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然乳胶为我国乳胶市场主导材料,消费占比高达79%
乳胶是一种由聚合物微粒分散于水中形成的胶体乳液,按来源和制备方式可分为天然乳胶和合成乳胶两大类。两者在成分、性能及用途上存在显著差异:天然乳胶是从橡胶树(如巴西橡胶树 Hevea brasiliensis)割取的乳白色液体,固含量约30%-40%;而合成乳胶则通过化学单体聚合人工制成。目前在我国乳胶市场中,天然乳胶凭借其环保特性和生物相容性占据主导地位,成为消费者首选材料。有数据显示,2025年1-5月,我国乳胶产品销售收入为330247.9万元,同比增长19.38%。其中天然乳胶产品销售收入260997.79万元,占比79%。
天然乳胶和合成乳胶对比
| 指标 | 天然乳胶 | 合成乳胶 |
| 来源 | 从橡胶树(如巴西橡胶树 Hevea brasiliensis)割取的乳白色液体,固含量约30%-40%。 | 通过化学单体(如丁二烯、苯乙烯)乳液聚合人工合成。 |
| 成分 | 主要含聚异戊二烯(天然橡胶聚合物);以及蛋白质、生物碱、糖类等天然成分(可能致敏) | 丁苯橡胶(SBR)、聚醋酸乙烯酯(PVAc)等;可能含残留单体或添加剂(如乳化剂、稳定剂) |
| 特性 | 弹性优异、透气性强(多孔结构);天然抗菌防螨,但易氧化老化(寿命3-5年);环保可降解,但成本较高 | 耐老化性优于天然乳胶;弹性、透气性较弱,但成本低、产量稳定;部分产品可能含挥发性有机物(VOCs) |
| 应用 | 高端寝具(床垫、枕头);医疗用品(手套、导管);避孕套、气球等 | 涂料、胶黏剂(乳胶漆、墙纸胶);工业制品(轮胎、密封件);低端日用品(一次性手套、廉价玩具); |
| 环保性 | 可降解,但需可持续采集 | 依赖石化资源,难降解 |
| 成本 | 高(受气候、供应链影响) | 低(规模化生产) |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中国橡胶工业协会,观研天下整理
二、供需失衡加剧推高进口依赖度,天然乳胶进口量同比增幅明显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乳胶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预测报告(2025-2032年)》显示,当前,我国天然乳胶市场呈现显著的供需矛盾。从生产端来看,国内天然乳胶产能高度集中于云南、海南、广东三大基地,其中云南与海南合计贡献全国98.2%的产量。但受气候影响(如2025年二季度海南产区降雨导致原料产出不及去年同期),供应稳定性不足。同时,行业自给率不足20%,凸显产能不足。从需求端来看,随着乳胶寝具、医疗用品等消费升级,市场对高纯度天然乳胶的需求持续攀升。供需缺口直接推高进口依赖度,2025年1-9月,我国天然乳胶进口量达31.75万吨,同比增幅达29.61%。其中,9月单月进口量为4.97万吨,环比增长21.86%,同比增长54.22%;均价为1279.67美元/吨,环比上涨1.97%。
数据来源:海关总署,观研天下整理
从进口来源国来看,越南、泰国为主要来源国,合计占比95.9%。有数据显示,在2025年9月,自越南进口量约2.41万吨左右,占总进口量的48.5%;自泰国进口量增至2.36万吨左右,占总进口量的47.4%。
数据来源:海关总署,观研天下整理
三、乳胶进口依赖潜在风险正逐步显现,供应链脆弱性与价格库存压力成为主要矛盾点
然而,与进口量显著攀升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当前我国天然乳胶进口依赖的潜在风险正加速显现,供应链脆弱性与价格库存压力交织,成为制约行业安全的核心矛盾。
其一,供应链稳定性面临挑战。天然乳胶作为医疗、乳胶制品等领域的核心原料,其供应链稳定性直接关乎下游产业安全。然而,当前我国天然乳胶进口高度集中于东南亚(越南、泰国占比超90%),单一来源结构在气候扰动、地缘冲突等风险下极易引发供应中断。具体表现为:一方面,东南亚产区天气扰动频繁,叠加国际航运成本波动,导致我国天然乳胶供应链抗风险能力不足;另一方面,国际航运市场受地缘政治冲突影响,红海航线运价较年初上涨120%,叠加东南亚港口拥堵,原料到港周期显著延长。此外,我国天然乳胶进口高度集中于越南、泰国两国,尽管2025年9月泰国通过湄公河试点政策首批400吨杯状橡胶装运,短期内缓解了部分压力,但长期来看,来源结构单一仍为供应链埋下隐患。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其二,价格与库存压力凸显。进口量攀升推高港口库存,但下游工厂采购谨慎,形成“高库存、低需求”的僵局。2025年9月,上海泰国散装乳胶均价达11538元/吨,同比下跌10.29%;海南市场国营散装乳胶均价为10769.4元/吨,同比下跌0.13%;这反映出市场对价格下行的预期,库存消化压力持续累积。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对此,分析认为,我国天然乳胶应供应链需从三方面协同发力:
其一,推动国内产能技术升级。加强海南、云南产区割胶技术培训,推广beplay下载软件 割胶设备,提升单产效率。如2025年海南试点项目显示,技术升级可使单产提高20%,逐步降低对进口的依赖。云南产区采用酸性土壤调理剂与机械施肥技术,橡胶园0-20cm土壤理化性状改善70%,炭疽病早期检测技术使病害预测准确率提升至90%以上。
其二,构建多元化供应网络。加速拓展非洲(科特迪瓦)、南美(巴西)等新兴产区。同时,推动中老、中缅边境零关税政策落地,降低跨境物流成本。如中缅边境临沧至清水河高速公路贯通后,物流效率提升40%,运输成本下降20%,推动天然橡胶进口量增长44.2%。
其三,强化供应链数字化协同。构建“产区-物流-仓储”全链条数字化平台,通过物联网实时监测库存与运输状态。如江苏金世缘乳胶公司通过全自动配料系统与beplay下载软件 监控系统,生产成本降低35%,库存周转率提高30%。(WW)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