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生物质能遭遇“叫好不叫座”

中国投资咨询网讯 随着国家一系列鼓励新能源发展的优惠政策出台,新能源投资异军突起。但是,相比其他新能源,生物质能却遭遇了“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局面。

  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有关专家认为,从表面上看,生物质能取之不尽,其实在现有条件下,能量转化效率低、中间成本高、外部性显著、原料稀缺等门槛依然难以逾越。生物质能无疑还是一个幼稚产业。

  产业面临困境

  据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估计,我国每年新增有机废弃物约13亿吨,折合3.71亿吨标准煤,另外,边际性土地种植能源植物潜力折合4.25亿吨标准煤。

 

  毫无疑问,生物质能的资源量足够巨大,但现阶段生物质能并没有取得突破性的发展。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所长吴创之表示,生物质能家族十分庞大,虽然发展类型不同,发展特色各异,但现在普遍遭遇了原料供给不稳定、产业化技术不成熟、产业链条不通畅、竞争平台不公平的困局。

  吴创之介绍说,生物质能利用需要大量的能源植物作支撑,以甜高粱乙醇为例,生产1吨无水乙醇就需要16-18吨高含糖量的甜高粱秸秆。但是,我国能源作物和能源植物产业尚未形成。此外,有机废弃物也是生物质能产业的重要原料。随着进入这一领域的生产企业增多,有机废弃物成为抢手的“香饽饽”,其价格在供需双方的博弈中不断攀升,许多厂家出现了“无米下锅”的景象。所以说,没有原料基地作保障,生物质能的产业化将是空谈。

  产业化技术也是决定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能源产业需要有一定的规模,如果只在实验室里制造出一桶乙醇,对社会没有多大意义。”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肖明松说,技术向产业转化不仅包括实验室里研究的技术成果,而且包括规模化生产中所需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当前,我国纤维素制备燃料乙醇核心技术仍未取得突破;生物柴油酶转化技术仍未进入商业化大规模应用;直接燃烧发电技术急需中小型核心装备;气化发电技术小规模下效率较高,但急需提高配套设备的稳定性;燃气(沼气)发电技术急需发展低热值生物质燃气发电装置等产业化的生产技术瓶颈问题远没有得到解决。

  专家表示,除了原料来源不稳定和技术不成熟外,生物质能产业还面临产业链条不通畅的困境。从原料、生产到销售,生物质能产业链条的各个环节间都存在诸多问题。能源植物生产中的栽培、种植管理、采集、运输等许多环节缺乏有效的组织,能源植物损耗较大;生产企业周围没有足够的原料供应,原料收购所耗费的人力、物力增加,带来生产成本的增加;缺乏相关标准和系统支持,除政府重点支持企业外,中小企业的生物质能产品在进入市场销售中时常受阻……

  在这些问题中,销售环节的问题最为突出。以液体燃料为例,中石油、中石化只收购拿到正式批文的4家定点供应企业的燃料乙醇,不收购中小企业生产的非粮乙醇,对采购生物柴油也持“暂不参与”的态度。部分生物燃料企业产品由于不能进入市场流通而无法将产品变现,最终使整个生产链条无法正常运行。

  此外,该产业的竞争平台并不公平。“国家对生物质能产业有优惠、补贴和奖励政策,但这些政策很难落实到中小企业。”北京泰天地能源技术开发公司工程师赵栋俭表示。除农村沼气项目外,支持生物质能产业发展的大部分政策倾向于规模化的大型项目,中小企业很难进入国家计划。以燃料乙醇为例,国家每年向4家陈化粮燃料乙醇定点企业(黑龙江华润酒精、吉林燃料乙醇、安徽丰原生化以及河南天冠公司)发放补贴,走非粮路线的中小企业却很难拿到同等的补助。“没有得到补贴的中小企业生产成本相对较高,在竞争中明显处于劣势,很难得到大的发展。”肖明松说。

  发展需要政策扶持

  “可以肯定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生物质能对化石能源的替代作用会越来越明显。”吴创之认为,不过生物质能产业发展需要持续的政策支持,政策的忽冷忽热对生物质能产业的发展将是一种巨大的伤害。

  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副秘书长李华林也认为,从目前的资源状况、技术水平和商业环境看,生物质能很难形成大规模的商业化。生物质能开发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的统筹和配套支持。

  据北京市环境科学院专家介绍,生物质燃料的产业化之路艰难。一方面是目前国内市场上真正成熟的生物质燃料技术工艺和设备并不多;另一方面是国内市场存在着散、小、乱的现象,一些企业把技术不成熟的设备工艺推向市场,造成市场鱼龙混杂,真伪难辨。还有一些人在投机心理驱使下,卖专利,炒概念,“捞一把就走”,使市场处于一种不规范的状态之下。所以,发展生物质能产业,需要政府的统一规划和监管。

  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副理事长沈士团也表达了相同的看法,发展生物质能产业,要在政府引导和财税政策支持下,建立中介组织,加强资源开发和技术开发,探索建立“适度规模、就近转化、统筹规划、模块建设、分散生产、集中营销”的产业发展模式。

  沈士团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应真正从“战略”和“替代”问题来考虑,加大资金投入,进一步支持发展生物质能产业。目前,民营企业是发展生物质能产业的主体,其在资金和研发上有许多困难,政府应有针对性地出台更有效的扶持政策。

  李华林认为,针对我国生物质能产业面临的问题,当前最紧迫的任务是将生物质能产业纳入基础产业的范畴,科学制定发展规划并建立产业发展体系,从根本上解决原材料的供应问题;大力促进生物质能的研发与利用,积极完善财税扶持政策,以此来促进行业的快速发展。

  近日,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我国将加大科技攻关力度,加大非粮原料生产生物质能的研究,为生物质能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同时,国家将加大对生物质能技术研究开发与产业化的投入,建立财政资金优先购买自主创新生物产品制度,对生物柴油、生物质发电和经批准生产的燃料乙醇等重要生物质能产品给予支持。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国家能源局印发行动方案 全面部署能源行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

国家能源局印发行动方案 全面部署能源行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

10月23日,据国家能源局消息,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及《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健全社会信用体系的意见》等法律和政策文件精神,国家能源局于近日正式印发实施《加快推进能源行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该方案旨在系统性地构建并完善能源行业信用体系,为能源绿色低碳转型

2025年10月24日
首例成功开发 我国氢负离子电池行业潜在市场发展空间广阔

首例成功开发 我国氢负离子电池行业潜在市场发展空间广阔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团队开发出新型核壳结构氢负离子电解质,并成功构建了首例氢负离子原型电池,这一成果北京时间9月17日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发表。

2025年09月18日
观研天下 · 中国商业企业管理协会联合募集 我国光伏电池用低温导电铜浆等三项团体标准意见

观研天下 · 中国商业企业管理协会联合募集 我国光伏电池用低温导电铜浆等三项团体标准意见

观研天下 · 中国商业企业管理协会联合募集 我国光伏电池用低温导电铜浆等三项团体标准意见

2025年09月15日
我国可再生能源正在由补充能源向主体能源转变 2025年1-7月装机与发电量双突破

我国可再生能源正在由补充能源向主体能源转变 2025年1-7月装机与发电量双突破

9月4日,国家能源局近日召开的全国可再生能源电力开发建设(8月)调度视频会议披露,2025年1-7月,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实现显著突破,装机规模与发电量双双稳步提升,进一步巩固其在能源结构转型中的核心地位。

2025年09月08日
六部门联合召开光伏产业座谈会 要求规范产业竞争秩序

六部门联合召开光伏产业座谈会 要求规范产业竞争秩序

8月19日,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央社会工作部、国家发改委、国务院国资委、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能源局六部门联合召开光伏产业座谈会,围绕进一步规范光伏产业竞争秩序进行部署。相关光伏制造企业、发电企业、中国光伏行业协会以及地方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

2025年08月22日
我国绿氢长距离输送技术取得突破——首条跨省长距离绿氢管道首批输氢管下线

我国绿氢长距离输送技术取得突破——首条跨省长距离绿氢管道首批输氢管下线

7月24日,我国氢能基础设施建设迎来重要里程碑——国内首条跨省长距离大规模绿氢输送管道“内蒙古乌兰察布至京津冀氢气输送示范工程”(“西氢东送”项目)的首批专用输氢钢管在河北秦皇岛正式下线。这一突破标志着我国在绿氢长距离管道输送技术领域取得重大进展。

2025年07月26日
雅鲁藏布江超级水电站正式开工!1.2万亿元投资改写全球清洁能源格局

雅鲁藏布江超级水电站正式开工!1.2万亿元投资改写全球清洁能源格局

7月19日,雅鲁藏布江超级水电站工程在西藏林芝市正式开工,这一总投资高达1.2万亿元的“基建珠峰”项目,不仅将刷新全球水电史纪录,更将深度重塑亚洲能源格局与国家经济地理。

2025年07月24日
我国海水利用规模持续扩大 关键技术实现国产化突破

我国海水利用规模持续扩大 关键技术实现国产化突破

7月18日,自然资源部海洋战略规划与经济司发布《2024年全国海水利用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海水冷却用水量达1883.36亿吨;海水淡化工程规模持续扩大,关键装备国产化取得重要突破,为沿海工业用水提供稳定保障。

2025年07月23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