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多重政策举措密集推进 去杠杆成效显现

  十九大报告提出,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十九大代表和业内人士表示,去杠杆政策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更是现阶段消除金融风险隐患的重要举措之一。目前,包括企业去杠杆、抑制居民部门过快加杠杆等多重政策举措均在密集推进,且已经取得初步成效,今后一段时间,我国风险管理的任务仍主要集中在去杠杆上。

  十九大代表、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此前在出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年会期间表示,从货币供应和信贷数据看,今年初以来,中国已进入去杠杆进程,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速持续放缓,当前已低于9%。整体杠杆率开始出现下降。虽然幅度不大,但趋势已经形成。他表示,金融危机以后,中国开始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应对危机,所以在2009年后的两年内中国债务占GDP的比重大幅上升,但这是值得的,因为中国经济很快从危机中恢复。现在,中国需要将杠杆率降下来。

  十九大新闻发言人庹震也表示,我们坚持积极稳妥去杠杆,坚持多管齐下、多种措施去杠杆,妥善处理好稳增长与去杠杆的关系,确保去杠杆不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目前,去杠杆已经取得初步成效,没有对经济产生明显的紧缩效应。”他说。

  根据国际清算银行(BIS)数据,截至一季度末,我国总体杠杆率为257.8%,同比增幅较上季度末下降4.7个百分点,连续4个季度保持下降趋势。业内人士也表示,中国的债务和实体经济杠杆率体现出了比较明显的结构性特点。目前,政府债务占GDP的比例并不高;居民部门债务占GDP的比例仍然处于低位,但增长较快;主要的问题是企业部门债务占GDP的比例较高。

  “我国企业部门的杠杆率相对比较高,这里既有直接融资比重低,企业靠借贷、靠债务融资比重过高的问题,也确实存在企业运用资金效率不够高的问题,包括投资的效益、使用流动资金的效益等。因此,我们特别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去一降一补’不仅涉及企业,也涉及银行如何看待自己的资产质量,必须两方面共同努力来调整。”周小川表示。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企业去杠杆是去杠杆的重中之重,尤其是国有企业稳定降杠杆,是未来工作的重点。他同时表示,要有序去杠杆,把去杠杆节奏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统筹各方面政策,通过债转股、优化债务结构、僵尸企业退出等政策,有效达到国有企业降杠杆的目标。

      参考中国报告网发布《2018-2023年中国消费金融产业市场规模现状分析与投资前景规划预测报告

  国务院此前印发《关于积极稳妥降低企业杠杆率的意见》,企业去杠杆迎来首份顶层设计的纲领性文件。《意见》所附《关于市场化银行债权转股权的指导意见》进一步细化和明确了债转股的总体思路、实施方式和政策措施。本轮市场化债转股大幕正式开启。根据国家发改委的数据,截至9月22日,各类实施机构已与77家企业签署市场化债转股框架协议金额超1.3万亿元。与此同时,我国企业杠杆率已开始下降。根据BIS数据,截至一季度末,我国非金融企业杠杆率为165.3%,连续3个季度环比下降或持平。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董希淼表示,尽管债转股项目存在签约多、落地慢等问题,但这一轮债转股工作总体来说是在积极稳妥地推进之中。他表示,未来相关部门可加快落地配套政策,便利债转股落地操作,并完善激励机制,探索不同主体间收益共享机制。

  居民部门杠杆快增也引发了监管部门的高度重视,相应的政策措施也悉数出台,也成为去杠杆政策的另一个侧面。“从全球比较来看,中国家庭部门的债务杠杆率还不算高,但是最近几年增长很快。这个快的程度大家要注意,不是说现在就要去杠杆,而是说增长的过程要注意质量,要使增量部分保持稳健,同时又是高质量的。”周小川说。

  从央行公布的金融数据来看,去年,以房贷为主的居民中长期贷款增速较快,而今年以来,以消费贷款为主的居民短期贷款则增长迅猛。另外,一些借款主体也存在从民间互联网金融机构进行过度借贷的可能。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发布的《中国去杠杆进程报告(2017年第二季度)》显示,我国居民部门杠杆率依然延续上升趋势,从一季度的46.1%上升到二季度的47.4%,上升了1.3个百分点,整个上半年上升了2.6个百分点。居民部门在全部实体经济中加杠杆的速度依然较快。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银监会通过一系列措施突出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风险防控,个人消费贷领域就是重点关注的领域之一。与此同时,包括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监管部门已经对当地银行业金融机构下发通知,收紧个人消费贷款。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李扬表示,今后一段时间,我国风险管理和加强监管的任务主要集中在去杠杆上,而增加GDP,即保持经济稳定增长,也是去杠杆的治本之道。

  庹震表示,不能把去杠杆和稳增长对立起来看。从长期看,主动去杠杆有利于消除影响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风险隐患,增强经济中长期发展韧劲。我们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适度扩大总需求,为去杠杆和经济增长营造良好稳定的宏观环境。


资料来源:中国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ZQ)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2025年京东二季度收入增速创近三年新高 外卖业务爆发式增长199%

2025年京东二季度收入增速创近三年新高 外卖业务爆发式增长199%

8月14日,京东集团(JD.O;9618.HK)发布2025年二季度财报,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财报显示,京东二季度实现收入3,56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2.4%,远超市场预期,并创下近三年来收入增速的新高。这一强劲表现主要得益于核心零售业务的持续增长以及包括京东外卖在内的新业务的迅猛发展。

2025年08月16日
中国《商品二维码》新国标正式实施 “以码为媒”数字经济潜力将进一步释放

中国《商品二维码》新国标正式实施 “以码为媒”数字经济潜力将进一步释放

7月23日,中国新修订的《商品二维码》国家标准正式实施。新标准通过统一技术规范,实现一个二维码整合价格结算、产品溯源、数字标签等全链条信息,为消费者、企业和监管部门提供更高效、安全的数字化服务。

2025年07月25日
突破93%!2024年中国检验检测仪器国产化率创新高

突破93%!2024年中国检验检测仪器国产化率创新高

7月14日,中国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在新闻发布会上披露,截至2024年底,全国检验检测机构仪器设备总量达1067.01万台套,其中,国产仪器设备992.51万台套,国产仪器设备替代率创新高,数量占比突破93%,显示国产仪器设备在检验检测领域的主导地位进一步增强。

2025年07月16日
民政部、商务部牵头主办全国“养老服务消费季” 进一步释放银发消费潜力

民政部、商务部牵头主办全国“养老服务消费季” 进一步释放银发消费潜力

7月10日,民政部、商务部联合主办的全国“养老服务消费季”活动在山东省青岛市正式拉开帷幕。本次活动以“惠老助老、品质生活”为主题,将持续至12月,旨在通过系列惠民举措满足老年人多样化需求,进一步释放银发消费潜力。

2025年07月11日
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大幅下调征信服务收费标准 7月1日起正式实施

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大幅下调征信服务收费标准 7月1日起正式实施

7月1日,据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官方微信消息显示,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进一步降低征信服务收费标准的通知》(发改价格〔2025〕668号),自2025年7月1日起全面执行新的征信服务收费标准。

2025年07月02日
2025年第一季度发明专利审查结案准确率达到95.1%  我国正加速向知识产权创造大国转型

2025年第一季度发明专利审查结案准确率达到95.1% 我国正加速向知识产权创造大国转型

6月27日,国家知识产权局举行2025年6月例行新闻发布会。会上,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审查业务管理部部长蒋彤介绍,2025年第一季度我国发明专利审查结案准确率达到95.1%,专利授权质量保持稳定,标志着我国知识产权审查工作迈上新台阶。

2025年06月30日
内地与香港“跨境支付通”正式上线 居民可实时跨境汇款

内地与香港“跨境支付通”正式上线 居民可实时跨境汇款

6月22日,在中国人民银行与香港金融管理局的共同推动下,“跨境支付通”系统于6月22日正式上线运行,标志着内地与香港快速支付系统实现全面互联互通。今后两地居民可通过手机银行实时完成跨境汇款,并可自主选择人民币或港币作为到账币种。

2025年06月24日
全国首单融资租赁行业绿色“两新”中期票据在天津落地 助力能源设备更新与低碳转型

全国首单融资租赁行业绿色“两新”中期票据在天津落地 助力能源设备更新与低碳转型

6月10日,从中国人民银行天津市分行获悉,中海油国际融资租赁有限公司近日成功发行全国首单融资租赁行业绿色“两新”中期票据,发行规模达8亿元,期限2年。这是天津市在“两新”债券领域的首次突破。

2025年06月12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