,届时上海将成为中国最大的药用氨基酸工业基地。
  (三)氨基酸产品的应用
  几十年来随着氨基酸生产技术的不断革新,成本下降,进一步促进了氨基酸的应用向多元化发展,部分应用领域已发展成熟,如在医药、食品及饲料方面的应用。
  氨基酸在传统医药领域上用于氨基酸营养输液、代血浆用输液、止血用氨基酸输液、婴幼儿用氨基酸输液、治疗用氨基酸输液和氨基酸口服液,主要是18种必需氨基酸。目前还用于治疗药物、短肽药物和医药合成原料。作为治疗药物主要是氨基酸衍生物有数百种,广泛用于治疗肝性疾病、心血管疾病、溃疡、消炎及神经系统疾病。
  ●食品
  氨基酸具有营养、调味、添色、增香、矫味、除臭、保鲜、保色、抗氧化等多种功能,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极其广泛,其量约占氨基酸总量的60%。在食品的调味、防止食物变质、消除异臭、提高食品风味及增加营养价值等方面发挥很大作用。目前有8种氨基酸被用于食品调味剂,主要是鲜味剂和甜味剂:有甘氨酸、色氨酸、组氨酸、胱氨酸、亮氨酸等用于防止食品变质等方面;有天门冬氨酸、丙氨酸、甘氨酸,用于饮料业口感和口味的改善上。目前日本企业推出了氨基酸运动饮料、氨基酸大众饮料、氨基酸柠檬水、氨基酸减肥饮料等。
  ●饲料
  在世界范围,最大的氨基酸市场是饲料添加剂,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功效:促进动物生长发育,改善肉质;提高产奶、产蛋量;节省蛋白饲料,使饲料得到充分利用;降低成本,提高饲料利用率。目前用于饲料添加剂的有蛋氨酸、赖氨酸、苏氨酸、色氨酸、谷氨酸、甘氨酸、丙氨酸7种氨基酸。其中以蛋氨酸和赖氨酸为主,其次是苏氨酸和色氨酸。
  西方研究人员在上世纪90年代发现,在猪饲料中添加少量L-色氨酸可提高猪的瘦肉率,减少脂肪层体积并使味道更鲜美。其将成为继蛋氨酸、赖氨酸、苏氨酸之后的第四大饲料用氨基酸,其市场前景十分广泛。
  ●农业
  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已构成严重的社会问题,人们一致希望能有不会构成公害的农药问世。氨基酸农药即是无公害农药,其易被微生物分解,而且无毒性、不污染环境,可增强植物抗病菌能力。主要品种有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农药稳定剂、植物生长促进剂、脱叶剂等。 (四)氨基酸主要生产情况
  ●日本味之素公司创业于1909年的日本味之素公司,其氨基酸产业历史是最长的,也是目前实力最强的国际大公司。味精产量居世界之首。赖氨酸方面计划在2004年末,将饲料赖氨酸加工能力提高35%,达到27万吨/年。拟将泰国加工厂加工能力提高2万吨。将美国和意大利的加工厂加工能力分别提高1万吨。而在巴西方面改造工程分两步走,第一步在今年夏天增加1.8万吨,第二步到2004年末再增加1.2吨,合计3万吨。在其他药用氨基酸方面也是品种最多、产量最大的公司之一。在中国有上海味之素氨基酸公司、莲花味之素公司、莲花味之素氨基酸公司、川化味之素公司。
  ●日本协和发酵公司在药用氨基酸生产技术的研究开发方面,日本协和发酵是比较著名的。近年来,协和发酵先后与我国的上海冠生园、天厨味精厂合资,共同开拓中国市场。日本协和发酵公司注重新技术的应用。最近成功研究出一种有利于工业化生产的氨基酸生产方法,荒木等人发现利用棒状谷氨酸生产菌,并以L-天冬氨酸为氮源,可以提高氨基酸的生产效率。且发现将L-天冬氨酸或其盐为发酵基质加入发酵培养基之中,效果更加显著。此外,协和的赖氨酸是世界上主要生产公司之一,苏氨酸和色氨酸也有相当的规模。
  ●德国Deggusa公司
  德国Deggusa公司是生产氨基酸实力比较强的公司之一,化学法生产的蛋氨酸居世界首位。发酵法生产的赖氨酸具有相当的规模,苏氨酸基本上被Deggusa和味之素所控制。Deg?gusa视中国为亚洲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并将通过三个发展战略大力拓展在中国的业务。这三个发展是人才的发展、技术的发展和市场的发展。在2002年10月9日把德固萨中国有限公司(香港)改名为德固赛香港有限公司,并随后在中国北京成立了德固赛(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在2003年初,该公司宣布重组中国投资公司并追加8000万美元投资。
  ●美国ADM公司
  是拥有粮食加工、储运和全球贸易的大型国际公司,作为ADM十三个部门之一的生化部近年将工业发酵产品作为重要领域之一,取得长足的发展。生产的发酵产品有乳酸、柠檬酸、黄原胶、苏氨酸、色氨酸和赖氨酸。饲料级赖氨酸的年产量为全球单一生产工厂之冠,并且是世界主要公司之一。采取基因重组技术生产苏氨酸正在被中国市场广泛接受。
  ADM公司1995年在中国大连建立了独资艾地盟动物保健及营养有限公司,其设施规模和生产能力居中国大型预混料的前列。
  ●韩国希杰公司希杰公司创建于1953年,当时是一家专业制糖企业,同时也是韩国三星集团中第一个生产型企业,1993年正式脱离三星集团,目前发酵制品有核苷酸、赖氨酸、味精及医药产品。近年来该公司致力于国际市场的开拓,并利用其技术优势在中国、印度尼西亚、东南亚各地建立了生产基地。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小分子路径火热 全球口服减肥药行业进入变革关键期 中国转向仿制与创新并重阶段

小分子路径火热 全球口服减肥药行业进入变革关键期 中国转向仿制与创新并重阶段

口服减肥药产品持续推进,减重效果比肩注射剂型。诺和诺德于2023年5月公布口服司美格鲁肽 50mg 治疗肥胖症的 OASIS-1的Ⅲ期试验结果。OASIS 是评估每日一次口服司美格鲁肽 25mg 和 50mg 治疗肥胖症的全球三期临床开发计划,共纳入约 1300 名肥胖/超重合并并发症患者。据诺和诺德公布数据,基线平均

2025年09月11日
我国银屑病药物行业规模强势增长 企业激烈角逐IL类抑制剂 行业竞争格局或生变

我国银屑病药物行业规模强势增长 企业激烈角逐IL类抑制剂 行业竞争格局或生变

银屑病患者基数庞大,2022年全球约1.25亿人,其中中国约670万人,占比高达53.6%。随着国内银屑病患者数量增多,我国银屑病药物行业呈强势增长态势。根据数据,2018-2022年我国银屑病药物市场规模由6.04亿美元增长至14.36亿美元,CAGR达24.2%。预计2030年国内银屑病患者数量达680万人,银屑病

2025年09月11日
我国生化分析仪行业集中度高 基层医疗下沉机遇显著

我国生化分析仪行业集中度高 基层医疗下沉机遇显著

近年来,在医疗机构检测需求增长及国产产品推广等因素推动下,我国生化分析仪采购量总体呈现上升态势,由2021年的1675台增长至2024年的1792台。不过,受医疗机构采购成本控制意识增强以及行业规模化生产降低核心部件成本等因素影响,生化分析仪采购均价由2021年的46.39万元/台整体下跌至2024年的39.68万元/

2025年09月11日
下沉空间释放、AI技术融入 市场变革下微创诊疗国产替代提速

下沉空间释放、AI技术融入 市场变革下微创诊疗国产替代提速

2023年全球微创外科(包括硬镜、微创外科手术设备以及耗材(MISIA))市场规模为298.7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全球微创外科市场规模将攀升至348.4亿美元,2023-2025年年复合增长率达到8%。

2025年09月09日
宠物医院行业:宠物诊疗费用提升空间大 连锁宠物医院具备头部扩张潜力

宠物医院行业:宠物诊疗费用提升空间大 连锁宠物医院具备头部扩张潜力

2021年我国宠物医院市场规模达303亿元,占宠物护理市场规模的比重已超50%,达55.6%;预计我国宠物医院市场规模有望以CAGR为21.1%速度增至2026年的789亿元,占宠物护理市场规模的比重进一步提升至58.2%。

2025年09月08日
千亿风口已至! 我国益生菌市场产品矩阵日益丰富 AKK菌有望成新一代“明星选手”

千亿风口已至! 我国益生菌市场产品矩阵日益丰富 AKK菌有望成新一代“明星选手”

我国正面临前所未有的老龄化挑战。有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达到了31亿人,占全国人口的22%;65岁及以上人口达到22亿人,占总人口比重达到了15.6%。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更多老年人会关注自身的肠道疾病及各种慢性病的抑制与辅助治疗,给益生菌市场带来无限潜力。

2025年09月08日
我国眼科医疗行业:市场繁荣下头部企业快速扩张 技术创新成突围关键

我国眼科医疗行业:市场繁荣下头部企业快速扩张 技术创新成突围关键

得益于企业快速扩张,我国眼科医疗供给市场不断扩容。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2019-2023年,我国眼科专科医院数量从945家增长至1674家,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4.8%。预计到2028年我国眼科专科医院增长至3126家,其中民营眼科医院将达3044家。此外,2023年我国眼科专科医院的执业医师(包括助理)、护士人

2025年09月08日
我国抗ED药物市场快速扩容但渗透率偏低 仿制药扎堆入场 竞争趋向白热化

我国抗ED药物市场快速扩容但渗透率偏低 仿制药扎堆入场 竞争趋向白热化

2019-2023 年,我国抗ED药物市场规模从42.8亿元增至78.9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16.52%,展现出良好增长态势。不过,当前市场渗透率仍不足5%,与发达国家15%以上的水平差距显著,未来增长空间较大。销售渠道方面,院外市场占据主导,其中零售药店是核心销售终端。此外,目前我国抗ED药物市场竞争已进入白热化阶段

2025年09月08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