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业按下暂停键,我国奢侈品线上线下首次同时负增长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奢侈品行业现状深度分析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2025-2032年)》显示,奢侈品被定义为“一种超出人们生存与发展需要范围的,具有独特、稀缺、珍奇等特点的消费品”,其核心特征包括高附加值、非生活必需性及无形价值与有形价值比值高,如高档服装、珠宝首饰、豪华游艇、私人飞机等。
曾几何时,香奈儿的菱格纹、LV的老花图案是都市女性的精神图腾,曾道尽奢侈品作为情感载体与身份符号的双重魔力。然而,2024年的消费市场,却是一场“寒冬”,成为了我国境内奢侈品市场最艰难的一年。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境内奢侈品市场销售额5127亿元,同比下降17%;占全球比重18%,较上年下降4%。
数据来源:要客研究院,观研天下整理
与此同时,2024年也是我国奢侈品线上线下销售额同时下降的一年。2024年,我国线上奢侈品销售额2375亿元,同比下降5%;线下奢侈品销售额2752亿元,同比下降25%。不过,线上销售额占我国奢侈品市场销售额的比重已经达到46%,接近一半。可见当前,我国奢侈品消费线上化趋势明显。预计2025年我国奢侈品市场将首次出现线上消费额超越线下消费额的情况,未来3-5年内,奢侈品线上交易额占比有望突破60%。
数据来源:要客研究院,观研天下整理
从品类来看,2024年腕表的下降幅度最为显著,达到了28%至33%。一方面是因为中国消费者在腕表消费方面变得更加理性,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二级市场上瑞士奢侈腕表价格持续下降,高端腕表的保值能力因此受到威胁。与之相对的,美妆个护品类在市场寒冬中则展现出较强的韧性,尤其是香水、彩妆和超高端护肤品,成为消费者的热门选择。这一现象背后,反映出消费者在经济环境变化下对 “小额奢侈品” 的青睐,以及消费观念向注重情感和感官体验的转变。
根据分析,造成2024年我国奢侈品市场按下暂停键,销售额出现负增长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消费者信心不足。在宏观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增加、资产价格波动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消费者在奢侈品消费上变得愈发谨慎。有数据研究表明,当前,对中国经济复苏持乐观态度的消费者比例已从2023年的83%下滑至55%。曾经作为奢侈品消费中坚力量的VIC客户,在经济下行压力下也开始调整消费策略,将部分资金分散投资于其他保值型资产,奢侈品消费支出相应减少。
二是,经济不确定性使得价格敏感度日益凸显。50%的受访者表示近期涨价导致其减少奢侈品购买频率,54%的受访者在购买前会主动比价或寻找折扣。这种价格意识催生了“平替品”(低价奢侈品仿制品)的流行,48%的受访者曾购买此类商品,47%表示未来会考虑购买。而这种情况下,使得我国奢侈品假货市场爆发,2024年这一市场场规模已经达到约2000亿元。
三是,房地产市场的持续调整、就业市场的不确定性以及关税带来的通胀压力,共同塑造了消费者的“防御性消费心态”。64%的受访者表示倾向于比过去两年存更多的钱,主要动机包括健康生活方式、为未来大额消费储备、养老储备和子女教育。
四是,出境游的复苏使得消费外流加剧。2024年,约40%的奢侈品消费发生在境外,特别是亚太地区和欧洲。目前中国消费者在欧洲市场的奢侈品消费额已恢复至2019年水平的50%左右,而在亚太地区这一比例更是高达120%。其中,日元持续贬值带来的汇率优势,极大地激发了中国消费者赴日购买奢侈品的热情。有40%的受访者首选日本购买奢侈品,较2023年的8%大幅增长。这种消费外流现象不仅对内地奢侈品市场的销售额造成了直接冲击,还改变了消费者的购买习惯和市场格局。2024年,中国人境外奢侈品消费额达到5063亿元,同比增长17%,在中国人全球奢侈品消费占比由2023年的42%提升到49%。
数据来源:要客研究院,观研天下整理
二、市场遇冷下,各大奢侈品集团业绩分化明显
与此同时,全球政治经济不确定因素更多,整体消费疲软,使得全球奢侈品整体放缓。据国际咨询公司贝恩相关报告显示,奢侈品市场的客户群首次出现萎缩,全球奢侈品消费者从2022年的4亿人减少至2024年底的3.5亿,流失约5000万名客户。报告还指出,2024年全球奢侈品消费总额约为1.48万亿欧元,按当前汇率计算,同比下降1%-3%。而虽然要客研究院发布的报告显示,2024年全球奢侈品消费额较2023年有所增长,但也仅3%。预计2025年仍将是奢侈品行业比较艰难的一年,虽然全球奢侈品将在消费升级驱动下仍然会保持个位数增长,但估计仍在3%左右。
受市场寒潮来袭影响,各大奢侈品集团业绩分化明显。一方面,部分奢侈品头部公司业绩出现大跳水。如世界三大奢侈品集团之一的历峰集团(Richemont)发布2025财年(2024年4月至2025年3月)报告显示,其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至214亿欧元,但营业利润同比下滑1%至37.6亿欧元,亚太市场成为业绩重灾区,营收同比下降13%。
法国奢侈品巨头路威酩轩集团(LVMH)在2025年上半年表现不佳,其营收为398.1亿欧元,较去年同期下滑4%;经常性营业利润下滑15%至90.1亿欧元。同时,净利润也大幅下滑22%,降至57亿欧元。这一组数据凸显出LVMH在奢侈品行业中的成本压力与盈利能力所面临的严峻挑战。
开云集团同样遭遇困境,其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76亿欧元,同比大幅下降16%;营业利润大跌38.7%,至9.69亿欧元;营业净利润也出现显著下滑,同比大幅下降46%。从品牌看,Gucci作为开云集团的收入支柱和核心品牌,其持续低迷的状态对集团的整体业绩产生了重大影响。上半年,古驰营收同比骤降26%至30.27亿欧元,其中第二季度营收约为14.56亿欧元,同比降幅更是达到27%,而这已是古驰连续6个季度销售下滑。从区域市场来看,上半年开云集团在亚太地区(不含日本)的收入降幅最为显著,达到了21%;其次是日本市场,降幅为20%;而西欧地区和北美地区则分别减少了13%和12%。
另一方面,爱马仕、普拉达集团继续保持业绩稳健。例如2025年上半年,爱马仕合并收入为80.34亿欧元,按固定汇率计算同比增长8%,按当前汇率计算同比增长7%,所有地区均实现增长;营业利润增长5.7%至33.3亿欧元,尽管受到货币对冲的负面影响,营业利润率仍达到41.4%,而2024年6月底为42.0%。爱马仕表示,这样的营业利润率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不过财报显示,爱马仕的归母净利润从23.7亿欧元降至22.5亿欧元。
另外2025年上半年,普拉达(Prada)集团净收入同比增长9%达到27.4亿欧元,利润率较2024年同期持平。旗下规模较小但扩张迅速的品牌缪缪(Miu Miu)助力其扭转困局,零售额同比增长49%。
三、中国消费者依然是全球奢侈品消费的最重要力量,但其相对影响力正在减弱
当前,中国消费者依然是全球奢侈品消费的最重要力量,但其相对影响力正在减弱。2024年全球奢侈品消费额28049亿元,其中中国人奢侈品销售额实现10107亿元,占比达到36%,不过较2023年下降了2%。
数据来源:要客研究院,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要客研究院,观研天下整理(WW)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