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疫情期间,降幅超过95%的城市大多为新一线城市,分别是长沙、郑州、杭州、西安; 上海、广州、北京等一线城市客流峰谷最大降幅均超过80%,深圳更是高达90%,武汉降幅则达94%。从时间来看,除武汉外,1月24日为各城市商场客流断崖式下降的时间节点,单日客流下降基本都在45%以上。可见,1月24日是全民转入抗疫的标志性时间节点。
城市
|
客流峰谷最大降幅
|
单日环比最大降幅
|
单日环比最大降幅出现时间
|
武汉
|
94%
|
71%
|
1月23日
|
长沙
|
98%
|
60%
|
1月24日
|
郑州
|
96%
|
55%
|
1月24日
|
杭州
|
96%
|
53%
|
1月24日
|
西安
|
95%
|
53%
|
1月24日
|
重庆
|
94%
|
49%
|
1月24日
|
宁波
|
92%
|
48%
|
1月24日
|
北京
|
86%
|
45%
|
1月24日
|
深圳
|
90%
|
45%
|
1月24日
|
成都
|
87%
|
45%
|
1月24日
|
广州
|
85%
|
40%
|
1月24日
|
上海
|
83%
|
34%
|
1月24日
|
从各城市商场营业时间来看,均在春节之后有缩短。其中,一线和商业相对发达的城市,缩短时间在两个小时以内,广州缩短的时间最多为1.8个小时。武汉因是疫情重灾区,营业时间缩短了2.2个小时。
城市
|
节前(1月24日前)日均
|
节后日均
|
缩短时间
|
营业时长
|
营业时长
|
||
德阳
|
11.5
|
10.8
|
0.7
|
厦门
|
9.8
|
8.9
|
0.7
|
中山
|
11
|
10
|
1
|
北京
|
9.9
|
8.7
|
1.2
|
东莞
|
10.5
|
8.7
|
1.5
|
深圳
|
10.3
|
8.8
|
1.5
|
上海
|
10.7
|
9.1
|
1.6
|
佛山
|
10.5
|
8.9
|
1.6
|
成都
|
10.7
|
9
|
1.7
|
广州
|
10.7
|
8.9
|
1.8
|
无锡
|
10.3
|
8.4
|
1.9
|
杭州
|
10.4
|
8.4
|
2
|
惠州
|
11.3
|
9.2
|
2.1
|
天津
|
9
|
6.9
|
2.1
|
武汉
|
10.4
|
8.2
|
2.2
|
重庆
|
9.8
|
7.6
|
2.2
|
宁波
|
10.8
|
8.6
|
2.2
|
苏州
|
10.7
|
8.4
|
2.3
|
西安
|
9.9
|
7.6
|
2.3
|
郑州
|
10.3
|
7.8
|
2.5
|
沈阳
|
9.8
|
7.1
|
2.7
|
南通
|
9.9
|
7.1
|
2.8
|
廊坊
|
11.5
|
8
|
3.5
|
常州
|
11.3
|
8
|
3.3
|
青岛
|
11.3
|
7.8
|
3.5
|
南京
|
10.5
|
6.9
|
3.6
|
长春
|
10.5
|
6.6
|
3.9
|
石家庄
|
9.3
|
5.2
|
4.1
|
长沙
|
10.6
|
6.1
|
4.5
|
合肥
|
10.7
|
5.7
|
5
|
咸阳
|
11.3
|
1月27日后停营
|
无
|
太原
|
11
|
1月27日后停营
|
无
|
宝鸡
|
10.4
|
1月28日后停营
|
无
|
从18个城市商场停业数量来看,重庆、沈阳、武汉、长沙、西安等商场停业比例远远高于北上广深一线城市,而长沙、重庆和西安比例高的主因是均为疫情重地的湖北周边省市,对防疫的重视程度比其他省市高。

1月20日-2月10日期间,平均口罩佩戴率占比最高的城市是上海,达到98.2%;其次是沈阳、德阳、广州、武汉,口罩佩戴率都达到了97.5%以上。疫情形势严峻之后,就连商场客流的口罩佩戴率最低的青岛,也达到了95.2%。
城市
|
佩戴率
|
城市
|
佩戴率
|
城市
|
佩戴率
|
上海
|
98.2
|
杭州
|
97.3
|
南京
|
96.6
|
沈阳
|
98
|
佛山
|
97.3
|
无锡
|
96.6
|
德阳
|
97.9
|
中山
|
97.3
|
常州
|
96.6
|
广州
|
97.7
|
重庆
|
97.2
|
惠州
|
96.5
|
武汉
|
97.6
|
天津
|
97.1
|
西安
|
96.4
|
北京
|
97.4
|
合肥
|
97
|
郑州
|
96.3
|
东莞
|
97.4
|
苏州
|
97
|
南通
|
95.9
|
成都
|
97.4
|
长沙
|
96.7
|
青岛
|
95.2
|
深圳
|
97.4
|
|
|
|
|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武汉商场客流的口罩佩戴率比较高,但却在2月1日-2月10日出现警惕性略有放松迹象,口罩佩戴率下降。

在北京,1月23日前12:00-14:00 和18:00-19:00为客流量的峰值主要时段,呈现双高峰的态势;1月23日,人群还是比较集中在11:00-18:00之间;1月24日后,17:00之后客流快速下降,商场人群逐渐分散。

上海和武汉的客流高峰变化相似,1月23日前,12:00-13:00和18:00-20:00均为客流峰值期,进入20:30后客流才开始下降。1月23日后,客流出现明显变化,客流峰值多在11:00-14:00,在15:00后很多商场,客流开始缓慢下降,但17:00之前的客流均相对较多,但是没有了“晚高峰”时间段。


其中,上海上升了33%,北京上升了100%,广州和深圳分别上升200%和300%;疫情中心武汉,顾客在2月10日和机器人交互中含“超市”的占比,是1月20日的15.5倍。
猎豹全球智库认为,这一交互内容的变化说明,在防疫抗疫过程中,商场的休闲娱乐消费远比日常生活消费更加惨淡。人们在这个时候来到商场,更多是为了生活必需品的采购,而非平日里的“逛吃”经济。
对比1月20日和2月10日的机器人交互中含“超市”的占比,广州和深圳上升速度最快,分别上升200%和300%,北京上升了100%,上海上升了33%。可见,人们逛商场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生活必需品的采购。同时,在防疫期间,商场的娱乐休闲消费指数低落了许多。

1月25日-2月10日,为疫情防控最严期间,几个重点城市如宁波、长沙、杭州等城市商场的整体客流维持在低位。2月7日后,宁波、杭州、成都和长沙等城市商场回暖,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的商场客流也有回升趋势,但疫情对商场的影响还未结束,防控仍不能放松。


以上数据资料参考《 2020年中国口罩行业分析报告-市场运营态势与未来趋势研究 》。
各类行业分析报告查找请登录chinabaogao.com 或gyii.cn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