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长江经济带指导性文件下发:五大城市群构建长江产业发展轴

参考中国报告网发布的《2016-2022年中国共享经济产业行业现状调研及十三五盈利空间预测报告

       长江经济带产业发展配套实施指导性文件已于日前下发,长江三角洲、长江中游、成渝、黔中、滇中等五个城市群,将优化产业布局成为长江经济带产业发展主体。

  1.        长江经济带下游沿江地区聚焦创新驱动,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2.        中游沿江地区方面,加快转型升级,引导产业集聚发展,优化服务业发展结构,着力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体系。
  3.        上游沿江地区,突出绿色发展,重点发展区域优势特色产业,创新发展模式和业态,高起点、有针对性地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实现产业集群式、链条式、配套式发展。

网络资料图

《经济参考报》记者从工信部独家获悉,长江经济带产业发展配套实施指导性文件已于日前下发,文件指出,依托长江黄金水道的长江三角洲、长江中游、成渝、黔中、滇中等五个城市群,将成为长江经济带产业发展主体,并将通过优化产业布局,构建沿江产业发展轴。

上海社科院城市与人口发展研究所所长郁鸿胜表示,在考虑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背景下,长三角城市群的布局需要围绕产业发展线和黄金水道战略产业调整的生命线展开。

有关资料显示,产业园区或产业集聚区已经成为长江中下游城市群工业布局的主要载体。据不完全统计,长江中游城市群共有省级及以上工业开发区150多个,主要布局食品纺织、装备制造、冶金、化学和建材工业,且基本沿长江及其干支流分布。其中,城市群近90%的冶金工业园区和化学工业园区集中于长江干流流域和洞庭湖流域。

据悉,长江经济带产业发展将发挥上海、武汉、重庆的核心支撑,以南京、南通、镇江、扬州、芜湖、安庆、九江、黄石、鄂州、咸宁、岳阳、荆州、宜昌、万州、涪陵、江津、泸州、宜宾等沿江城市为重要节点,引导资源加工型、劳动密集型和以内需为主的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向中上游有序转移,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

同时,明确对上中下游地区定位。

其中,长江经济带下游沿江地区聚焦创新驱动,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建设研发集聚中心和高端制造基地,形成服务经济为主导、beplay下载软件 制造等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

中游沿江地区方面,加快转型升级,引导产业集聚发展,优化服务业发展结构,着力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体系。上游沿江地区,突出绿色发展,重点发展区域优势特色产业,创新发展模式和业态,高起点、有针对性地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实现产业集群式、链条式、配套式发展。

对此,中国科学院地理资源所区域与城市规划研究中心主任方创琳表示,上述城市群的总面积占到了长江经济带面积的45%左右,人口占长江经济带的73%,经济总量占长江经济带的83%,是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的战略核心。

资料显示,2016年长三角城市群的26个城市GDP达14.7万亿元,GDP增速平均值超过8.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上海、苏州、杭州和南京均突破1万亿元。2016年长三角地区常住人口超1.5亿,占全国人口11%,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差值约2000万,是全国人口流入最多的区域之一。

方创琳指出,长三角城市群间存在着发展差异较大、上游地区建立的城市群发育程度较弱等问题。

以长江中游城市群为例,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发布的报告明确指出,转型发展是协调长江中游城市群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矛盾的根本出路。

报告显示,长江中游城市群城镇化水平内部差异明显。高于全国城镇化平均水平的城市主要是省会城市、与省会城市或特大城市联系紧密的城市、传统发展较好的工矿业城市;城镇化率最小的黄冈市为34.8%,与最高的武汉市相差42个百分点。

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士林表示,长三角向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产业升级转移已成为共识。

有业内人士透露,长江经济带将推进绿色循环为核心的新型工业化,包括强化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控制新增建设用地规模,从严控制工业用地增量,严格控制高耗水行业发展规模,加大工业节水力度。

日前,工信部发布《关于加强长江经济带工业绿色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到2020年,长江经济带绿色制造水平明显提升,产业结构和布局更加合理,传统制造业能耗、水耗、污染物排放强度显著下降,清洁生产水平进一步提高,绿色制造体系初步建立。与2015年相比,规模以上企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18%, 重点行业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下降20%,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25%,重点行业水循环利用率明显提升。全面完成长江经济带危险化学品重点搬迁改造项目。一批关键共性绿色制造技术实现产业化应用,打造和培育500家绿色示范工厂、50家绿色示范园区,推广5000种以上绿色产品,绿色制造产业产值达到5万亿元。

业内人士认为,长江经济带重点打造五大城市群产业发展圈,将按照组团发展、互动协作、因地制宜的思路,以长江三角洲、长江中游、成渝等跨区域城市群为主体,黔中、滇中等区域性城市群为补充,促进城市群之间、城市群内部的产业分工协作和有序转移。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国家出台节能降碳投资新规 强化长效机制建设 算力基础设施纳入支持范围

国家出台节能降碳投资新规 强化长效机制建设 算力基础设施纳入支持范围

10月1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印发《节能降碳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管理办法》,旨在加强和规范中央预算内投资在节能降碳领域的管理,高质量推进项目建设,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该办法特别强调通过“软建设”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并明确将算力基础设施节能降碳改造纳入支持范围,体现了政策的前瞻性与精准性。

2025年10月16日
商务部等八部门联合发文推动数字消费 扩大多元化供给

商务部等八部门联合发文推动数字消费 扩大多元化供给

9月24日,商务部等八部门正式印发《关于大力发展数字消费共创数字时代美好生活的指导意见》,围绕供需两侧协同发力,从四方面提出14项具体任务举措,旨在充分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激发社会经济活力,共创数字时代美好生活。

2025年09月26日
我国首部《住房租赁条例》已起正式实施 市场进入强监管时代

我国首部《住房租赁条例》已起正式实施 市场进入强监管时代

9月15日起,我国住房租赁领域首部行政法规——《住房租赁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实施。该条例全面加强对住房租赁市场的监管,明确出租与承租行为规范,对住房租赁企业、经纪机构提出明确要求,着力保障租赁双方合法权益。

2025年09月16日
全球支付产业“区域化”与“基础设施化”并行 卡组织成服务实体经济关键力量

全球支付产业“区域化”与“基础设施化”并行 卡组织成服务实体经济关键力量

9月12日,金融科技50人论坛正式发布《银行卡组织高质量发展推动支付产业服务实体经济》报告。该报告指出,随着全球经贸格局进入新阶段,支付产业正经历深刻变革,呈现“区域化”与“基础设施化”并行发展趋势,实时支付系统和区域性互联互通建设正在加速推进。

2025年09月15日
全球旅游强劲复苏 2024年总人次达142亿人次、收入突破6.1万亿美元

全球旅游强劲复苏 2024年总人次达142亿人次、收入突破6.1万亿美元

9月12日,据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期间发布的《世界旅游城市发展报告(2024–2025)》显示,自2024年以来,全球旅游业实现全面复苏,正朝着高端化、个性化与可持续化方向快速转型。2024年全球旅游总人次达142亿人次,同比增长13.8%;全球旅游总收入突破6.1万亿美元,展现出强劲的市场修复力和增长潜

2025年09月13日
阿里、美团转换战场! 我国本地生活行业竞争或将升级 生态和AI成关键变量

阿里、美团转换战场! 我国本地生活行业竞争或将升级 生态和AI成关键变量

2025年9月10日,在阿里巴巴成立26周年之际,旗下国民应用高德推出了全球首个基于真实导航、出行行为,融合AI技术打造而成的生活服务榜单高德扫街榜。该榜单以“10亿人用脚投票的真实榜单”为口号,分为美食、酒店、景区等类别,依托高德覆盖的全国超700万个餐厅点位和每日1.2亿次生活服务搜索数据,旨在为用户提供动态更新的

2025年09月11日
中国金融租赁行业整体保持稳健增长 业务结构持续优化

中国金融租赁行业整体保持稳健增长 业务结构持续优化

9月2日,中国银行业协会近日发布《中国金融租赁行业发展报告(2025)》(以下简称《报告》),全面呈现了2024年中国金融租赁行业的发展态势与结构转型成效。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末,金融租赁行业总资产规模达4.58万亿元,租赁资产余额为4.38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56%和10.24%,整体保持稳健发展。

2025年09月04日
我国出口跨境电商规模再创新高 高科技产品引领出海新浪潮

我国出口跨境电商规模再创新高 高科技产品引领出海新浪潮

8月15日,在2025中国(广州)跨境电商交易会上,亚马逊全球开店正式发布《2025中国出口跨境电商发展趋势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并首次揭晓“2025产品创新出海品牌五十强”榜单,深度解读中国跨境电商企业的创新路径与发展趋势。

2025年08月18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