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的中药产业化水平获得了一定的提升,但是在产业化创新能力和支撑能力等诸多方面还存在不足,严重制约了中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笔者认为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中药创新能力不足,创新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长期以来,由于中药基础研究和创新能力不足,发展结构失衡,尤其是在中药饮片炮制技术传承和创新、中药技术标准和安全保障体系、中药辅料技术体系、名优大产品二次开发等方面,致使中药新品种市场竞争力差,传统品种增长乏力,中药产业发展后劲不足。
中国报告网(m.wwwleb.com)发布的《2010-2015年中国中药材及中成药批发行业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支撑能力不够。由于中药资源破坏严重、资源流失问题突出,加之中药材基地布局不合理、监管主体缺失、资源保护责权不明、中药资源保护投入主体不清、融资渠道不畅,致使资源基础数据缺失、资源监测网络不全、资源预警机制尚未建立。随着产业化规模的扩大,资源的可持续和合理利用问题将日益突出,影响产业持续发展。
中国报告网(m.wwwleb.com)分析师王博指出,“旗舰”企业缺失,龙头企业辐射带动能力差,国际竞争能力弱。我国中药产业尽管维持较高的发展速度,但中药工业基础薄弱,经营企业在政府强制降价导向下利润增长受限,企业自觉加强技术创新和核心竞争能力培育、主动参与国际竞争的意识还相当缺乏,“旗舰”型的中药企业集团和产业集中度较高的产业集群形成缓慢,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态势下,中药产业发展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