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09年最新资讯 全球汽车零部件工业发展趋势与中国的机遇

本报讯:

世界汽车零部件工业的发展趋势

    1.国际产业转移加速,并购重组活跃。

    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为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开拓新兴市场,汽车零部件企业不但向低成本国家和地区大规模转移生产制造环节,而且将转移范围逐渐延伸到了研发、设计、采购、销售和售后服务环节,转移的规模越来越大,层次越来越高。

    与此同时,整车与零部件企业之间关系的调整,打破了原有的全球配套体系,推动了汽车产业链的全球化发展。在此背景下,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并购重组更趋活跃。

    2.汽车零部件企业积极实施系统化开发、模块化制造、集成化供货,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化发展特征明显。

    整车企业在产品开发上使用平台战略,系统化开发、模块化制造、集成化供货逐渐成为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发展趋势。与此同时,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化发展特征越来越明显。

    3.零部件全球化采购成为潮流。

    伴随着汽车零部件产业组织结构的变化,越来越多的整车厂将实行零部件全球化采购。

    4.汽车零部件新技术发展趋势。

    汽车零部件新技术发展呈现以下几个主要趋势:开发深度不断加深;零部件通用化和标准化程度提高;零部件电子化和beplay下载软件 化水平提高;整车及零部件轻量化成为未来发展趋势;清洁环保技术成为未来产业竞争制高点。

    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的总体发展状况及面临机遇

    1.整体工业规模居世界前列。

    2007年我国共有汽车零部件企业2000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汽车零部件企业7580家。就业人数2007年达到159万人,占汽车工业从业人员的60.7%,2008年11月达到175万人。

    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围绕整车生产的布局基本形成了京津冀、东北、川渝、两湖、长三角、珠三角六个主要区域。六大区域整车产量占全国的72%,零部件产值占全国的81.1%,零部件企业数量占全国的79.9%,就业人数占全国的79.3%。

    2.投入不足,产品集中在低端。

    零部件产业研发投入长期不足是企业的普遍问题。消化吸收再创新是汽车零部件企业主要的开发方式。

    目前,内资零部件企业90%的市场份额和制造能力都集中在低端零部件产品上。针对整车的发展而言,零部件产业发展极不平衡的问题更加突出。

    3.跨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在中国发展势头强劲。

    截止到2000年底,我国汽车行业已与20多个国家、地区的企业建立了825家外商投资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的资金投向汽车零部件项目的有645个(占汽车行业外商投资企业总数的78.18%),总投资为105.54亿美元(占汽车行业外商投资企业总投资规模的45.38%)。有外资背景的企业生产车身及附件、车载电子电器、制动系统的比例较高。

    4.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被外资控制的状况。

    (1)核心技术主要掌握在外商独资企业或合资企业中,内资企业在关键技术方面难有大的突破。到2007年,我国汽车零部件领域共有外商投资企业1318家,其中外商独资企业725家,占55%,中外合资企业593家,占45%。而在中外合资企业中,66%的企业为外商控股。

    (2)外资加快扩张使产业组织结构发生变化,优势企业多被合资控股。据统计数据,2008年1—10月汽车零部件行业总产值为7830亿元,其中39.4%掌握在1000多家外资控股公司手中,平均单个企业产值3.1亿元。而超过1万家民营零部件公司平均产值只有3000万元,优劣势是显而易见的。

    (3)外企增资和独资趋势明显。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外资增持和独资的发展趋势明显,外资在加速向中国转移的步伐。在2005年我国实施《构成整车特征的汽车零部件进口管理办法》后,零部件行业成为对外开放度和市场化程度最高的行业,跨国公司掀起了在中国的投资热潮。

    (4)关键技术市场几乎被外资企业垄断。目前已经在高压共轨等发动机关键技术领域形成垄断。此外,在轿车自动变速箱、ABS防抱死系统和汽车电子技术等领域,关键技术也被外方掌控,关键元器件依然依靠进口,国内研究没有突破性转变。伴随外商在总成零部件和高端产品领域占据垄断地位,外资在国内汽车零部件市场的行业地位更加凸显,零部件企业不断在产业链上被边缘化。

    5.引进技术的国产化过程对我国形成零部件体系的影响。

    国产化的成果奠定了中国轿车工业的基础,也使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改变了与国外相差30年的落后局面,形成中国轿车零部件完整的配套体系,可以生产与全球同步上市的最新产品,同时为创立自主品牌奠定了零部件配套基础,为中国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做出了历史性贡献。

    6.导致我国汽车零部件整体实力发展滞后的原因。

    导致我国汽车零部件整体实力发展滞后的原因主要有:针对零部件产业发展的总体战略和具体措施缺失;研发投入与需求市场不适应,与整车企业的发展不一致;整车和零部件企业尚未形成紧密的战略合作关系,缺乏协同开发共性技术的平台;已建成的零部件产业集群未能形成专业化分工和联合开发;法规标准升级和技术升级相互不协调,加大了企业的技术攻关难度。

    7.金融危机给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带来新的发展机会。

    中国汽车零部件出口总量稳步增长,出口贸易已占全球汽车零部件出口的10%;出口目的国集中在发达国家,且出口企业多具有外资背景;经济规模、整车出口配套以及成为零部件的采购基地仍是我国零部件企业出口的基本动因;一般贸易和进料加工贸易仍然是主要的出口方式;出口产品类别以资源和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

    在目前全球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的冲击下,美国、德国、日本等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相继出现倒闭、重组的现象,这会导致全球汽车零部件的供应商数量直接减少。另外,欧美在本次金融危机中倒下的,多是规模不大、产品及市场较单一的零部件供应商,尤以二、三级供应商及售后市场供应商为多,这对于有一定实力、市场趋多元化的中国供应商而言,无疑是一个进入国际市场的机会。在国家《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鼓励“核心零部件自主化”的政策推动下,一些企业开始把收购海外有技术特色的中小优质汽车零部件企业视为获得核心技术的最佳路径。2009年以来,我国一些有实力的企业开始对国外零部件企业展开收购。

全球汽车零部件工业发展趋势与中国的机遇。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服务出口企业迎利好:申报“减负” 结算“加速” 出海“有谱”

我国服务出口企业迎利好:申报“减负” 结算“加速” 出海“有谱”

近日,商务部等9部门正式印发《关于促进服务出口的若干政策措施》。在9月25日举行的商务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何亚东对该政策进行了解读,并表示此举旨在进一步推动我国服务出口高质量发展,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

2025年09月29日
国家数据局:加快高质量数据集建设 赋能“人工beplay下载软件
+”落地制造业

国家数据局:加快高质量数据集建设 赋能“人工beplay下载软件 +”落地制造业

9月20日,国家数据局局长刘烈宏在安徽合肥举办的2025世界制造业大会上发表讲话,强调数据已成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资源和创新引擎,呼吁制造业企业加大在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方面的投入,加快行业高质量数据集建设,以推动人工beplay下载软件 技术在制造业的深度应用与落地。

2025年09月23日
三部门联合印发轻工业稳增长方案 2025-2026年推动行业提质扩容

三部门联合印发轻工业稳增长方案 2025-2026年推动行业提质扩容

9月19日,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官方微信公众号消息,为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及政府工作报告关于“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和“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的部署,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联合商务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正式印发《轻工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以下简称《工作方案》),旨在进一步发挥轻工业在稳定经济增长中的重要作用。

2025年09月20日
中国海洋经济首次突破10万亿大关 多项指标领跑全球

中国海洋经济首次突破10万亿大关 多项指标领跑全球

7月9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首场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在会上介绍,2024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万亿元,标志着中国海洋经济迈上新台阶,在全球海洋领域的影响力持续提升。

2025年07月10日
2025年一季度我国海洋经济稳中向好 新兴产业多维突破

2025年一季度我国海洋经济稳中向好 新兴产业多维突破

5月14日,自然资源部近日发布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全国海洋生产总值达2.5万亿元,同比增长5.7%,呈现稳中向好态势。国家海洋信息中心主任石绥祥表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加速构建,传统产业稳中有进,新兴产业多维突破,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2025年05月15日
四大因素驱动增长!我国数字经济独角兽企业迎黄金发展期

四大因素驱动增长!我国数字经济独角兽企业迎黄金发展期

5月1日,在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数字经济分论坛上,国家数据发展研究院与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联合发布《数字经济独角兽发展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指出,数字经济独角兽企业正成为衡量国家和地区创新能力的重要风向标,并在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和产业数字化转型中发挥关键作用。

2025年05月07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