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是中国自主发展、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是为全球用户提供全天候、全天时、高精度的定位、导航、授时和短报文通信服务的国家重要空间基础设施。主要是依靠无线通信基站将微信传达到移动终端。北斗系统提供的服务类型包括基本导航服务、短报文通信服务、星基增强服务、国际搜救服务和精密单点定位服务。
服务类型
|
信号频点
|
卫星
|
|
基本导航服务
|
公开
|
B1I,B3I,B1C,B2a
|
3IGSO+24MEO
|
B1I,B3I
|
3GEO
|
||
授权
|
B1A,B3Q,B3A
|
-
|
|
短报文通信服务
|
区域
|
L(上行),S(下行)
|
3GEO
|
全球
|
L(上行)
|
14MEO
|
|
B2b (下行)
|
3IGSO+24MEO
|
||
星基增强服务(区域)
|
BDSBAS-B1C,BDSBAS-B2a
|
3GEO
|
|
国际搜救服务
|
UHF(上行)
|
6MEO
|
|
B2b(下行)
|
3IGSO+24MEO
|
||
精密单点定位服务(区域)
|
B2b
|
3GEO
|
2019年全球导航卫星系统中,美国、欧洲和日本市场份额占比较高,分别为29%、25%、23%,中国目前市场份额排名第四,占比仅为11%。从产值规模上看,自2015年来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产值规模迅猛增长,2019年产值规模达到3450.27亿元,同比增长14.4%。预计到2020年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产值规模将达4061亿元,同比增长16.49%。


1994年,中国启动北斗一号系统工程建设。定位范围为东经70—140度、北纬5—55度,定位精度100米左右。2019年5月17日,成功发射第45颗北斗导航卫星。这是北斗二号第4颗备份卫星,标志着“北斗二号”区域导航系统建设圆满收官。定位范围扩大到东经55—180度,南纬55度—北纬55度间大部分区域,定位精度10米。2009年启动北斗三号工程,随着2020年两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的成功发射,北斗三号正式开启“全球时代”。

时间
|
发射历程
|
2000年
|
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托举首颗北斗导航试验卫星升入夜空。27分钟后,卫星测控中心传来喜讯:星箭分离,卫星进入预定轨道。第1颗卫星成功入轨仅50天后,第2颗北斗导航试验卫星又被送入地球同步轨道。
|
2003年
|
第3颗北斗导航试验卫星成功升空,作为备份星与前两颗工作星组成中国完整的第一代卫星导航系统——北斗一号。
|
2007年
|
第4颗北斗导航试验卫星升空。
第1颗北斗导航应用卫星发射成功,拉开了北斗区域导航系统建设的序幕。
|
2009年
|
第2颗北斗导航卫星发射
|
2010年
|
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迎来5颗“新成员”,系统初现雏形。
|
2011年
|
第8-10颗北斗导航卫星发射成功。
|
2012年
|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16名成员全部发射升空。
|
2017年
|
北斗三号第1、2颗组网卫星升空,拉开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全球组网的大幕。
|
2018年
|
“一年18星”,刷新了卫星研制生产的中国速度。
|
2019年
|
第44颗到第53颗北斗卫星发射成功。
|
2020年
|
第54颗、第55颗北斗卫星成功发射,至此,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全面完成。
|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LJ)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