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三高”重压拷问中国粮食安全 进口缺乏话语权

   去年以来,我国不少地区农民反映粮价过低、收益过少,卖粮难不断出现,农民叫苦不迭。与此同时,国外主要粮食品种价格大幅低于我国,价格明显倒挂。《经济参考报》记者近日采访粮食进口企业以及相关业内人士了解到,当前我国粮食进口量维持在高位,且在粮食进口中话语权缺失、行业协会组织较为松散等问题值得警惕。业内人士认为,亟须强化粮食价格形成机制以保护农民利益和维护国家粮食安全。

  粮价倒挂:3万公斤玉米堆在场院舍不得卖

  “往年玉米都是2.2元/公斤,今年一公斤也就1.6元,又降价了!”山东省章丘市种粮大户张保华说。记者了解到,一方面农民感觉国内“粮价过低”,价贱伤农;另一方面,与国际粮价相比,我国粮价仍处于高位。

  近期,我国部分粮食品种价格持续走低,让不少农民感到揪心。张保华这几天老皱着眉头:一个月前秋收时约62亩地产出的3万公斤玉米堆在了他家场院。因为价格不好,他一直没舍得卖。去年162亩地产出的9万公斤玉米直到今年年后才卖掉,价格不足1.8元一公斤。

  记者了解到,农民感觉国内“粮价过低”,然而与国际粮价相比,我国粮价仍处于高位。比如,前几个月我国小麦价格要比进口同品质小麦每吨高823元,大米每吨高790元,玉米每吨高428元。

  全国政协常委、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原副组长陈锡文认为,2012年起,我国出现大量农产品价格高于国际市场现象,有四个原因:

  一是农业生产要素成本上涨。土地、资金、劳动力价格快速上涨,导致农业生产成本不断增加。2008年后政府最低收购价逐步超过市场价格。一些重要农产品如小麦、大米、玉米、大豆等,政府最低收购价和临时收储价已明显超过国内市场定价。

  二是国际粮食市场价格下跌。以美元计,今年年初的价格和2012年底相比,小麦和大米价格大约下跌三分之一、大豆价格下跌40%、玉米价格下跌45%。一涨一跌,中国的粮食价格明显高于国际市场。

  三是人民币汇率总体上升。中国加快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以今年年中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和2005年相比,上升了25%,这意味着以美元计价的国际粮食进入中国、折算成人民币后,价格下降了25%。

  四是全球经济疲软造成矿产品、能源产品等大宗产品价格明显下跌,不仅降低了大量消耗能源的农业生产成本,也使生产燃料酒精的玉米、生产生物柴油的油菜子回归粮油市场。油价下跌还导致国际海运价格暴跌,进口粮食到岸价更低。

  基于这种情况,我国不少农民已经开始“供给侧改革”。由于去年行情不好,种粮大户张保华今年少种植了20多亩玉米,并且在今年玉米收获后,他将80多亩玉米当作青贮饲料卖掉了,价格是720元/亩。“青贮饲料不仅价格好,还省心。”

  张保华说,农业现在国际竞争激烈,中国农业发展水平相对落后,成本高昂,现在进口玉米价格比国内还低,必须要转型了,中央今年指导农业农村工作文件上的名词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事实上,张保华已经走在了周边农民的前面。在村民眼中,包地20多年的张保华精明、“跟得上形势”。他不仅较好实践了国家鼓励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提高了质量和单位效益,在农作物管理方面,他更是费了不少心思。

  新的一年,除了提高农作物的管理水平,张保华打算继续加大青贮力度,“进军”粮食加工业。“农业利润薄,种植养殖加工一体可以提高粮食的利用率,利润会高出不少,也不耽误继续为国家粮食安全做贡献。”张保华说。

  进口高企:低价“洋粮”仍在冲击国内市场

  记者了解到,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粮食库存处于历史最高位,部分地区甚至出现卖粮难、粮贱伤农等现象,但与此同时,我国粮食进口大量增长,低价“洋粮”仍在冲击国内市场。

  记者走进香驰控股有限公司下属企业山东香驰粮油有限公司时,不远处六个巨大的储粮罐高耸矗立,特别惹眼。刚从美国进口的大豆,经卡车卸下后,再由传送带缓缓输入粮仓中。

  香驰控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鹏告诉记者,企业年加工大豆300万吨,今年1-9月进口大豆195万吨,预计全年进口大豆260万吨,贸易额12.6亿美元。“去年进口大豆249万吨,应该说这几年的进口量是每年都在递增的。”

  价格方面,张鹏表示,目前国内外大豆差价为800-1000元/吨。今年4-8月份,美国大豆价格从850美分/蒲式耳涨到1180美分/蒲式耳。涨价原因一是中国需求强劲,二是国外大豆减产,三是金融机构炒作。

  山东渤海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是全国民营企业中大豆进口加工量最大的,董事长舒忠峰告诉记者,公司2012年到2016年大豆进口量都呈现递增趋势。2012年到2015年这四年的进口数量分别是354万吨、405万吨、525万吨、579万吨,2016年截止到现在已经进口超过了688万吨。

  济南海关统合统计处统计分析科科长刘赛分析认为,前三季度山东省粮食进口呈现以下四个特点:

  一是一般贸易进口占比超9成。前三季度,山东省以一般贸易方式进口粮食1295.3万吨,占同期山东省粮食进口总量的94%。

  二是民营企业主导进口。前三季度,山东省民营企业进口粮食1000.5万吨,占同期山东省粮食进口总量的72.6%;外商投资企业进口237.3万吨,国有企业进口140.6万吨。

  三是巴西、美国和东盟为主要进口来源国。前三季度,山东省自巴西进口粮食527.5万吨,自美国进口444.3万吨,自东盟进口241.9万吨,上述三者进口量合计占同期山东省粮食进口总量的88.1%。

  四是大豆进口占比超7成。前三季度,山东省进口大豆1029.4万吨,占同期山东省粮食进口总量的74.7%;进口木薯240.8万吨,进口谷物及谷物粉62.6万吨。

  不少专家认为,不止大豆,我国食用油、花生等进口量也处于高位,而谷物中的玉米、小麦等进口量也在攀升。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大豆进口8169.4万吨,同比增长14.4%,如果加上谷物,2015年粮食大豆+谷物进口量达到了1.3亿吨。

  “三高”待解:粮食安全状况处“弱安全”“不安全”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程国强表示,目前我国粮食面临高产量、高进口和高库存“三高”压力。“一方面粮食产量已经12连增,而玉米、大米的进口替代扰乱了国内市场。目前玉米库存量超过2.5亿吨,严重供过于求;稻谷库存1.5亿吨处在高位。”程国强说。

  中国食品农产品电子商务研究院发布的《2015—2016年中国粮食安全评估发展报告》显示,中国粮食行业安全状况不容乐观:小麦基本安全或弱安全;稻谷基本安全或弱安全;玉米供过于求不安全。而食用油、花生、大豆进口率太高不安全。

  陈锡文认为,一方面我国粮食产量不断增长,另一方面粮食进口量也不断增加、库存量由此不断增长。这反映了两个尖锐矛盾。

  一是品种结构不能适应需求。尽管总量增长,但一部分缺口越来越大、另有一部分却过剩,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大豆。去年我国进口大豆1634亿斤,约占进口粮食65%;二是竞争力不够。科技进步不足和劳动生产效率低下,导致产品价格没有竞争力,这是最主要原因。除了大豆,其他一些重要品种也是如此。

  国家粮食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我国进口粮增多,玉米替代品进口猛增,这是我国粮食品种结构缺陷和国内外粮价倒挂双重影响的结果,是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深度融合的必然反应。

  一方面,我国三大谷物品种实现了基本自给,但大豆是短板,要依靠进口。近五年来,我国大豆进口逐年增长,五年统算对外的依存度高达83.8%,这是我国品种结构缺陷导致了大豆必须依靠进口。

  另一方面,近几年来国际市场粮价持续下行,而由于国产粮食的生产成本高和政策性收储托市,国内粮价已经成为全球粮价的高地,国内外粮食价差巨大。那些没有配额管理的大麦、高粱、木薯干等品种,就以其强劲的价差优势大量进口,这也就导致了进口量与产量、库存量“三高并存”的现象。

  话语缺失:美国质检报告只能接受没法申诉

     记者调研了解到,我国粮食行业不仅面临严峻的“三高”问题,在粮食进口中,长时期缺乏话语权和定价权,相关行业协会也较为松散,不能真正发挥作用,导致我国在国际粮食市场中较为被动。

  第一,粮食进口中缺乏话语权和定价权。山东省高密市新春油脂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表示,近年来我国每年进口8000多万吨大豆,是最大的大豆进口贸易国,但是缺失话语权和定价权。在进口质检方面,国内企业也容易吃亏。“比如美国质检报告说大豆杂质为1%,但实际杂质为3%,企业只能接受,没法申诉。”

  第二,粮食行业协会比较松散,没有像国外一些协会那样将企业拧成一股绳。不少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比如中国大豆协会,主要分管大豆配额分配等工作,缺少了两个重要功能:一是团结协会内企业在进出口价格方面一致对外,团结起来与外国粮商进行议价,像现在这样一盘散沙很容易被外国粮商各个击破,导致我国整体利益受损;二是金融风险分析预警功能。大宗商品进口很依赖期货等金融市场,单靠企业力量很难把控市场风险,需要协会加强研判,但这方面功能目前协会很缺乏。

  第三,部分粮食政策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市场秩序。一名粮油企业负责人表示,我国的收储政策和顺价销售政策造成国外粮食价格比我国低的多,导致大量进口。进口后国内市场上粮食多了,国家就照单全收,存进粮库,最终造成高进口和高库存并存,国家浪费了大量财政资金,且粮食市场秩序被部分政策干扰。

  第四,与美国、加拿大等部分国家相比,我国粮食杂质较多。青岛大度谷物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文政表示,在国内粮食市场上,从原料到深加工都没有做到充分精分。“如果能做到精分,可以提高我们自身粮食的利用率,减少国外粮食的进口量,缓解国内粮食的库存压力,增强我们自己的竞争力。”杨文政说。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全球首台beplay下载软件
育种机器人“吉儿”在我国问世育种技术实现革命性突破

全球首台beplay下载软件 育种机器人“吉儿”在我国问世育种技术实现革命性突破

8月12日,中国科学家在beplay下载软件 育种领域取得重大突破。由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许操研究员领衔的团队,成功研制出世界首台beplay下载软件 育种机器人“吉儿”(GEAIR),相关研究成果于8月11日在线发表于国际顶级学术期刊《细胞》。

2025年08月13日
工信部三举措推动食品工业升级 助力农产品消费提质扩容

工信部三举措推动食品工业升级 助力农产品消费提质扩容

7月29日,农业农村部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促进农产品消费有关情况。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副司长李强在会上表示,工信部通过加强规划引领和要素支持,推动食品工业提质升级,带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有效扩大农产品消费。

2025年07月31日
我国奶牛养殖降本增效取得阶段性成果 政策红利和市场调节作用下行业迎新机遇

我国奶牛养殖降本增效取得阶段性成果 政策红利和市场调节作用下行业迎新机遇

7月1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局长黄保续就我国肉牛奶牛养殖业最新发展态势进行权威解读。数据显示,在经历近一年的养殖亏损后,当前我国肉牛养殖已实现整体扭亏为盈,奶业纾困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2025年07月19日
农业农村部启动三年专项行动 严控农作物品种同质化

农业农村部启动三年专项行动 严控农作物品种同质化

6月16日,农业农村部近日印发《关于加强农作物品种全链条管理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措施》),决定自2025年起开展为期三年的品种全链条管理专项行动,旨在从根本上解决农作物品种同质化问题,培育具有突破性的新品种,为保障国家重要农产品供给提供种业支撑。

2025年06月18日
中国首家马铃薯种薯认证机构获批 种业质量管控迈入新阶段

中国首家马铃薯种薯认证机构获批 种业质量管控迈入新阶段

6月13日,中国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认监委)近日批准成立国内首家专业马铃薯种薯认证机构,标志着我国马铃薯种薯质量认证工作正式进入实施阶段。这一举措将进一步完善我国农作物种子认证体系,推动马铃薯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5年06月16日
夏粮收购启动 预计2025年新季收购量达2000亿斤 部门提出积极引导市场化收购

夏粮收购启动 预计2025年新季收购量达2000亿斤 部门提出积极引导市场化收购

5月20日,从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获悉,随着小麦陆续开镰收割、油菜籽零星上市,全国夏粮收购工作已准备就绪,即将全面展开。作为全年粮食收购的首战,夏粮收购事关农民利益和粮食市场稳定。初步预计,今年新季夏粮收购量将达到2000亿斤左右,其中小麦约1700亿斤,早籼稻约250亿斤。

2025年05月22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文!提出推动种业自主创新突破等多项重点任务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文!提出推动种业自主创新突破等多项重点任务

4月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公布。《规划》强调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全面推动农业现代化,并提出加快种业自主创新突破等多项重点任务,为农业强国建设提供战略支撑。

2025年04月09日
再生稻产业发展迎来明确方向 行业政策扶持力度将进一步加大

再生稻产业发展迎来明确方向 行业政策扶持力度将进一步加大

近日,农业农村部印发《促进再生稻发展重点工作导引(2025—2030年)》(以下简称《导引》),为再生稻产业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导引》提出,将围绕品种、农机、技术、基础保障、政策支撑等方面制定再生稻全产业链问题清单,指导各地进一步抓好再生稻生产,力争到2030年全国再生稻面积新增1000万亩左右,进一步增强我国水稻生

2025年03月15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