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液冷板是电池液冷系统中最关键的零部件之一
动力电池的合理工作温度为0℃-55℃,高效工作温度为20℃-35℃。在充放电过程中,电池会产生大量热量,温度过高会造成电池寿命降低并有起火爆炸等热失控风险,过低则导致电池容量减小、充放电效率降低并进而引发短路。因此,将电池温度维持在特定区间对于保障电池的正常运作尤为重要。目前,常见的电池热管理方式包括空气冷却、液体冷却、相变材料冷却。
电池热管理种类工作原理和应用情况对比
类型 | 空气冷却 | 液体冷却 | 相变材料冷却 |
原理 | 以低温空气为介质,利用热对流实现对电池的降温 | 通过液体对流换热,将电池产生的热量带走,降低电池温度 | 基于相变材料吸热原理降低电池组的工作温度 |
优点 | 结构简单、重量轻、成本低、功耗低 | 换热效率高、冷却均匀 | 实现均温化降温 |
缺点 | 散热效率低、无法精准控温 | 成本高、重量大、结构相对复杂 | 仅储能,自身无法散热 |
对流换热系数 | 5-100W/m2*K | 500-15000W/m2*K | 2500-25000W/m2*K |
技术成熟度 | 成熟 | 成熟 | 实验阶段 |
应用 | 传统方式 | 目前最普遍的方式 | 暂无商业化应用 |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液体介质换热系数高、热容量大、冷却速度快,对降低最高温度、提升电池组温度场一致性的效果显著。在有热失控前兆的情况下,液冷方案可以依靠大流量的载冷介质来强制电池包散热和实现电池模块之间的热量重新分配,可以快速抑制热失控持续恶化,降低失控风险,所以液体冷却目前已成为汽车动力电池热管理的主流应用技术。
电池液冷系统由电池液冷板、配水管线路和制冷/供液系统(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膨胀阀、干燥过滤器等)构成,其中液冷板是电池液冷系统中最关键的零部件之一。液冷板通常置于电池组下方,通过与电芯或电芯模组表面接触的方式传递热量,将电池工作所产生的多余热量由液冷板内部流道中通过的冷却液带出,从而实现电池工作温度的控制。
电池包典型液冷结构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2、动力电池产量及装车量持续上升,带动动力电池冷却板行业需求增加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动力电池冷却板行业现状深度研究与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5-2032年)》显示,在全球能源转型与碳中和目标的驱动下,新能源汽车产业成为各国战略竞争的核心领域。近年来,我国陆续出台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促进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发展行动方案》《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等一系列产业政策,引导汽车产业升级和技术升级,大力推动了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配套产业的发展,动力电池装车量受益而持续提升。根据数据显示,2025年1-7月,我国动力电池累计产量为831.1GWh,同比增长57.5%;2025年上半年国内动力电池装机量299.6GWh,同比增长47.3%,其中三元电池装机55.5GWh,同比下降10.8%,铁锂电池装机244.0GWh,同比增长73.0%,铁锂市场份额为81.5%。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3、我国动力电池冷却板行业成长空间广阔,2025年市场规模有望接近百亿元
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的疾速增长和国内动力电池企业的迅猛发展,直接推动和促进电池液冷板需求的增长。根据相关资料可知,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单车价值约为2300元-3300元,其中电池液冷板单车价值约为700元,根据新能源汽车的产销量推测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液冷板的市场规模约为47亿元。在不考虑电池集成技术革新所引致的电池液冷板产品附加值提升等因素的情况下,预测2025年全球动力电池液冷板的市场规模将达到145亿元,其中国市场规模将达到96亿元,较2022年分别增长95.95%和104.26%,具有广阔的成长空间。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WYD)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