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救护车从60年代初开始建立、发展,先后经历了5个发展过程:
时间
|
事件
|
60年代初
|
医用救护车生产企业开始建立,但只有山东新华医疗器械厂、上海救护车厂等少数几家单位,主要采用南汽NJ130底盘改装,年产量200-300辆,而且车内装备简陋,厢式车体内只有一副担架和药箱。
|
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
|
国内建立了一批专业的医疗汽车改装厂,并陆续开发了专用的救护车产品,尤其是卫生部投资、1972年新建的西北医疗设备厂,设备、物资和资金等条件都要优于其他企业,很快成为行业的佼佼者,企业一直延续至今,仍有一定影响力。
|
1985年-1979年
|
由天津医用车辆改装厂发起成立中国医用车辆经济联合体,除五家计划归口定点厂外,还有上海第二底盘厂、连云港市医疗器械厂(第(十)23号,LYG系列,花果山牌,现为中集圣达因)和贵阳医疗器械厂(第(二十三)04号,GYL系列,百花牌,已消亡)等企业参加。
|
1979年5月
|
根据总后勤部要求,3401工厂(燕京厂,整车第14号,后卖给中大集团,现已暂停资质)、7416工厂(松辽厂,整车第34号,资质卖给温州威马)与总后车船研究所、卫生装备研究生开始联合研制420型救护车,1982年8月,燕京厂YJ420和松辽厂SL420通过部级技术鉴定,小批量试生产、装备部队并投放市场,至此我国也有了自己的军用救护车。
|
1992年-至今
|
在国家医药管理局的支持下,以16家医用汽车定点企业为主体,组织成立了全国体用汽车企业联合体。同时,随着医疗行业的逐渐发展,其他系统的企业纷纷进入救护车改装领域,90年代中期便已达70余家企业。在计划经济和归口管理制度取消后,这一势头依然有增无减,因此救护车行业也形成了“品牌多、车型杂、缺标准、待规范”的局面,并持续到了新世纪。
|
我国救护车市场近年来虽然有所波动,但整体上趋稳,2017-2019年,我国救护车销量分别为6589辆、7870辆和7151辆,三年平均7200辆。而在5字头轻客类专用车中,救护车三年占比分别为6.6%、7.9%和7.7%。

目前,我国救护车生产企业类型主要分为整车企业和改装车企两大类,在整车企业里,欧系轻客的江铃(JSV江铃改装)、上汽大通和南汽依维柯,日系轻客的北汽福田、华晨金杯和厦门金旅处于领先地位,这也是各自领域里的TOP5;在改装车企业中,湖北程力、石煤机和宁波凯福莱行业领先,其中凯福莱更是将“打造中国救护车第一品牌”作为自己的slogan。
排名
|
企业名称
|
销量
|
1
|
江铃改装
|
3820
|
2
|
北汽福田
|
3489
|
3
|
华晨金杯
|
2201
|
4
|
上汽大通
|
1115
|
5
|
程力
|
1084
|
6
|
石煤机
|
687
|
7
|
南汽
|
653
|
8
|
宁波凯福莱
|
643
|
9
|
金旅
|
514
|
10
|
湖南星通
|
482
|
11
|
宇通
|
470
|
12
|
珠海鹏宇
|
467
|
13
|
北方创业
|
460
|
14
|
青岛索尔
|
447
|
15
|
广东信源
|
425
|
16
|
襄阳九州
|
378
|
17
|
湖北俊浩
|
341
|
18
|
西安蓝港
|
286
|
19
|
西北医疗
|
282
|
20
|
沈航新星
|
281
|
从总体市场发展情况来看,我国救护车行业依然呈现“头部集中、尾部较长”的分散竞争态势,虽然目前已颁布了多项行业规定,但这些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本质更改。WYD
以上数据参考资料《 2020年中国救护车市场分析报告-行业运营现状与未来商机预测 》
各类行业分析报告查找请登录chinabaogao.com &gyii.cn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