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孕不育率持续上升+平均生育年龄提升下,我国辅助生殖市场潜力巨大
辅助生殖技术是指采用医疗辅助手段,帮助不孕不育夫妇妊娠的技术,包括人工授精、配子移植、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和试管婴儿技术等。对于很多无法自然生育的普通家庭来说,辅助生殖是圆“生育梦”的一个路径。近年来受不良生活习惯、不孕不育症以及晚婚晚育等因素影响,我国不孕不育率持续上升。根据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我国不孕不育率已从2015年的12%飙升至2023年的18.2%,相当于每5对夫妇就有1对面临生育难题。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观研天下整理
与此同时,平均生育年龄提升也将驱动我国辅助生殖市场需求。尤其是女性年龄达到30岁后,将对辅助生殖需求开始显著增加。据文献研究,女性在30-40岁期间生育力加速下滑,主要因卵巢储备功能减弱、卵泡数量减少、卵子质量下降。对于40岁以上的高龄产妇,还面临更高的新生儿染色体畸变风险。我国平均生育年龄已经由2000年的26.3岁推迟2.7岁至2023年的29岁。2023年,我国30岁和35岁以上产妇占比已经分别提升至19%和53%。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
我国不同年龄女性的生育特征和需求
20-30岁 | 30-35岁 | 35-40岁 | 40-50岁 | |
女性比例(2020年) | 32% | 28% | 25% | 15% |
不孕率 | 8%-12% | 15%-20% | 25%-35% | 50%-70% |
IVF单周期活产车 | 55%-65% | 40%-55% | 15%-40% | <15% |
生育特征 | 自然妊娠率高 | 生育力开始下降 | 卵巢储备显著减少 | 卵巢储备几乎枯竭 |
需求 | 孕检 | 冻卵,部分需要ART | 尽早ART,建议胚胎植入前遗传检测(PGT) | 捐卵IVF(国内监管严格、捐卵资源稀缺) |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人口普查年鉴2020》,WHO《不孕症患病率估计(1990-2021),观研天下整理
二、迎政策红利,我国辅助生殖市场将获得新一轮发展机遇
当前我国人口形势严峻,总人口持续呈现负增长形式。2024年末全国人口140828万人,比上年末减少139万人,已经连续三年负增长。虽然到2024年我国出生人口反弹,扭转了我国自2017年以来出生人数持续下滑的趋势,出生率也回到2022年水平。但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出生人口回升或许只是“昙花一现”。有专家分析表示,受2024年结婚登记人数下降、育龄妇女数量减少、年轻一代生育意愿普遍低迷等多个因素影响,未来的生育率依然不容乐观。从此前民政部发布的数据看,2024年全国结婚对数为610.6万对,这一数据创下了45年来的新低。而结婚人数下降,最直观的影响就是新生儿出生率降低。因此从总体发展趋势来看,人口负增长在未来仍将是一个长期的趋势。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民政部,观研天下整理
在上述情况下,为支持人口健康发展,国家和地方均出台了生育鼓励政策。国家层面: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明确“制定促进生育政策,发放育儿补贴,大力发展托幼一体服务,增加普惠托育服务供给。”同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明确对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的3周岁以下婴幼儿发放补贴,每孩每年3600元。8月31日之前各地全面开放育儿补贴的申领。地方政府层面:如2025年3月13日,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卫生健康委发布落实《关于促进人口集聚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育儿补贴项目实施细则及服务流程。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辅助生殖行业发展趋势调研与未来投资预测报告(2025-2032年)》显示,辅助生殖技术作为治疗不孕不育的有效手段,能够帮助那些因生育问题而无法自然受孕,“想生而不能生”的夫妇实现生育,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我国出生人口下降的压力,优化我国的人口结构。
因此,随着上述生育鼓励政策的实施,我国辅助生殖市场或将获得新一轮发展的机遇。
与此同时,辅助生殖技术虽然是解决生育难题的‘最后一道防线’,但高昂的费用让许多家庭望而却步。以试管婴儿为例,一个周期的医疗费用约3万至8万元,若需多次尝试,总花费可能突破20万元;促排卵药物、胚胎冷冻保存等附加费用,更让许多家庭“算不清账”。有数据表明,此前患者放弃辅助生殖治疗的首要原因是价格,占比 55.7%。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
对此,为降低患者的经济负担,近几年全国各省市加速把辅助生殖技术纳入医保报销范围。截至2025年7月,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将全面实现辅助生殖技术纳入医保报销范围。预计未来在政策推动下,我国辅助生殖需求释放可期,渗透率或将进一步提升。
政策实施后,多地医院辅助生殖门诊量显著增长:2024年,北京某三甲医院试管婴儿周期数同比增加40%,上海、广东等地增幅超30%。同时,根据国家医保局统计显示,2024年以来,全国辅助生殖技术医保报销人次突破100万,累计减轻患者负担超50亿元。其中,农村家庭、低收入群体受益尤为显著——在部分省份,低保家庭辅助生殖费用报销比例高达90%。
三、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IVF-ET,即试管婴儿)为目前最为应用广泛的辅助生殖技术
辅助生殖技术主要包括人工授精(IUI)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即试管婴儿)两大类。其中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IVF-ET,即试管婴儿)应用最广,包括第一代(体外受精IVF)、第二代(卵细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和第三代(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PGT)。2018年,在中国及美国的辅助生殖服务市场中,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保持约95%的市场份额。
三类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IVF-ET,即试管婴儿)比较
|
|
常规IVF-ET |
透过ICSI进行IVF |
PGD/PGS |
主要适应症 |
患有排卵障碍、排卵期紊乱及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妇女,以及患有少精子症及弱精子症的男性 |
患有无法治愈阻塞性无精子症、严重少精子症及弱精子症的男 |
染色体数目异常或其他结构异常的患者及伴性遗传病携带者 |
|
治疗 |
在体外受孕及胚胎移植(IVF-ET)过程中,来自一对夫妇的卵子及精子会在实验室中一起孵育以形成胚胎。然后将胚胎放入妇女的子宫内,以植入并成功怀孕 |
细胞浆内精子注入法(ICSI)是IVF取卵周期须进行的另一个过程,过程中利用显微操作设备将单个精子注入每个卵子中以辅助受精 |
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PGD)是植入胚胎前进行的遗传学诊断,在某些情况下,是卵母小胞受精前进行的遗传学诊断。胚胎植入前遗传筛查(PGS)是指用于测试胚胎是否出现染色体数目异常的一组技术 |
|
临床现状 |
第一代技术已较为陈旧。其成功率约为20%,较二三代技术更低。 |
受孕成功率可达60%以上,是临床应用最为广泛的辅助生殖技术。 |
技术初步成熟,在提高IVF-ET成功率的同时解决胎儿染色体异常的问题,但渗透率相对较低。 |
|
推出时间(首名婴儿出生时间) |
美国 |
1981年 |
1993年 |
1993年 |
中国 |
1988年 |
1996年 |
2000年 |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WW)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