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兰炭产业同质化竞争严重行业急需升级

中国报告网(m.wwwleb.com)讯:

      “目前,我国一些省市兰炭产业无论是技术还是装备、经营管理水平仍属于粗放型。”在日前举办的“低阶煤分质梯级利用技术论坛”上,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张相平对与会者这样表述。

  与会专家认为,由于投资少,门槛低,往往是几个人集资,买一套图纸,请几个技术人员就可以建设一套兰炭装置。过去,基本上一年时间就能收回投资成本。因此,盲目上马,跟风建设,造成兰炭装置设计粗糙,装备水平及管理运营水平低下,产品单一,产能过剩,许多企业开工率不足、亏损严重。“对这一现实,必须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兰炭产业不再是暴利行业,也不能再看做是初级和简单的煤炭加工行业,应将兰炭产业作为一个精细煤化工产业看待,从技术装备水平、目标市场确定、产业链延伸以及企业管理上深入研究,做到清洁化生产、精细化运营,产品差异化发展。”张相平表示。

      清洁高效的燃料选择

      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占到70%以上。有关资料表明:我国每年的煤炭消费量为世界的1/4,是一个典型的煤烟型大气污染国家。如果不改变现有的能源消费结构,而要减轻大气污染,兰炭无疑是一个最佳的选择。

  据中国煤炭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张庆玲研究员介绍,兰炭只有原煤污染物含量的1/5到1/10,特别是硫仅为原煤的1/10。兰炭的化学特性使其有可能成为理想的环保洁净燃料。兰炭除了有良好的环保属性,其在能源效率和成本方面也有很大优势。

  经过20多年的发展,兰炭产业已成为承接原煤生产和煤化工以及载能工业、市场遍布全国的特色产业。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兰炭生产规模已超过亿吨,生产主要集中在陕北、内蒙古、宁夏和新疆等区域,应用需求市场主要集中在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四川等中西部地区,已经初步形成了一个产业集群和相对稳定的市场体系。

  其中,榆林市是我国兰炭产业的发源地和最大的生产基地。兰炭成为榆林市依托当地煤炭资源发展起来的特色优势产业。

      实现煤炭高效转化的途径之一

      也有业界人士对目前国内兰炭业的发展表示了担忧。张相平认为,目前榆林兰炭产业发展就面临着严峻挑战。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一是兰炭生产技术落后、新的中低温热解技术尚在工业化示范中,而榆林目前主要干馏炉型为内热式自立炉,要求块煤作为入炉原料,而且,煤焦油产率较低、煤气热值不高。随着大型综采技术的应用,块煤来源趋于紧张,原料价格居高不下。二是兰炭工业上主要用于电石、铁合金、硅铁、硅锰、碳化硅、化肥造气、锅炉喷吹等高耗能、低附加值生产领域,生产领域受限,产能严重过剩。三是现有兰炭装置缺少有效的环保设施,清洁生产水平低,是国家重点整治的行业。四是产业政策的不确定性给兰炭产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政策风险。

  陕北地区侏罗纪煤富含油(平均10%以上)。在作为动力用煤和化工原料用煤之前,先通过中低温热解工艺,在获得兰炭(清洁煤)的同时,可获得近10%的优质焦油和煤气,对实现煤炭资源的就地高效转化,部分代替石油和天然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张相平以榆林举例说,该地区每年转化2亿吨原煤,以采用快速热解技术为计算基础,可获得近2000万吨煤焦油,能效高于80%,经济价值可观。因此,科学、健康发展兰炭产业是实现煤炭分质高效转化综合利用的有效途径之一。“兰炭产品不仅是良好的还原剂,也是优质的洁净煤,在化工原料、城市居民洁净燃料和电力行业具有广阔的市场,也可作为无烟煤、贫煤、贫瘦煤以及新型碳素材料的代用品。因此,将兰炭纳入洁净煤的范畴,可大大解决兰炭产品的市场销路问题。”张相平认为。

      全面升级方能摆脱困境

      据了解,目前,大家公认兰炭具有“三高四低”的特点,即“固定碳高、化学活性高、比电阻高,灰分低、铝低、硫低、磷低”。兰炭清洁无烟,性能好,效率高。随着高耗能产业的清理整顿和国家宏观调控,国内市场在短期内很难扭转供大于求的局面,而作为洁净煤的市场远没有得到开发。

  对煤焦油和煤气的利用应改变传统观念,目前仅作为初级燃料,显然利用价值较低,应进行分质利用,向精细化产品发展。煤气可生产精细化产品,煤焦油可充分发挥其特点,加工更加具有经济价值的特种溶剂油和燃料油。产业链的延伸可大大提升这一产业的市场竞争力。

  张相平认为,我国兰炭产业的发展应在认识上有所提升,行为上有所作为,方能走出困境。他建议,对现有装置进行系统优化,提升整体技术水平,最大限度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同时,有必要加大企业的整合与重组,取长补短,形成集团式发展,提升产业的市场竞争力。“总体上,新建装置应在技术和产品结构上升级,应密切关注正在开发以及示范中的国内几种低温热解技术。在选择中,应根据技术的成熟可靠度、目标产品市场、多联产方案等因素。”张相平建议,我国的兰炭生产技术是在自主研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要通过大项目、大企业、大投入引导,依托国家煤炭分质利用重点实验室,在加强研发的基础上进一步整合与集成。兰炭企业及各研究机构应加大合作,解决目前存在的共性技术难题,尽快实现技术升级,为兰炭产业的高水平、精细化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此外,政府部门应积极组织行业研究,协调兰炭产业与电力、电石、聚氯乙烯等产业之间的合作关系,加大洁净煤产品宣传推广力度,探索产业的整合、重组机制和政策方针,引导兰炭产业的差异化发展方向,促进兰炭产业健康发展。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绿氢长距离输送技术取得突破——首条跨省长距离绿氢管道首批输氢管下线

我国绿氢长距离输送技术取得突破——首条跨省长距离绿氢管道首批输氢管下线

7月24日,我国氢能基础设施建设迎来重要里程碑——国内首条跨省长距离大规模绿氢输送管道“内蒙古乌兰察布至京津冀氢气输送示范工程”(“西氢东送”项目)的首批专用输氢钢管在河北秦皇岛正式下线。这一突破标志着我国在绿氢长距离管道输送技术领域取得重大进展。

2025年07月26日
雅鲁藏布江超级水电站正式开工!1.2万亿元投资改写全球清洁能源格局

雅鲁藏布江超级水电站正式开工!1.2万亿元投资改写全球清洁能源格局

7月19日,雅鲁藏布江超级水电站工程在西藏林芝市正式开工,这一总投资高达1.2万亿元的“基建珠峰”项目,不仅将刷新全球水电史纪录,更将深度重塑亚洲能源格局与国家经济地理。

2025年07月24日
我国海水利用规模持续扩大 关键技术实现国产化突破

我国海水利用规模持续扩大 关键技术实现国产化突破

7月18日,自然资源部海洋战略规划与经济司发布《2024年全国海水利用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海水冷却用水量达1883.36亿吨;海水淡化工程规模持续扩大,关键装备国产化取得重要突破,为沿海工业用水提供稳定保障。

2025年07月23日
截至2025年5月底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突破20亿千瓦 绿色转型成效显著

截至2025年5月底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突破20亿千瓦 绿色转型成效显著

7月9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首场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周海兵在会上介绍,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发展速度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截至2025年5月底,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达到20.9亿千瓦,较“十三五”末的9.34亿千瓦增长超过一倍,标志着我国在能源结构优化和绿色低碳发展方面

2025年07月12日
中国清洁能源投资领跑全球 光伏风电装机容量已连续十年稳居世界首位

中国清洁能源投资领跑全球 光伏风电装机容量已连续十年稳居世界首位

6月28日,2025能源产业生态论坛在北京召开,在能源产业生态论坛上发布了由《中国石油石化》杂志社组织编撰的《中国能源生态报告》,《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清洁能源投资规模达6250亿美元,占全球总量的三分之一,彰显中国在绿色能源领域的全球引领地位。报告指出,中国光伏和风电装机容量已连续十年稳居世界首位,过去十年间对

2025年07月01日
我国新能源消纳利用率维持在90%以上 多措并举推动新型能源体系建设

我国新能源消纳利用率维持在90%以上 多措并举推动新型能源体系建设

6月2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6月份新闻发布会,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李超在会上介绍,我国新能源消纳取得积极进展,目前全国新能源消纳利用率维持在90%以上。这一成果得益于近年来国家在促进新能源消纳方面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2025年06月27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