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
保健品龙头汤臣倍健首度亏损 市场违规现象频发 行业仍将面临巨大挑战
此次汤臣倍健亏损主要是由于一次巨额跨国收购案。2018年8月,汤臣倍健以35.14亿元现金完成对LSG的收购,因合并LSG形成的无形资产为14.14亿元。收购完成第一个会计年度,汤臣倍健直接由盈利转入巨额亏损。根据公司预测,如果在未对因合并LSG形成的商誉及无形资产计提减值的情况下,汤臣倍健2019年实现的归属净利润为10.46亿元。汤臣倍健声称,若LSG未来在澳洲市场的经营环境持续恶化或在中国市场业务推广不达预期等,汤臣倍健可能还要面临巨额减值损失。
比尔盖茨称有望1年内实现疫苗规模化生产 目前我国新冠疫苗研发进度总体处于国际先进行列
据了解,自新冠疫情在美国蔓延以来,盖茨夫妇已经捐赠了2.5亿美元来帮助对抗冠状病毒。而在这笔资金的资助下,有7类新冠疫苗的研制工作正在同时推进中。此外,盖茨基金会在4月15日,宣布将追加捐赠1.5亿美元以应对疫情。

5月起可预约接种国产HPV疫苗 我国HPV疫苗市场格局将重构
宫颈癌疫苗简称HPV疫苗,该疫苗通过预防疫苗所涵盖的HPV亚型的感染,进而有效预防相关的宫颈癌癌前病变以及宫颈癌的发生。在万泰HPV疫苗正式获批之前,根据疫苗覆盖的病毒亚型的种类情况,我国HPV疫苗市场主要包括二价、四价和九价这三大类。

迎政策利好 北京将咳嗽、打喷嚏及感冒戴口罩正式写入法规 我国口罩需求量将持续增长
近年来我国口罩产量保持增长态势。尤其是进入2020年以来,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影响,我国口罩需求量激增,从而使得我国口罩产能、产量大幅增长。数据显示,截止到2020年2月29日,包括普通口罩、医用口罩、医用N95口罩在内,全国口罩日产能达到1.1亿只,日产量达到1.16亿只。预计在2020年我国口罩产量将达100.6亿只,同比增长101.2%。

医改持续推进 继国家药采推进后我国医疗服务价格也将面临调整 未来有望利好行业发展
根据报道消息,国家卫健委于4月20日发布了《关于“服务价格政策研究”征询意向公告》的通知。并表示将聘请一家咨询机构,承担该子项目下“医疗服务价格政策研究”的相关工作任务。也就意味着,国家医保局在持续推进药品集采之后,下一步将进入到破除以药养医、提高医生收入的关键环节。与此同时也意味着国家今后将逐步规范医疗机构的诊疗行为,从而拉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

中国第3家新冠检测试剂获美紧急使用授权 目前我国检测能力供应已满足海外出口
与此同时,我国新冠检测试剂产能可满足海外出口。有资料显示,随着疫情在国外的发展,对新冠检测试剂的大幅度增加,海外累计检测试剂盒需求量约6500万人份以上, 而实际累计检测人数约为802.7万人次,检测能力供给缺口巨大。虽然全球常规新冠病毒检测能力基本建立,检测人群覆盖依旧不足,整体疫情控制情况不容乐观。而我国在保障国内病毒检测需要的基础上,中国检测试剂已经走出国门。截止到目前,有14种新冠病毒检测试剂盒已经进入欧盟市场,3种新冠病毒检测试剂进入美国市常

疫情刺激需求大增 未来我国保健品市场发展空间广阔
根据报道消息,受2020年新冠疫情的影响,我国保健食品的需求大增,尤其是维生素类保健品。据了解,各地药店渠道的维生素C等保健品的销量急剧上升,甚至曾出现消费者排队购买的现象。对此有相关人士分析认为,疫情之后,将是健康产业加速发展的窗口时期,其中保健品尤其是维生素类保健品将有较大的市场需求。

一季度多家上市药企业绩成绩喜人 政策助力我国原料药行业发展
据悉,近日我国多家上市药企发布了2020年一季度业绩,其中抗生素、原料药等生产商业绩大幅度增长。具体来看,2020年一季度,富祥股份盈利8013.59万元至9082.06万元,净利润同比增长50%至70%;同和药业净利润达1579万元,同比增长253%;华海药业一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预计增加6100万元至8800万元,同比增长约45%至65%。

防疫刚需带给上市公司高业绩 短期内红外测温仪产量将持续增长
我国一家专业从事红外光电产品研制的企业—大立科技发布了2020年第一季度业绩预告,据预告中数据显示,大立科技公司预计2020年一季度盈利1亿元—1.35亿元,相比2019年同期增长753.38%-1052.06%。据了解,大立科技盈利的主要原因是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持续扩散,从而使得我国防疫类红外测温产品需求急速增长。

3家药企获顶格处罚 合计罚没逾3亿 我国原料药行业监管趋严
据报道,2020年4月14日,市场监管总局发布葡萄糖酸钙原料药垄断案行政处罚决定书,决定对三家原料药企业从重处罚并没收违法所得,三家企业共计罚没3.255亿元。据悉,这起反垄断案件是目前原料药领域处罚金额最高的案件。

够用了!防疫物资基本满足国内需求 政策持续利好医疗防护行业发展
近日,工信部消费品工业司副司长曹学军表示,截至2020年4月5日,我国一次性医用防护服日产能达到150万件以上,医用N95口罩日产能超过340万只,全自动红外测温仪日产能1万台,手持式红外测温仪日产能40万台。目前来看,这些防护用品已基本能满足国内的需求。

疫情暴露国家五大医疗体系短板 亦是医疗器械产业五个增量空间
从我国疫情防控速度来看,我国城市在应对重大疫情的脆弱性和应急管理功能凸显不足。以口罩为例,从人均口罩储备量看,中国口罩储备周期仅相当于日本的1/6,以致于在疫情初期,很多地区便面临各类基本医疗防护物资“没有”的困境。因此,国家和地方应结合近二十年全球爆发的传染病疫情事件,优化战略储备物资的品种结构,提升储备规模。

海外疫情加重 口罩需求井喷 我国口罩出口量迅猛增长
近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了新闻发布会。会上,海关总署综合业务司司长金海表示,自今年3月下旬以来,我国出口疫情防控物资增幅较大,从2020年3月1日到4月4日,全国共验放出口主要疫情防控物资价值102亿元,其中出口口罩约38.6亿只,价值77.2亿元;防护服3752万件,价值9.1亿元;红外测温仪241万件,价值3.3亿元;呼吸机1.6万台,价值3.1亿元;新型冠状病毒检测试剂284万盒,护目镜841万副。

韩国向中国出口人参制品数量大增 浅析我国人参行业发展现状
4月1日,据韩媒报道,韩国农林畜产食品部和韩国农水产食品流通公社表示:为了将新冠疫情给农产品、食品出口企业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上个月以中国为对象,共进行了60场紧急促销活动,结果人参制品和乳制品等的出口量大幅增加。

新型石墨烯口罩成功研发 为石墨烯产业规模增长再添技术支持
日前,据北京日报报道,从北京石墨烯技术研究院了解到,位于中关村科学城北区的实创科技园区企业中国航发航材院,利用材料技术优势成功研发出抗菌性更强、透气性更好、使用时长超48小时的新型石墨烯口罩。自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口罩从一度紧缺到如今产能不断提高,而结合石墨烯这种新型材料做成的口罩可以进一步缓解口罩不足、防护力不够等问题。

机器人技术研究进一步推进 我国医疗机器人将得到大规模使用
月25日,来自美、中、日、意等国的13位科学家在《科学机器人》杂志上联合撰文,发布了一篇名为《与新冠肺炎做斗争——机器人在管理公共卫生和传染病方面的作用》的文章指出,机器人技术能够在对抗疫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而此次疫情则提供了一个契机,可能会推动相关技术的进一步研究。文章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可以成为机器人系统开发的催化剂。通过用专门的资金促进机器人工程和传染病专业人士的融合,才可以让我们在下一次大流行病来临时做好准备。

国家积极推进智慧医疗建设 未来市场发展前景可观
日前,工信部官网发布《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推动5G加快发展的通知》。《通知》提出,推动“5G+医疗健康”创新发展。开展5G智慧医疗系统建设,搭建5G智慧医疗示范网和医疗平台,加快5G在疫情预警、院前急救、远程诊疗、beplay下载软件 影像辅助诊断等方面的应用推广。进一步优化和推广5G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的优秀应用,推广远程体检、问诊、医疗辅助等服务,促进医疗资源共享。

全球抢购中国呼吸机 高端呼吸机需求力度加大
呼吸机是一种能够起到预防和治疗呼吸衰竭,减少并发症、挽救及延长病人生命的至关重要的医疗设备,在现代医学领域内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从国内呼吸机需求价格分布情况来看,其中2000-3000元价格带需求量最多,占比达25%;其次为4000-5000元价格带,占比18%;2000元以下价格带占比为17%。

新氧科技2019年Q4营收、净利润大幅增长 近年来我国医美市场不断发展
根据报道消息,新氧科技于3月23日发布了2019年四季度及全年财报。根据财报显示,2019年四季度实现营收3.58亿元,同比增长95.7%,环比增长18.54%;全年营收为11.52亿元,同比增长86.6%。另外,第四季度实现净利润6990万元,同比增长71.32%。

科技部推动设立支持新药等领域子基金 我国高端医疗设备进口替代将正式迈入实质性阶段
根据报道消息,3月21日,科技部印发了《关于科技创新支撑复工复产和经济平稳运行的若干措施》。《措施》提出推动设立支持新药、医疗装备、检测、疫苗等领域的子基金,加快抗疫攻关科研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