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进口煤冲击内需市场 运费成关键影响因素

中国报告网讯:

更多行业市场情报,详情可参考《2013年中国行业市场调研报告

      今年夏天,由中煤能源(601898.SH)和中国神华(601088.SH)两个中国煤炭行业“大佬”掀起的新一轮降价大潮已经在全煤炭行业蔓 延,其他煤炭企业也被迫应战,导致煤价一跌再跌,直到目前仍没有止跌迹象。而这背后的原因,除国内煤炭需求难见好转外,进口煤的冲击也不容小觑。
      作为大宗商品的煤炭,中国的进口量达到历史高位的2.9亿吨,相对国内超过35亿吨的煤炭产量而言,规模并不算大,但是进口煤却从2012年开始搅动得国内市场“不安宁”。
      “其实,看数量,进口煤并不能影响到大局,但是由于进口煤价格低廉,所以形成的杠杆效应不容忽视,也确实冲击了煤炭市场。”在煤炭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国内煤炭贸易商许健升(化名)表示。
      秦皇岛港股份公司一位长期关注煤炭进口的人士介绍,进口煤的65%是供给沿海电厂,2012年,在华东和东南沿海地区,进口煤占煤炭消费总量的比重在25%左右,今年一季度达到32%。
      为什么进口煤能挤压国产煤的生存空间?中国煤炭运销协会市场观察员李朝林认为,因进口煤的终端成本低于国内煤炭成本,即便有17%的增值税,进口煤的价格仍然低,而这主要是由于进口煤的税费、运输成本以及生产成本较低造成的。
      争夺沿海电厂
      作为经营国内煤炭交易的贸易商,许健升常年在东部沿海一带活动。对他而言,今年夏天特别令人“燥热”。
      “不光天气燥热,我心里也烦躁啊!”许健升对于目前的国内煤炭形势很是无奈,“国内煤确实很不好做了,现在市场一直下行,基本建库存就亏损。在沿海市场完全竞争不过进口煤。”
      中国去年进口煤炭达到2.9亿吨,其中沿海电厂消化了超过六成的进口煤,因此电厂也成为国内外贸易商们的“战场”。
      受到进口煤炭冲击,部分资金紧张的国内贸易商已经退出了煤炭市场,也有人正犹豫不决。不过,许健升还没有退出的想法,他近期仍一直跑电厂,一方面希望能保持住目前的客户,另一方面也争取再做出一两个客户。
      “当然,我们必须要跟进口煤"抢饭"吃。”许健升说,但国内贸易商们可用的招数并不多,在跟进口煤竞争方面,“普遍的应对策略不外乎是降低采购成本,或者在运输、电厂化验方面争取不要掉吨、掉卡。”
      中煤远大煤炭分析师张志斌介绍,因为煤炭是可燃物,在运输和存放过程中会发生氧化反应,因此要避免掉吨(重量降低)、掉卡(发热量减少)太严重。
      一系列巨大的数字或许能说明国内贸易商们面临的巨大压力。世界煤炭涌入中国的规模暴增,中国海关总署数据显示,继2011年首次超过日本成为世界最大煤炭 进口国后,2012年中国以2.9亿吨的煤炭含褐煤进口量,继续稳居世界第一。进入2013年,这一趋势仍保持,1~6月,中国累计进口

      压力之下,神华、中煤以及同煤、兖矿等众多大型煤企都在进行降价促销以保住市场。
      廉价进口煤
      截止到今年前5个月,中国进口煤炭(不含褐煤)排名前4位的国家分别为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俄罗斯以及越南。在进口褐煤方面,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则占据前两位。
      沿海省份需求是进口主要动力,1~5月,广东、广西、河北、山东、福建分别占据了前五的位置。
      进口煤炭价格优势很明显,“价格便宜”成为行业对进口煤大量涌入中国市场的一致解释。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西方世界以及日本等国经济均出现了 不同程度下滑。受此影响,2009年国际市场煤炭需求疲软,煤炭供给相对过剩,同时国际煤炭航运费也大幅下跌。以2009年6月份为例,动力煤国内外价差 约90元/吨,炼焦煤国内外差价竟高达320元/吨左右。
      “从终端消费价格比较来看,2009年,南方沿海电厂购买国际煤炭的成本低于从国内购买,北方部分省区进口焦煤的价格也有一定优势。这就造成了中国进口煤炭不仅在南方地区比较普遍,北方地区也开始增加进口焦煤的数量。”张志斌介绍。
      时至今日,进口煤依然保持着较大的价格优势。经过多轮大幅下跌,7月10日,秦皇岛煤炭网发布的最新一期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显示,环渤海地区发热量 5500大卡动力煤的综合平均价格报收592元/吨,比前一报告周期再下降4元/吨,仅在连续三个周期内就已每吨下跌15元。
      即便如此,国际煤炭价格则更低,截至6月28日当周,澳大利亚纽卡斯尔港动力煤价格报收78.89美元/吨,环比前一周下跌3.37美元/吨。其他国际煤价也全线跌破80美元/吨。
      同时,6月份,澳大利亚Waratah煤炭服务港口(PWCS)运往中国的煤炭为260万吨,环比增加94.03%。因此,持续存在的国内外煤炭价差,推动中国煤炭进口量不断增加。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绿氢长距离输送技术取得突破——首条跨省长距离绿氢管道首批输氢管下线

我国绿氢长距离输送技术取得突破——首条跨省长距离绿氢管道首批输氢管下线

7月24日,我国氢能基础设施建设迎来重要里程碑——国内首条跨省长距离大规模绿氢输送管道“内蒙古乌兰察布至京津冀氢气输送示范工程”(“西氢东送”项目)的首批专用输氢钢管在河北秦皇岛正式下线。这一突破标志着我国在绿氢长距离管道输送技术领域取得重大进展。

2025年07月26日
雅鲁藏布江超级水电站正式开工!1.2万亿元投资改写全球清洁能源格局

雅鲁藏布江超级水电站正式开工!1.2万亿元投资改写全球清洁能源格局

7月19日,雅鲁藏布江超级水电站工程在西藏林芝市正式开工,这一总投资高达1.2万亿元的“基建珠峰”项目,不仅将刷新全球水电史纪录,更将深度重塑亚洲能源格局与国家经济地理。

2025年07月24日
我国海水利用规模持续扩大 关键技术实现国产化突破

我国海水利用规模持续扩大 关键技术实现国产化突破

7月18日,自然资源部海洋战略规划与经济司发布《2024年全国海水利用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海水冷却用水量达1883.36亿吨;海水淡化工程规模持续扩大,关键装备国产化取得重要突破,为沿海工业用水提供稳定保障。

2025年07月23日
截至2025年5月底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突破20亿千瓦 绿色转型成效显著

截至2025年5月底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突破20亿千瓦 绿色转型成效显著

7月9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首场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周海兵在会上介绍,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发展速度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截至2025年5月底,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达到20.9亿千瓦,较“十三五”末的9.34亿千瓦增长超过一倍,标志着我国在能源结构优化和绿色低碳发展方面

2025年07月12日
中国清洁能源投资领跑全球 光伏风电装机容量已连续十年稳居世界首位

中国清洁能源投资领跑全球 光伏风电装机容量已连续十年稳居世界首位

6月28日,2025能源产业生态论坛在北京召开,在能源产业生态论坛上发布了由《中国石油石化》杂志社组织编撰的《中国能源生态报告》,《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清洁能源投资规模达6250亿美元,占全球总量的三分之一,彰显中国在绿色能源领域的全球引领地位。报告指出,中国光伏和风电装机容量已连续十年稳居世界首位,过去十年间对

2025年07月01日
我国新能源消纳利用率维持在90%以上 多措并举推动新型能源体系建设

我国新能源消纳利用率维持在90%以上 多措并举推动新型能源体系建设

6月2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6月份新闻发布会,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李超在会上介绍,我国新能源消纳取得积极进展,目前全国新能源消纳利用率维持在90%以上。这一成果得益于近年来国家在促进新能源消纳方面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2025年06月27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