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从国际商品市场看铁矿石价格走向

2007年度国际铁矿石价格谈判日益临近,铁矿石价格再次成为关注焦点,国内外机构纷纷做出预测,涨跌各执一词。而目前国际商品期货市场走势对分析2007年度铁矿石价格走向有很大的借鉴作用。



  今年下半年以来,石油、有色金属等大宗商品价格一改牛市冲天的走势,出现了大幅震荡盘落:国际石油期货价格摸高78.40美元/桶后,连续大幅下跌,击穿了60美元的大关;LME三个月期铜自本年度5月份从8800美元/吨高点回落,一度下滑至6400美元左右,随后止跌反弹,回到7100-8100美元区间内反复振荡;而氧化铝价格回落至3000元/吨的水平以下,较4月底5650元已下降近五成。



  如何认识这一轮商品牛市特征?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认为,本轮大宗商品价格的大幅上涨与全球数年宽松的货币环境密切相关,利率政策对资金面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主导了大宗商品价格走势。摩根士丹利经济学家谢国忠近日撰文指出:“直到三年前,中国的需求都可能是商品价格的驱动因素。但2003年后期的商品市场金融投资潮,改变了这个动力。商品市场上的金融投资总额,可能达到了中国年度进口总量的四倍。来自中国的强劲需求,以及商品市场上激增的金融投资,背后有一个共同的原因,那就是宽松的货币环境。”



  有关研究表明,从经济增长、流动性与商品价格的关系看,全球经济在2002年走出低谷后,2003年、2004年加快,2005年有所回落,进入2006年后,全球经济增长率开始减缓。同时,商品牛市在2001年底启动,2005年下半年后加速。而流动性方面,9.11事件后,美联储基准利率猛降,到2002年初降至历史性最低的不足1%,实际利率则从2001年的1%,降到2002年的0,2003年、2004年的-1.2%,2005年加息开始后,实际利率仍为负数。直到今年提高到目前的5.25%后,实际利率约为2%。



  宏观经济、流动性在2002年、2003年、2004年均同商品市场的表现是一致的。但2005年,宏观经济增速减缓,流动性仍然宽松(实际利率为负),而商品市场暴涨;进入2006年5月后,宏观经济继续向好,但流动性收紧(加息后实际利率为正),商品市场开始大规模调整。



  宏观经济的增长能够增加对商品的需求,流动性直接推动水平价格的升高。就目前本轮商品牛市的情况看,流动性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并富集了大量投机泡沫。以石油为例,据海外研究机构估算,在每桶70美元的油价中,至少包含30美元过剩的流动性。



这就澄清了广为流传的一种误解——商品价格的大幅上扬是由于中国、印度等国家的快速发展提高了原材料需求所致。事实上货币的过量供给才是决定性因素,需求充其量只是推波助澜。



  对于商品期货市场未来走势,市场观点逐渐趋向一致:不论后市是转入宽幅震荡还是进入熊市,这轮大牛市基本宣告结束。使商品牛市止步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中美经济增长开始降温。最近美国公布的一系列经济数据显示,美国经济增长已经放缓。美国是世界经济的火车头,其经济经增长放缓,将使全球主要经济体都受到影响,尤其是以出口为导向的中国经济也会受到影响。再加上中国全面紧缩的调控政策也将逐渐显示效果,经济降温也是必然。二是各国央行提高利率,流动性降低,在流动性紧缩的影响下,主要商品的价格震荡走低。



  目前主流看法是,石油价格将在每桶40美元至60美元的区间进行盘整,并跟随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上行或下行。对于金属价格走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最新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认为,过去3年多的商品牛市将难以持续,从中长期(5年左右)来看,金属价格平均将下跌45%,结束自2002年开始的一个周期。



  综合以上观点和事实,我们可以得出两点结论:一是中国因素并非是所谓国际商品价格暴涨的“罪魁祸首”,只能说是本轮牛市的驱动因素之一,货币的过量供给才是牛市的主导因素。二是商品牛市基本宣告结束,投机泡沫开始破裂。



  再来看铁矿石市场。作为国际市场主要的初级商品之一,在相同的市场背景下,铁矿石价格走势如出一辙,涨势如虹。同2002年相比,2006年长期协议价格上涨了164%,其中是否有投机泡沫,回答是肯定的。2006年长期协议价格上涨19%,就是铁矿巨头无视铁矿石市场供不应求状况已经结束的事实,凭借寡头垄断市场地位并充分利用国际商品市场的牛市气氛,一味炒作中国因素的结果。尤其需要指出的是,如果说石油、有色金属在一路飞涨过程中,下游用户还可通过期货工具避险的话,那么中国钢铁业面临铁矿石价格上涨时却毫无腾挪躲闪的机会,被铁矿巨头结结实实地敲了一竹杠,可谓教训深刻。在股票市场,投资者开始扭转对矿产类上市公司的牛市操作思维,未来预期看淡。在澳大利亚股票市场,必和必拓、力拓公司股票价格风光不再,走出了与大势背离的走势,同五月份最高价格32和88澳元相比,下跌幅度均超过了20%,而S&P/ASX 200指数同期下跌幅度仅为2.5%。



  因此在国际大宗商品牛市业已结束、中国因素日趋淡化的大背景下,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铁矿石价格若想一枝独秀恐怕是难上加难,其未来走势应当是回归到市场供需关系决定商品价格的主线上,铁矿石价格下调再所难免。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锑已成全球重要战略资源 阻燃剂用占比最大 光伏领域发展带来需求新增长极

锑已成全球重要战略资源 阻燃剂用占比最大 光伏领域发展带来需求新增长极

全球锑资源主要分布在中国(29.7%)、俄罗斯(15.5%)、玻利维亚(13.8%)、吉尔吉斯斯坦(11.5%)等国家,主要分布于环太平洋成矿带、中亚成矿带和地中海成矿带。根据USGS数据,从储量上看,2024年全球锑储量225.5万吨,其中中国储备量占世界第一,达67万吨,占比29.7%,俄罗斯、玻利维亚、吉尔吉斯斯

2025年08月06日
出口管制下金属锗战略地位愈加明显 价格波动剧烈促使企业转型升级

出口管制下金属锗战略地位愈加明显 价格波动剧烈促使企业转型升级

从全球金属锗产量来看,中国无疑是全球最大的金属锗生产国,近年来中国金属锗的产量均保持在65%以上,同时产量占比在2023年达到最高,占比超过68%,2024年产量占比有所回落。

2025年08月02日
中国成全球铝供应核心 新能源汽车轻量化抬升铝型材需求 拉动电解铝行业增长

中国成全球铝供应核心 新能源汽车轻量化抬升铝型材需求 拉动电解铝行业增长

电解铝下游应用领域,以建筑、电子电力、交通运输为主,占国内电解铝消费量的65%-70%。随着电解铝下游建筑行业回暖,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光伏需求高速增长,对电解铝的需求拉动更为明显。

2025年06月17日
全球稀贵金属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国产企业与国际巨头差距正不断缩小

全球稀贵金属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国产企业与国际巨头差距正不断缩小

近年来,全球稀贵金属市场规模持续扩大。2024年全球稀贵金属市场规模已达到较高水平,并预计2025年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新能源汽车、风电、光伏等领域对锂、钴、镍等金属的需求激增。同时,电子、航空航天等高科技产业对稀贵金属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2025年06月16日
航空航天领域加速发展  拉动高温合金需求增长

航空航天领域加速发展 拉动高温合金需求增长

铁基高温合金的组织不够稳定,因而抗氧化性能比较差、高温强度不足,是中等温度(600-800°C)条件下使用的重要材料,且因合金成分比较简单,成本较低。而钴基高温合金的基体钴是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缺钴,使得其发展受到限制。

2025年05月26日
我国金属钙行业:高端产品供需失衡 高纯钙市场占比持续提高

我国金属钙行业:高端产品供需失衡 高纯钙市场占比持续提高

近年来我国金属钙行业市场规模波动较大,主要原因在于金属钙市场价格振幅较大,2022年金属钙市场规模增长至近年来最高,达到79.97亿元,之后有所下滑,2024年为62.03亿元。

2025年05月12日
新能源汽车、新型储能产业带动 稀土行业可挖掘空间大 高端产品需求持续增长

新能源汽车、新型储能产业带动 稀土行业可挖掘空间大 高端产品需求持续增长

全球稀土行业正在加快各自的发展步伐,美国、欧盟、日本等国均将稀土视为占领高科技制高点的关键战略材料。为促进供应链更加多元化,各国相继发布相关政策及资金补助计划,加快相互间合作。2024年全球稀土行业市场规模约为141.30亿美元。

2025年05月07日
我国超细氢氧化铝行业产销率维持在95%以上 市场寡占性格局凸显

我国超细氢氧化铝行业产销率维持在95%以上 市场寡占性格局凸显

近年来,我国超细氢氧化铝行业的供应规模保持快速增长态势,2019年国内产量为64.72万吨,2023年已经达到138.08万吨,较2019年翻了一番。

2025年02月21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