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国石墨电极行业已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石墨电极又可称为人造石墨电极,是指以石油焦、针状焦为原料,煤沥青为黏结剂,经过原料煅烧、破碎磨粉、配料、混捏、成型、焙烧、浸渍、石墨化和机械加工而制成的一种耐高温的石墨质导电材料。我国石墨电极行业自20世纪50年代起步以来,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已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体系。上游主要包括石油焦、针状焦和煤沥青等原材料,这些原材料在生产成本中占比高达65%以上;中游为石墨电极生产环节;下游为应用领域,石墨电极具有优良的导电性、耐高温性和化学稳定性,被广泛用于钢铁、金属硅、黄磷和电石等领域。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2.“双碳”及政策推动下,电炉钢发展前景广阔,为石墨电极行业拓展可观的市场空间
从下游消费结构来看,钢铁是我国石墨电极下游最大消费市场,2022年占比接近50%;其次为出口,占比38.2%;金属硅和黄磷等下游占比均在10%以下。若不考虑出口部分,2022年钢铁行业在国内石墨电极下游消费结构的占比超过70%。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石墨电极行业现状深度分析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2025-2032年)》显示,在钢铁工业中,石墨电极主要用于电炉炼钢。电炉炼钢属于钢铁冶炼中的短流程工艺。与主流的转炉炼钢相比,其具有显著优势:不仅工艺流程更短、投资成本更低、建设周期更快,而且在节能减排方面表现突出。钢铁行业作为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重点领域,是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领域之一。电炉炼钢对于引导我国钢铁行业转型升级,助力行业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受废钢资源回收质量不稳定和电力成本较高等因素制约,我国电炉钢产量占粗钢总产量的比重长期处于较低水平。2022年该占比仅为9.7%,不仅显著低于全球28.2%的平均水平,更与美国69%的占比存在巨大差距,预示着巨大的市场发展潜力。随着“双碳”战略推进,电炉炼钢获得多项政策支持,迎来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机遇。其中,《关于促进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力争到2025年,电炉钢产量占粗钢总产量比例提升至15%以上。可以预见,随着废钢回收体系的逐步完善和相关政策效应的持续释放,电炉钢在粗钢产量中的占比将稳步提升,为石墨电极行业拓展可观的市场空间。
数据来源:世界钢铁工业协会、中国钢铁工业协会、观研天下整理
我国电炉炼钢行业相关政策
发布时间 | 发布部门 | 政策名称 | 主要内容 |
2021年11月 | 中共中央 国务院 |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 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 | 推动高炉-转炉长流程炼钢转型为电炉短流程炼钢。 |
2021年12月 | 国务院 | “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 | 鼓励将高炉—转炉长流程炼钢转型为电炉短流程炼钢。 |
2022年1月 | 工业和信息化部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生态环境部 | 关于促进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 | 力争到2025年,电炉钢产量占粗钢总产量比例提升至15%以上。 |
2022年6月 | 生态环境部 发展改革委等七部门 | 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 | 大力支持电炉短流程工艺发展,水泥行业加快原燃料替代,石化行业加快推动减油增化,铝行业提高再生铝比例,推广高效低碳技术,加快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发展。2025年和2030年,全国短流程炼钢占比分别提升至15%、20%以上。 |
2022年7月 | 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展改革委 生态环境部 | 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 | 鼓励适度稳步提高钢铁先进电炉短流程发展。推进低碳炼铁技术示范推广。到2025年,废钢铁加工准入企业年加工能力超过1.8亿吨,短流程炼钢占比达15%以上。 |
2023年11月 | 国务院 | 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 | 推行钢铁、焦化、烧结一体化布局,大幅减少独立焦化、烧结、球团和热轧企业及工序,淘汰落后煤炭洗选产能;有序引导高炉—转炉长流程炼钢转型为电炉短流程炼钢。到2025年,短流程炼钢产量占比达15%。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继续实施“以钢定焦”,炼焦产能与长流程炼钢产能比控制在0.4左右。 |
2024年5月 | 国务院 | 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 | 大力推进废钢循环利用,支持发展电炉短流程炼钢。到2025年底,电炉钢产量占粗钢总产量比例力争提升至15%,废钢利用量达到3亿吨。 |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3.石墨电极产量波动上升,产品结构呈现出显著高功率化发展态势
近年来,我国石墨电极产量呈现波动上升态势,2024年达到84.56万吨,较上年增加7.01万吨,同比增长9.04%。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国内完善的产业链配套体系、持续深化的技术创新以及下游应用市场的强劲需求拉动。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根据使用时功率和电流的不同,石墨电极可分为普通功率石墨电极、高功率石墨电极和超高功率石墨电极。其中超高功率石墨电极凭借卓越的性能优势已成为行业重点发展方向。其使用的电流密度最大,在电阻率、抗折强度、体积密度和热膨胀系数等方面显著优于其他两类石墨电极,主要应用于炼钢用超高功率电弧炉。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超高功率石墨电极能够有效降低炼钢单位能耗,具有显著的节能效益。随着电弧炉炼钢技术的持续进步和“双碳”战略的深入实施,石墨电极产品结构呈现出显著高功率化发展态势。行业数据显示,2024年超高功率石墨电极产量占比已提升至59%,较2023年提高6.68个百分点,与2018年相比更是大幅提升了17.6个百分点。
我国石墨电极分类情况
对比项目 | 普通功率石墨电极 | 高功率石墨电极 | 超高功率石墨电极 |
技术指标 | 主要以石油焦为骨料,允许使用电流密度低于 17A/c㎡的石墨电极 | 主要以石油焦、针状焦为骨料,允许使用电流密度为18~25A/ c㎡的石墨电极 | 主要以针状焦为骨料, 允许使用电流密度大于 25A/ c㎡的石墨电极 |
主要原材料构成 | 1 吨需 1.3 吨石油焦+0.28 吨煤沥青 | 1 吨需 0.39 吨针状焦+0.91 吨石油焦+0.27 吨煤沥青 | 1 吨需 1.3 吨针状焦+0.26 吨煤沥青 |
下游应用 | 主要用于炼钢、炼硅、炼黄磷等的普通功率电炉 | 主要用于炼钢的高功率电弧炉 | 一般用于炼钢用超高功率电弧炉中 |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中国炭素行业协会、观研天下整理
注:各品类的产量数据来自协会的不完全统计
4.石墨电极产能集中度低,落后产能将加速淘汰
我国石墨电极产能集中度低,2022年前四大企业合计产能占比仅有21.45%。其中,方大炭素的石墨电极产能位居市场首位,占比约为6.6%,较排名第二的辽宁丹炭(5.5%)仅领先1.1个百分点。这种低集中度的市场结构反映出行业仍存在大量中小企业,整体竞争格局尚未完成优化整合。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石墨电极生产具有典型的高能耗、高排放特征,其生产周期长、工序复杂,且生产过程中会产生一定数量的粉尘和有害气体。随着环保标准持续提升和行业准入门槛日趋严格,落后产能将加速淘汰,特别是那些工艺落后、环保设施不完善的中小企业将首当其冲。这一趋势将显著加速行业整合进程,推动市场格局向更高效、更清洁的生产方式转型。在此过程中,具备规模优势和技术实力的头部企业有望通过产能整合实现市场份额的进一步提升,从而推动整个行业集中度的实质性提升和可持续发展。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5.石墨电极出口市场回暖
近年来,我国石墨电极出口规模基本稳定在30万吨/年以上水平。在经历2022-2023年连续下滑后,2024年其出口量回升至33.78万吨,同比微增0.33%,呈现企稳回升态势。2025年上半年延续复苏趋势,1-6月累计出口17.44万吨,较2024年同期增长4.10%。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WJ)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