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以华能天津为代表国内清洁煤发电技术亟待突破

中国报告网(//m.wwwleb.com/)讯:

        “这十年我国在清洁煤发电技术上没有任何进步,要尽快地解决清洁煤的发电技术。”近日,南方电网公司副总经理王久玲在第三届全球智库峰会“世界能源新格局”分论坛上郑重呼吁。

        王久玲指出,近十年来,新能源技术吸引了众多科技进步的眼球,而清洁煤发电技术却被忽略了,因此化石能源的清洁利用是当前能源技术进步最紧要最迫切的任务。

       曾被热捧的清洁煤发电技术

        从中长期看,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格局很难发生根本改变,因此提高煤炭利用效率、减少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污染物的排放以及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是燃煤发电行业大趋势。而作为囊括了选煤、清洁燃烧、脱硫脱硝除尘等煤电全过程的清洁煤发电技术则无疑是未来煤电的必然选择。

        中国能源学会会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倪维斗甚至曾经提出过“煤的清洁利用也属于新能源”的观点。由于碳氢比高,煤炭燃烧将产生较多污染物以及碳排放,如果不能发展清洁煤技术,以煤为主的能源格局必将和低碳经济相抵触。

        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清洁煤发电技术的开发与应用,美国、日本及欧盟等发达国家走在了前列。早在2005年,美国就决定投资100多亿美元加强其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其中用于煤炭清洁燃烧技术的研发就达20亿美元;荷兰和西班牙分别于1994年和1997年建成了两座IGCC(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电站。

        在国内,1997年国务院批准了《中国洁净煤技术“九五”计划和2010年发展纲要》,成为中国发展洁净煤产业的纲领性文件。然而,由于主管部门的机构调整等原因,我国的清洁煤发电技术在2009年左右才逐渐被大范围推广。

        相对其他清洁煤发电技术而言,IGCC具有发电效率高、污染排放低、节水和低碳等优势,以IGCC为核心的机组成为清洁煤发电主流机组。

        2009年之时,五大发电集团计划投资的IGCC项目就有8个,单个项目投资规模最高达到220亿元。

        进程缓慢的IGCC

        IGCC的原理是煤经气化成为中低热值煤气,经过净化,除去煤气中的硫化物、氮化物、粉尘等污染物,变为清洁的气体燃料,然后送入燃气轮机的燃烧室燃烧,加热气体工质以驱动燃气透平做功,燃气轮机排气进入余热锅炉加热给水,产生过热蒸汽驱动蒸汽轮机做功。

        2007年时,全世界曾规划建设2500万千瓦的IGCC电厂,但后来大多偃旗息鼓,目前,全世界以煤为原料的IGCC电厂只有6座。在国内,众多项目在与地方政府签订合作协议甚至通过环评之后再无音讯。

        坚持下来的只有华能天津IGCC项目,这是我国首座也是唯一一座已经投运的IGCC电厂,于2009年5月通过核准,同年7月开工建设,机组规模25万千瓦,采用华能自主研发的2000吨/天级两段式干煤粉气化炉。

        气化炉、燃气轮机、空气分离装置和余热锅炉是IGCC关键设备,目前,核心技术和设备掌握在GE、壳牌、西门子、三菱等国际巨头手中。

        如果单纯从国外进口关键技术和设备,成本非常高,就算已经实现气化炉国产化的华能天津IGCC电厂的造价也已达到每千瓦1万元左右,约为普通燃煤电厂造价成本的3倍。同时,IGCC项目的建设周期远远长于普通燃煤电厂,这些导致了国内IGCC项目只能赔钱运行。

        不掌握核心技术带来的高昂造价是国内IGCC项目进展缓慢的主因,只有发展自主技术,实现设备国产化,才能让清洁煤发电技术有更大的市场。

        不过,以华能天津IGCC项目的投运为代表,包括低热值燃气轮机、大型深冷空分设备等IGCC电站关键设备已经开始实现国产化,关键技术煤气化炉的国产化进程也在加快,那些搁浅的国内IGCC项目重启之日或已不远。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绿氢长距离输送技术取得突破——首条跨省长距离绿氢管道首批输氢管下线

我国绿氢长距离输送技术取得突破——首条跨省长距离绿氢管道首批输氢管下线

7月24日,我国氢能基础设施建设迎来重要里程碑——国内首条跨省长距离大规模绿氢输送管道“内蒙古乌兰察布至京津冀氢气输送示范工程”(“西氢东送”项目)的首批专用输氢钢管在河北秦皇岛正式下线。这一突破标志着我国在绿氢长距离管道输送技术领域取得重大进展。

2025年07月26日
雅鲁藏布江超级水电站正式开工!1.2万亿元投资改写全球清洁能源格局

雅鲁藏布江超级水电站正式开工!1.2万亿元投资改写全球清洁能源格局

7月19日,雅鲁藏布江超级水电站工程在西藏林芝市正式开工,这一总投资高达1.2万亿元的“基建珠峰”项目,不仅将刷新全球水电史纪录,更将深度重塑亚洲能源格局与国家经济地理。

2025年07月24日
我国海水利用规模持续扩大 关键技术实现国产化突破

我国海水利用规模持续扩大 关键技术实现国产化突破

7月18日,自然资源部海洋战略规划与经济司发布《2024年全国海水利用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海水冷却用水量达1883.36亿吨;海水淡化工程规模持续扩大,关键装备国产化取得重要突破,为沿海工业用水提供稳定保障。

2025年07月23日
截至2025年5月底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突破20亿千瓦 绿色转型成效显著

截至2025年5月底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突破20亿千瓦 绿色转型成效显著

7月9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首场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周海兵在会上介绍,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发展速度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截至2025年5月底,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达到20.9亿千瓦,较“十三五”末的9.34亿千瓦增长超过一倍,标志着我国在能源结构优化和绿色低碳发展方面

2025年07月12日
中国清洁能源投资领跑全球 光伏风电装机容量已连续十年稳居世界首位

中国清洁能源投资领跑全球 光伏风电装机容量已连续十年稳居世界首位

6月28日,2025能源产业生态论坛在北京召开,在能源产业生态论坛上发布了由《中国石油石化》杂志社组织编撰的《中国能源生态报告》,《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清洁能源投资规模达6250亿美元,占全球总量的三分之一,彰显中国在绿色能源领域的全球引领地位。报告指出,中国光伏和风电装机容量已连续十年稳居世界首位,过去十年间对

2025年07月01日
我国新能源消纳利用率维持在90%以上 多措并举推动新型能源体系建设

我国新能源消纳利用率维持在90%以上 多措并举推动新型能源体系建设

6月2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6月份新闻发布会,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李超在会上介绍,我国新能源消纳取得积极进展,目前全国新能源消纳利用率维持在90%以上。这一成果得益于近年来国家在促进新能源消纳方面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2025年06月27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