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反“内卷式”政策相继出台
炼油一般是指石油炼制,是将石油通过蒸馏的方法分离生产符合内燃机使用的煤油、汽油、 柴油等燃料油,副产物为石油气和渣油,比燃料油重的组份,又通过热裂化、催化裂化等工艺化学转化为燃料油,这些燃料油有的要采用加氢等工艺进行精制。我国炼油生产工艺主要包括常压蒸馏、减压蒸馏、催化裂化、催化重整、加氢裂化、延迟焦化、炼厂气加工、烷基化等。
炼油行业生产工艺
生产工艺 |
概述 |
常压蒸馏 |
利用加热炉,分馏塔等设备将原油气化,烃(碳氢化合物的总称)类化合物在不同的温度下蒸发,然后将这些物质冷却为液体,生产出一系列的石油制品。 |
减压蒸馏 |
利用降低压力从而降低沸点的原理,将常压重油在减压塔内分馏,从重油中分出柴油、润滑油、石蜡、沥青等产品。 |
催化裂化 |
催化裂化是在热裂化工艺上发展起来的,是提高原油加工深度,生产优质汽油、柴油最重要的工艺操作。原料主要是原油蒸馏或其他炼油装置的350~540℃馏分的重质油。 |
催化重整 |
催化重整(简称重整)是在催化剂和氢气存在下,将常压蒸馏所得的轻汽油转化成含芳烃较高的重整汽油的过程。 |
加氢裂化 |
加氢裂化过程是在高压、氢气存在下进行,需要催化剂,把重质原料转化成汽油、煤油、柴油和润滑油。 |
延迟焦化 |
它是在较长反应时间下,使原料深度裂化,以生产固体石油焦炭为主要目的,同时获得气体和液体产物。延迟焦化用的原料主要是高沸点的渣油。 |
炼厂气加工 |
原油一次加工和二次加工的各生产装置都有气体产出,总称为炼厂气,就组成而言,主要有氢、甲烷、由2个碳原子组成的乙烷和乙烯、由3个碳原子组成的丙烷和丙烯、由4个碳原子组成的丁烷和丁烯等。它们的主要用途是作为生产汽油的原料和石油化工原料以及生产氢气和氨。发展炼油厂气加工的前提是要对炼厂气先分离后利用。 |
烷基化 |
烷基化过程的目的是由炼油气生产工业异辛烷,作为车用汽油(或航空汽油)的高辛烷值组成,以满足优质、无铅汽油的需要。 |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老旧炼厂改造行业发展深度分析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2025-2032年)》显示,自2024年开始,我国陆续发布多个反“内卷式”竞争的政策。进入2025年,3月份的《政府工作报告》及7月份的中央财经委第六次会议再次强调“反内卷”的问题。7月30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推动市场竞争秩序持续优化,依法依规治理企业无序竞争,推进重点行业产能治理,规范地方招商引资行为。2025年7月,工信部宣布将实施新一轮钢铁、有色金属、石化、建材等十大重点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推动重点行业着力调结构、优供给、淘汰落后产能,表明“反内卷”政策进入具体行业深度治理阶段,石化行业“反内卷”有望进一步落实,炼油厂发展也将受到影响。
2、200万吨以下炼油装置有望加速退出
2015年,我国放开进口原油“双权”(原油进口权、进口原油使用权),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我国炼油行业开启“大扩能”时代,炼油能力整体增长。根据数据显示,截止2025年7月,我国炼油产能为9.34万吨。较2024年同比增长约2000万吨,同比增长2.49%。其中,中国石油炼油市场份额占比达24%,中国石化炼油市场份额占比达33%。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然而,自“十四五”以来我国严控炼油产能增长,2021年10月24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的通知》,要求到2025年,国内原油一次加工能力控制在10亿吨以内,主要产品产能利用率提升至80%以上;上一期《石化化工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3年)提出,各地要加快推动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200万吨/年及以下常减压装置等落后产能淘汰退出。国家发改委等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促进炼油行业绿色创新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明确要求淘汰年产能低于200万吨的小型炼厂,并推动投用超过20年的老旧装置升级。
3、中小型地方炼厂规模庞大,老旧炼厂拆除改造项目空间广阔
当前,我国中小型地方炼厂规模庞大。根据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7月,我国地方炼厂平均单厂炼能仅为231万吨,我国200吨及以下炼油产能合计2090万吨,200-500万吨炼油产能合计1.4亿吨,其中绝大多数为地方炼厂。随着炼油行业“反内卷”加速,200万吨及以下炼油产能有望加速出清,老旧炼油厂拆除改造项目空间广阔。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其中,中石油、中石化在发展过程中产生大量建设历史较久的老旧装置。虽然近20年来“两桶油”不断投资建设新装置,更新淘汰旧装置,但老旧装置占总产能的比重依然较高,存在设计建设标准和制造水平低、长周期运行后腐蚀减薄、安全保障能力下降等问题,具备较强老旧产能改造需求。
我国老旧炼厂参与改造的主体与不同路径
炼厂性质 |
案例 |
中石油、中石化 |
中国石化镇海炼化:作为老厂改造的典范,持续进行“减油增化”改造,其扩建的乙烯项目就是为了消化更多的自产化工原料,实现炼化一体化深度整合。 |
中国石化燕山石化:通过建设氢能新能源装置,利用原有炼油设施副产氢气,成功转型为北京市重要的氢能供应基地,是“老树发新枝”的典型。 |
|
中国石油大庆石化:作为“老字号”炼厂,通过淘汰落后产能、新建大型乙烯装置等方式,不断调整结构,提升竞争力。 |
|
地方独立炼厂(“地炼”):生存与转型之战 |
抱团升级:最典型的案例是山东裕龙岛炼化一体化项目。该项目本质上是通过整合淘汰山东省内10家小型地炼的落后产能(合计淘汰产能2750万吨),来“置换”出一个新的大型、先进、绿色的现代化炼厂。这是国家政策“上大压小”的直接体现。 |
自身挖潜:许多地炼选择投资建设加氢裂化、连续重整等关键装置,尽可能将低价值的燃料油转化为更高价值的化工原料和国VI标准油品,以求在市场中活下去。 |
|
被并购或淘汰:无法完成改造升级的小型炼厂,最终命运可能是被大型国企或民营巨头收购,或者直接关停。 |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WYD)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