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
发射名称及内容
|
效益
|
2000年10月-12月
|
2颗北斗导航试验卫星发射上天,组成北斗一号导航系统
|
该系统不仅可提供区域导航定位,还能进行双向数字报文通信和精密授时,特别适用于需要导航与移动数据通信相结合的用户
|
2003年
|
发射另外一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进一步增强系统性能
|
|
2012年底
|
建成了由14颗卫星组成的北斗二号导航系统。(5颗静止轨道导航卫星+5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导航卫星+4颗中圆地球轨道导航卫星)
|
定位精度比起北斗一号有了很大提升,且采用有源和无源结合的方式
|
2019年底
|
我国已发射28颗北斗三号全球组网卫星。(1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24颗中圆地球轨道卫星、3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
|
服务范围将扩大到全球,能为全球用户提供优于5米精度的定位服务
|
2020年6月
|
完成30颗卫星发射组网,全面建成北斗三号系统
|
那么什么是北斗?简单来讲,北斗三号系统可以说是中国版的GPS,可以为全球用户提供全天候、全天时、高精度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属于国家重要时空基础设施。在卫星定位和导航方面,目前全世界有美国的GPS、俄罗斯的GLONASS、欧盟的伽利略系统以及中国北斗四套系统。
国家
|
系统名称
|
时间
|
卫星导航系统构成
|
中国
|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
|
1994
|
截至2018年12月,北斗系统可提供全球服务,在轨工作卫星共33颗,包含15颗北斗二号卫星和18颗北斗三号卫星,具体为5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7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和21颗中国地球轨道卫星
|
美国
|
全球定位系统(GPS)
|
1973
|
截至2018年6月,32颗卫星在轨,工作星31颗,地面段由1个主控站、3个注入站及监测站组成
|
俄罗斯
|
格洛纳斯系统(GLONASS)
|
1976
|
截至2018年6月,有26颗在轨卫星,工作星24颗,地面段由1个系统控制中心、1个中央同步器、12个遥测遥控站和场外导航控制设备
|
欧盟和欧空局
|
伽利略系统(Galileo)
|
2003
|
截至2020年2月,有28颗在轨卫星,工作星22颗,地面段由2个控制中心、5个遥测遥控站、若干上注站及监测站
|
此次北斗三号系统成功发射,我国北斗三代体系的搭建接近尾声,北斗导航应用将迎来新时代,同时也将促进我国卫星导航产业迎来黄金发展时期。根据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产值达3450亿元,2011-2019年,总产值年均增长达22.1%。

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冉承其表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除了提供定位、授时、导航的基本服务以外,还有很多特色应用服务体系,例如星基增强服务、精密单点定位服务、区域短报文通信服务、全球短报文通信服务、地基增强服务、国际搜救服务等。因此,未来我国卫星导航领域公共资源将更加开放,这对促进行业技术进步以及提升产业创新综合能力水平将起到巨大的作用。(WYD)
以上数据参考资料《 2020年中国北斗卫星导航行业前景分析报告-市场现状与未来商机分析 》
各类行业分析报告查找请登录chinabaogao.com &gyii.cn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