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十二五”期间中国人力资源结构性矛盾将更加突出

        内容提示:他指出,其中,高级工程师、高级技师和技师供求缺口十分突出,上述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比率相对较高,相当于每人可以选择1.8到1.9个岗位。他透露,未来5年中国将实施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包括高级技师培训,国家将每年重点支持5万名左右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紧缺行业的高级技师培训。

        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院长、中国人才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吴江在此间举行的第七届国际工作与学习大会上表示,“十二五”期间中国人力资源结构性矛盾将更加突出,技能人才将更加短缺,结构性失业将不断增加。

  他指出,其中,高级工程师、高级技师和技师供求缺口十分突出,上述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比率相对较高,相当于每人可以选择1.8到1.9个岗位。他透露,未来5年中国将实施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包括高级技师培训,国家将每年重点支持5万名左右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紧缺行业的高级技师培训。

  第七届国际工作与学习大会正在上海举行,来自欧洲、澳大利亚、美国以及中国台湾、香港等19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位业内专家学者出席。据悉,这是两年一度的国际工作与学习研究大会首次在亚洲国家举办。本届大会历时4天,主题是“学习型社会背景下工作场所学习与人才发展”,并将于7日落下帷幕。 据知,国际工作与学习研究大会是全球性高端学术与创新交流平台,是该领域最权威、最有影响力的国际会议之一。自1999年以来,已在四大洲、六个国家成功举办了六届。

  吴江在其题为“中国人力资源发展:现状与未来”的报告中剖析了中国人力资源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并分析中国人力资源发展未来目标和主要指标。他说, 中国13亿人口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人力资源。中国不仅创造了世界经济增长率最高纪录,也创造了人力资本增长的最高纪录。根据权威数据,2010年,中国劳动力资源人口比10年前增加了近1亿人,如今,中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达4600多万,居世界第一;中国科学家和工程师人数分别是1991年的近3倍和3.4倍,中国博士后研究人员超过7万人,两院院士超过1400人。

  吴江指出,中国人力资源国际化步伐加快,许多人学成归国,成为中国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初步统计显示,留学回国人员已占国家重点项目学科带头人的72%,两院院士80.5%。他说,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带动了一大批海外优秀人才的回流,在国内形成一批以“千人计划”专家为核心的高水平创新团队,他们充分发挥熟悉国际通行科技开发、科研管理和人才体制机制的优势,积极推进各项改革创新。

  吴江深入剖析了中国人力资源发展面临问题和挑战:这些问题包括人力资源结构性矛盾突出,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匮乏,人才创新能力不强等;因此人力资源供求总量压力与结构性矛盾凸显,宏观经济环境变化对人力资源发展提出了新要求,且人力资源市场状况与人力资源开发不相适应等成为中国人力资源发展面临的挑战。

  吴江指出,当下,中国人力资源年龄结构失衡,老龄化趋势明显,学历结构亦存在失衡。人力资源在地域分配上存在城市多、农村少;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多,中西部落地后地区少的特点,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比重有待提高。

  他坦言,中国高层次创新人才匮乏,尽管目前中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居世界前列,但高层次创新性科技人才仅1万人左右,在一些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如新能源、节能环保、新材料等“十二五”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队伍现状还远不能满足实际需求。

  人才创新创业能力不强也是问题之一。有关数据显示,中国经济增长的科技进步贡献率只有39%;中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企业仅为万分之三;企业对外技术依存度高达50%。另据调查,中国相当长时间内每年完成的重大科技成果达数万项,但提交专利申请的比例不及30%,实现产业化的更不到15% 。

  吴江说,人才发展体制机制障碍尚未消除。目前中国人才发展仍存在一些制度性障碍:体制机制不活,不能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人才培养与就业市场需求仍然存在结构性矛盾;人才评价选拔中“四唯”唯学历、唯职称、唯资历、唯身份现象仍大量存在。

  在人力资源面临的一系列挑战方面,吴江认为,人力资源供求总量压力与结构性矛盾凸显: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更加突出,在现有经济结构状况下预测,劳动力供求缺口为1500万人左右;青年就业、农业富余劳动力和下岗失业人员“三碰头”加剧就业总量矛盾。“十二五”期间,每年需要就业的高校毕业生超过800万,约占全社会新成长劳动力的一半;此外,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压力也很大,预计年均转移规模为800万人上。他指出,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对人力资源素质提出了挑战。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过程中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科技进步和管理创新等将对人力资源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

  谈到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的未来,吴江表示,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人力资源发展的机遇前所未有。中国将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交流和合作, 继续采取更加有效的战略措施,努力实现由人力资源大国发展成为人力资源强国和人才强国的目标。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全球制造业PMI连续两月下滑 经济下行风险加剧

全球制造业PMI连续两月下滑 经济下行风险加剧

5月6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数据显示,4月份全球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1%,较上月下降0.5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位于收缩区间(低于50%),表明全球制造业活动持续放缓,经济复苏面临压力。

2025年05月08日
2025年4月我国制造业景气水平有所回落 非制造业继续保持扩张

2025年4月我国制造业景气水平有所回落 非制造业继续保持扩张

2025年4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比上月下降1.5个百分点,制造业景气水平有所回落。生产指数为49.8%,比上月下降2.8个百分点;新订单指数低于临界点。新订单指数为49.8%,比上月下降2.6个百分点,其中反映外部需求的新出口订单指数比上月下降4.3个百分点,市场内外需求景气度有所回落;大型企业

2025年05月07日
2025年3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环比下降0.4% 其中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1.3%

2025年3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环比下降0.4% 其中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1.3%

2025年3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环比下降0.4%。其中,城市下降0.4%,农村下降0.3%;食品价格下降1.4%,非食品价格下降0.2%;消费品价格下降0.4%,服务价格下降0.4%。

2025年04月22日
2025年3月我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2% 本地户籍劳动力调查失业率为5.3%

2025年3月我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2% 本地户籍劳动力调查失业率为5.3%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5年3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约为5.4%,较上月下降0.2个百分点;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2%,与上月持平。总体来看,近十二个月我国失业率整体呈先升后降再升再降走势。

2025年04月22日
2025年3月我国制造业景气水平继续回升 非制造业扩张步伐有所加快

2025年3月我国制造业景气水平继续回升 非制造业扩张步伐有所加快

2025年3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5%,比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制造业景气水平继续回升。生产指数为52.6%,比上月上升0.1个百分点;新订单指数高于临界点,。新订单指数为51.8%,比上月上升0.7个百分点,其中反映外部需求的新出口订单指数比上月上升0.4个百分点,市场内外需求景气度略有所回升;

2025年04月02日
预计2025年亚洲加权实际GDP增长4.5% 继续引领全球经济增长

预计2025年亚洲加权实际GDP增长4.5% 继续引领全球经济增长

2025年亚洲加权实际GDP增长率为4.5%,略高于2024年的4.4%。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亚洲经济体GDP总量占世界的比重,预计将由2024年的48.1%上升至2025年的48.6%。

2025年03月27日
财政部部署2025年六大任务:以旧换新促消费 支持城乡区域融合发展

财政部部署2025年六大任务:以旧换新促消费 支持城乡区域融合发展

3月24日,中国财政部发布《2024年中国财政政策执行情况报告》,明确2025年财政政策将采取“更加积极”的基调,通过提高财政赤字率、扩大政府债券规模、优化支出结构等措施,着力扩大内需、防范风险,并围绕六大领域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5年03月26日
2025年2月全球制造业PMI为50% 其中亚洲已连续14个月处于扩张区间

2025年2月全球制造业PMI为50% 其中亚洲已连续14个月处于扩张区间

3月6日,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数据显示,2025年2月份,全球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与上月持平,显示全球制造业继续稳定恢复。

2025年03月07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