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电池回收是指对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等使用过的锂离子电池进行收集、处理和再利用的过程。通过回收利用废旧电池,可以降低对矿产资源的依赖,减少开采过程中的环境破坏,同时降低新电池生产的成本。
动力电池蕴含丰富的锂、钴、镍等金属材料,退役后仍具有较高利用价值,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潜力巨大。中国动力电池回收产业链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主要围绕“回收—拆解—梯次利用/再生利用”三大核心环节展开。
动力电池回收产业链基本介绍
环节 | 领域 | 介绍 |
上游 | 动力电池回收 | 动力电池回收来源废旧动力电池、动力电池生产废料。动力电池使用寿命多在8年左右,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己进入规模化退役阶段。动力电池回收渠道主要包括电池厂、整车企业、第三方运营企业、拆车厂、保险公司。 |
中游 | 回收拆解利用 | 动力电池的回收路径主要包括梯次利用与拆解回收。当动力电池容量衰减至初始容量的80%左右时,虽不再适用于电动汽车,但仍可在储能系统等领域继续发挥作用。当电池性能进一步下滑,无法满足任何使用需求时,则可通过拆解回收,提取其中的锂、钴、镍等高价值金属材料,实现资源的再利用。 |
下游 | 再生利用 | “先梯次利用,后再生回收”是“退役”动力电池的首选回收利用方案。梯次利用可以让“退役”的动力电池应用于其他领域。退役废旧电池是锂、钴、镍等电池上游原料的重要来源,回收利用退役电池有助于缓解上游资源的扩产压力,降低对关键矿产资源的对外依存度。 |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从回收量来看,2019-2024年,我国动力电池回收量呈增长走势。2024年我国动力电池回收量约为38.6万吨,同比增长19.14%。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综合利用量来看,近三年我国退役动力电池综合利用量高速增长。2024年我国退役动力电池综合利用量突破30万吨,同比增长33.3%;预计2025年我国退役动力电池综合利用量将达41.6万吨。
数据来源:工信部、观研天下整理
动力电池回收白名单企业数量来看,2018年《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发布实施,工信部已先后发布5批次共计156家废旧动力电池综合利用“白名单”企业。其中,第一批企业数量5家、第二批企业数量22家,第三批企业数量20家,第四批企业数量41家,第五批企业数量68家。
数据来源:工信部、观研天下整理
企业布局来看,我国动力电池回收行业近年来快速发展,多家企业已在技术、渠道和产能方面进行布局。主要企业有宁德时代、比亚迪、国轩高科、格林美、邦普循环、华友钻业、赣锋锂业、天奇股份、蜂巢能源等。
我国动力电池回收企业布局
企业简称 | 业务布局 | 城市布局 |
宁德时代 | 旗下广东邦普循环:电池拆解、镍钴锰锂再生;梯次利用与再生材料生产。 | 宁德、宜昌、印尼(海外) |
比亚迪 | 自建回收体系,覆盖电池拆解、梯次利用;与车企合作构建循环网络。 | 深圳、西安、长沙、常州 |
国轩高科 | 布局锂电再生技术,聚焦磷酸铁锂回收;与地方政府合作建厂。 | 合肥、庐江、柳州 |
格林美 | 全球最大三元前驱体供应商,覆盖电池拆解、湿法冶金;布局“城市矿山“回收网络。与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合作,建立“电池生产-使用-回收”闭环。 | 武汉、荆门、无锡、天津 |
邦普循环 | 宁德时代子公司,专注锂电回收,湿法冶金技术领先;再生材料供应宁德时代产业链。 | 宁德、长沙、印尼(海外) |
华友钻业 | 钴镍资源再生龙头,布局电池全生命周期管理;与大众汽车合作回收项目。 | 桐乡、需州、成都 |
赣锋锂业 | 锂资源回收为核心,覆盖退役电池提锂技术;布局锂辉石与回收双路径。 | 新余、东莞、重庆 |
天奇股份 | 汽车拆解与电池回收协同,布局梯次利用《储能、低速电动车)和再生利用。合作小米、蔚来等新势力车企。 | 无锡、上饶(锂电池循环基地)、湖北等地 |
蜂巢能源 | 依托长城汽车渠道,布局电池回收及梯次利用(储能系统)。 | 常州、保定 |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xyl)
观研天下®专注行业分析十三年,专业提供各行业涵盖现状解读、竞争分析、前景研判、趋势展望、策略建议等内容的研究报告。更多本行业研究详见《中国动力电池回收行业发展趋势研究与未来投资分析报告(2025-2032)》。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