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非民用天然气价格上扬 促进市场化竞争

中国报告网讯:

 更多行业市场情报,详情可参考《2013年中国行业市场调研报告

      非居民用天然气价格今日起将上调,全国平均门站价格由每立方米1.69元提高到每立方米1.95元。专家指出,此举有利于解决进口和国内天然气价格倒挂问题,下一步应打破天然气行业垄断,形成多元化的竞争格局,最终促进市场化价格的形成。

  非民用天然气将涨价

  6月28日,国家发改委发布通知,宣布自7月10日起调整非居民用天然气价格。据悉,此次价格调整将天然气分为存量气和增量气。存量气门站价格每立方米提价幅度最高不超过0.4元,其中,化肥用气最高不超过0.25元。增量气门站价格按可替代能源(燃料油、液化石油气)价格的85%确定。调整后,全国平均门站价格由每立方米1.69元提高到每立方米1.95元。

  其中,存量气是2012年实际使用的天然气数量,增量气是新增加的天然气数量。2013年调价涉及的存量气数量为1120亿立方米,增量气数量预计为110亿立方米,两者的比重分别为91%和9%。

  “此次存量气涨幅较小,增量气涨价幅度虽然比较大,但比重较小,总体来看仍是一个适中的方案”,中国石油大学中国油气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董秀成表示。“目前国内天然气价格偏低,亏损使得民营企业缺乏进入天然气行业的动力,因此涨价有利于培育市场主体。”

  不过,知名能源经济专家韩晓平则表现出一定的担忧。他表示,增量气涨价涨幅较高,可能会导致企业用不起,市场无法消化,这可能会使2015年天然气消费量达到2300亿立方米的目标无法实现。数据显示,2012年国内天然气消费量为1471亿立方米。

  “气价倒挂”倒逼涨价

  对于此次涨价,韩晓平表示,此次调价目的之一是为了解决“气价倒挂”的问题。他指出,目前我国天然气价格偏低,进口天然气价格偏高,气价倒挂导致中石油等企业承担着巨大的亏损,涨价可解决高买低卖的现象,提高企业生产和进口天然气的积极性,保障市场的供应。

  发改委公布的数据显示,2007年-2012年,中国天然气进口量从40亿立方米增加到425亿立方米,5年增长9.6倍,进口依存度从2%提高到27%,每年提高5个百分点。但本次调价前,国内天然气出厂价格比中亚进口天然气到岸完税价格每立方米还要低1.5元。

  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价格倒挂不但不利于扩大进口天然气,也无法激励包括民营资本在内的投资者勘探开发天然气资源的积极性,影响到市场资源供应和天然气市场的持续发展。因此,涨价有利于促进天然气资源开发和引进,保障能源供应安全。

  事实上,此次涨价前,上游供气企业一直在“哭诉”气价倒挂给自身带来的巨大亏损。金银岛天然气市场分析师马季分析称,目前,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大石油公司的天然气产量占全国产量的95%以上,气价倒挂使得中石油等企业面临每年数百亿元的亏损。因此,此轮价格改革,三大油企将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专家吁形成多元化竞争格局

  谈及此次调价的影响,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天然气价格调整,不会对居民生活产生影响,也不会对价格总水平产生直接影响。对下游行业而言,天然气价格调整后,与使用可替代能源相比,天然气仍具有竞争优势。例如出租车行业,气价调整后,车用气价格相当于汽油价格的60%左右,仍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

  本次天然气价格调整将居民用天然气排除在外,韩晓平分析称,这也就意味着短期内民用天然气不会涨价,这应该是考虑到居民收入和承受能力问题,对于老百姓来讲是一个好消息。

  对于未来的天然气价格改革,韩晓平表示,下一步应该进行体制上的改革,要打破中石油等企业对天然气的垄断,开放市场,让更多资金能够进入,以形成多元化市场竞争格局,最终促进市场化价格的形成。

  “未来天然气改革不应再分存量气和增量气”,董秀成建议,在市场实现了充分竞争的情况下,应该取消政府定价,实现买卖双方自主议价。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绿氢长距离输送技术取得突破——首条跨省长距离绿氢管道首批输氢管下线

我国绿氢长距离输送技术取得突破——首条跨省长距离绿氢管道首批输氢管下线

7月24日,我国氢能基础设施建设迎来重要里程碑——国内首条跨省长距离大规模绿氢输送管道“内蒙古乌兰察布至京津冀氢气输送示范工程”(“西氢东送”项目)的首批专用输氢钢管在河北秦皇岛正式下线。这一突破标志着我国在绿氢长距离管道输送技术领域取得重大进展。

2025年07月26日
雅鲁藏布江超级水电站正式开工!1.2万亿元投资改写全球清洁能源格局

雅鲁藏布江超级水电站正式开工!1.2万亿元投资改写全球清洁能源格局

7月19日,雅鲁藏布江超级水电站工程在西藏林芝市正式开工,这一总投资高达1.2万亿元的“基建珠峰”项目,不仅将刷新全球水电史纪录,更将深度重塑亚洲能源格局与国家经济地理。

2025年07月24日
我国海水利用规模持续扩大 关键技术实现国产化突破

我国海水利用规模持续扩大 关键技术实现国产化突破

7月18日,自然资源部海洋战略规划与经济司发布《2024年全国海水利用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海水冷却用水量达1883.36亿吨;海水淡化工程规模持续扩大,关键装备国产化取得重要突破,为沿海工业用水提供稳定保障。

2025年07月23日
截至2025年5月底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突破20亿千瓦 绿色转型成效显著

截至2025年5月底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突破20亿千瓦 绿色转型成效显著

7月9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首场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周海兵在会上介绍,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发展速度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截至2025年5月底,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达到20.9亿千瓦,较“十三五”末的9.34亿千瓦增长超过一倍,标志着我国在能源结构优化和绿色低碳发展方面

2025年07月12日
中国清洁能源投资领跑全球 光伏风电装机容量已连续十年稳居世界首位

中国清洁能源投资领跑全球 光伏风电装机容量已连续十年稳居世界首位

6月28日,2025能源产业生态论坛在北京召开,在能源产业生态论坛上发布了由《中国石油石化》杂志社组织编撰的《中国能源生态报告》,《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清洁能源投资规模达6250亿美元,占全球总量的三分之一,彰显中国在绿色能源领域的全球引领地位。报告指出,中国光伏和风电装机容量已连续十年稳居世界首位,过去十年间对

2025年07月01日
我国新能源消纳利用率维持在90%以上 多措并举推动新型能源体系建设

我国新能源消纳利用率维持在90%以上 多措并举推动新型能源体系建设

6月2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6月份新闻发布会,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李超在会上介绍,我国新能源消纳取得积极进展,目前全国新能源消纳利用率维持在90%以上。这一成果得益于近年来国家在促进新能源消纳方面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2025年06月27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