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血管内超声常用于冠状动脉、外周血管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指导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血管内超声行业现状深度研究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2025-2032年)》显示,血管内超声(IVUS)是一种先进的辅助诊断检查方法,通过导管技术将微型超声探头送入血管腔内,利用声波扫描和反射原理,提供在体血管腔内影像。在临床中,血管内超声常用于冠状动脉、外周血管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指导,不仅提高了病变诊断的准确性,而且对冠脉介入治疗的策略、支架选择和效果评价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其已被《中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2016)》、欧洲的《2024 ESC/EACTS 心肌血运重建指南》等主要临床指南推荐作为左主干病变、分叉病变及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等复杂冠状动脉疾病的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必要指导工具。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上升,肥胖、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患病率增长,我国冠状动脉疾病与外周血管疾病患病人数逐渐增长,分别由2018年的0.24亿人、0.48亿人上升至2022年的0.27亿人和0.53亿人。基于此,血管内超声作为精准诊疗的重要工具,其临床应用价值日益凸显,市场发展潜力显著。
数据来源:北芯生命招股书、Global Burden of Disease等、观研天下整理
2.血管内超声市场规模持续扩容,但增幅逐渐放缓
近年来,在冠状动脉疾病与外周血管疾病患病人数增长、医生精准诊疗理念增强以及产品技术持续迭代等多重因素共同推动下,我国血管内超声市场规模从2018年的3亿元快速扩张至2024年的17.6亿元,实现了34.30%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值得注意的是,自2022年起,我国血管内超声市场规模增幅逐渐放缓。具体表现为:2022年其市场规模同比增长43.48%,虽仍保持较高增速,但较2021年94.92%的爆发式增长已大幅回落51.44个百分点;到2023和2024年增速进一步放缓至6.06%和0.57%,市场进入相对平稳发展阶段。
数据来源:北芯生命招股书、沙利文等、观研天下整理
这一增速放缓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其一,经过前期的专业推广和教育,血管内超声在PCI手术中的渗透率已显著提高,需求快速释放后增速自然回落。其二,2022年以来,国产血管内超声产品的陆续获批上市,通过增加市场供给和竞争,推动了行业价格体系的调整优化;其三,2023年浙江省牵头启动冠状血管内超声诊断导管的省际联盟采购,规模近乎于国家集采,平均降幅53%。该集采在2024年落地,进一步强化了价格下行趋势。
3.冠脉血管内超声为我国血管内超声第一大细分市场,且市场规模占比持续上升
根据应用疾病不同,目前我国血管内超声主要可以分为冠状动脉血管内超声(简称冠脉血管内超声,下同)、外周血管内超声。其中,冠脉血管内超声为我国血管内超声第一大细分市场,且市场规模占比持续上升。数据显示,冠脉血管内超声市场规模占比由2018年的83.33%提升至2024年的94.89%;与此同时,外周血管内超声市场规模占比则逐渐缩小,由16.67%减少至5.11%。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4.我国PCI中血管内超声的渗透率偏低,市场规模有望突破50亿元
我国血管内超声行业未来发展前景依旧广阔,市场规模有望从2024年的17.6亿元增至2030年的51.1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9.44%。这一发展前景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支撑:
数据来源:北芯生命招股书、沙利文等、观研天下整理
其一,从渗透率来看,我国血管内超声应用水平与发达国家存在显著差距。2021年我国PCI中血管内超声的渗透率仅有15.4%,而同期日本和韩国均超过90%。随着我国医疗水平不断提升和手术规范化要求日益严格,血管内超声的渗透率有望实现加速增长。
其二,从市场需求来看,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我国冠状动脉疾病与外周血管疾病患病人数预计将持续上升,为血管内超声的应用提供了坚实的市场需求基础。根据预测,到2030年冠状动脉疾病与外周血管疾病患病人数将分别达到0.32亿人和0.63亿人。
数据来源:北芯生命招股书、Global Burden of Disease等、观研天下整理
其三,我国冠状动脉疾病发病率与发达国家的发病率相近,但PCI手术普及度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PCI每百万人口手术量为824.1台,而同期日本、美国均超过2300台,存在显著差距。随着医疗资源不断下沉和分级诊疗制度完善,PCI手术量有望持续增长,这将直接带动血管内超声的市场需求。
数据来源:北芯生命招股书、沙利文、观研天下整理
其四,随着国产血管内超声产品技术不断突破,产品质量和性能显著提升,将为临床应用提供更多选择。与此同时,医疗机构对血管内超声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相关培训体系逐步完善,将促使具备规范操作能力的医师数量稳步增长。这将共同推动血管内超声行业实现技术突破、临床应用普及的良性发展。
5.国产血管内超声产品获批数量逐渐增多,未来国产替代有望加速
2022年之前,我国血管内超声市场由飞利浦、波士顿等国际巨头垄断。其中2020年飞利浦市场占有率超过80%。然而随着国内企业持续加大研发投入,自2022年起,以北芯科技、恒宇医疗、爱声生物、开立医疗等为代表的国产厂商陆续实现技术突破,国产血管内超声产品获批数量逐渐增多。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5年7月18日,国家药监局批准注册的国产血管内超声产品超过20个,涵盖一次性使用血管内超声诊断导管、血管内超声诊断设备及配套诊断仪等产品。部分国产产品在图像分辨率、导管通过性等关键技术指标上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替代进口产品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尽管目前市场仍由进口品牌主导,但国产替代已显现出强劲势头。预计随着集采范围扩大和医保控费政策持续深化,国产血管内超声产品将依托突出的性价比优势、持续的技术创新能力以及完善的本地化服务网络,加速推进国产替代进程,实现市场份额的快速提升。
截至2025年7月18日,国家药监局批准注册的部分国产血管内超声产品情况
产品名称 | 型号规格 | 批准日期 | 注册证编号 | 注册企业 |
血管内超声诊断仪 | VH-60 | 2022-07-25 | 国械注准20223060975 | 北芯科技 |
一次性使用血管内超声诊断导管 | 02-6F40-01、02-6F60-01 | 2022-07-25 | 国械注准20223060974 | 北芯科技 |
一次性使用血管内超声诊断导管 | HCU100 | 2022-12-01 | 国械注准20223061585 | 恒宇医疗 |
一次性使用血管内超声诊断导管 | TJ001、CU-S037014 | 2022-12-14 | 国械注准20223061659 | 爱声生物 |
血管内超声诊断设备 | HSU180 | 2023-10-16 | 国械注准20233061497 | 恒宇医疗 |
血管内超声诊断设备 | V15 Exp、V15 Pro、V15 | 2024-11-27 | 国械注准20243062399 | 开立医疗 |
一次性使用外周血管内超声诊断导管 | 08-6F30-01、08-6F30-02 | 2025-07-04 | 国械注准20253061309 | 北芯科技 |
资料来源:国家药监局、观研天下整理(WJ)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