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钢铁工业节能潜力分析

        内容提示:在钢铁生产的高温物料流程中,各种工业炉窑的热效率均低于70%。五个中高温平台保温设施不完善,大量热能散失; 五个降温期中有三个降温过程的绝大部分热量未回收,两个过程的热量进行了回收; 其中焦炭的热量通过CDQ 得到了有效回收,而烧结矿、球团矿热回收效率低,冶金渣的热量几乎未进行有效回收。整个流程中近70%的能源处于散失状态。

        中国钢铁工业的节能降耗发展历程,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每15 年出现一次周期性变化,每次的能耗曲线均呈“滑梯式”下降走势。第一个15 年,主要着重第一、二载能体的工序节能、单体设备节能;第二个15 年,主要着重以流程优化为主的系统节能,包括连铸、喷煤、一火成材等新工艺,以及淘汰落后工艺及装备,采用能源的“梯级利用、高效转化”等措施; 分析下一个15 年应是能源高效转化,能量流beplay下载软件 调控、集成匹配优化,以能源价值最大化为目标的能源结构、用能方式系统优化的新阶段。

        2012-2016年中国钢铁行业市场调研与投资战略咨询报告

        我国钢铁企业流程节能潜力分析:

        在钢铁生产的高温物料流程中,各种工业炉窑的热效率均低于70%。五个中高温平台保温设施不完善,大量热能散失; 五个降温期中有三个降温过程的绝大部分热量未回收,两个过程的热量进行了回收; 其中焦炭的热量通过CDQ 得到了有效回收,而烧结矿、球团矿热回收效率低,冶金渣的热量几乎未进行有效回收。整个流程中近70%的能源处于散失状态。

        从能源转化功能的角度,系统分析钢铁流程中的能量流代谢过程,可以发现能源利用的潜力依然很大: 冶金生产过程中消耗的有效能量仅占28. 3%,而转化为余热余能的占71. 7%,达到14. 34GJ /t,折合490kgce /t。过去,国内钢铁企业关注工序能耗的下降,特别是一、二类载能体单耗的下降,也关注了过程余热余能的回收利用,但在余热余能的高效转化、余热余能回收的高效利用方面关注度不够,潜力依然很大。

        据对国内20 家有代表性的钢铁企业余热余能资源回收利用情况进行调查,2005 年这些企业余热资源平均回收率为25. 8%,其中产品显热回收率为50. 04%, 烟气显热回收率为14. 92%,冷却水的显热回收率只有1. 90%,各种渣的显热回收率仅为1. 59%。而国外先进国家对余热余能资源( 包括副产煤气) 的回收率已达到90%以上,如日本新日铁达到了92%。

        分析影响节能的主要因素包括以下几点:

        ( 1)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关注钢铁流程中产品形成技术的开发和主流程的资源保证及管理,而较忽视产品形成过程中能质转化价值及技术的开发和管理,忽视能质转化及传递、使用过程的耦合匹配。恰恰是这些能质转化技术直接涉及资源、能源的高效利用和转化,因而造成过程运行成本高、效率低、污染重,其实质是资源、能源的流失。

        ( 2) 钢铁流程各生产工序基本上都是余热余能的阈值工序,在工序无热“阱”,工序回收的余热余能效率低,且数量不足。

        ( 3) 钢铁企业余热余能资源载体多样、分布分散、衰变快、不可储存、稳定性差、数量和质量差别大,集中回收利用难度大。

        ( 4) 钢铁企业传统的余热余能回收方式忽视回收能的质量,以低参数热风、热水、蒸汽等为工质,回收效率低,且受能量品质低、衰变快、不稳定、用户不匹配等因素影响,能源利用效率低,甚至造成回收后又放散的无效状态。

        ( 5) 钢铁企业以钢铁产品生产为主的工艺,能量指标体系设置裕度大,指标优化技术落后,能量输送、转化、使用时耗损大,缺少集成优化beplay下载软件 控制手段。

        ( 6) 余热余能回收利用的理论研究滞后,能源高效利用、转化的关键装备技术、工艺技术和管理技术依赖进口,缺乏集成创新。回收热能贬值严重、能效低,甚至还有大量高、中、低品位余热余能尚没有形成有价值回收利用的手段。

        ( 7) 钢铁企业中焦炉煤气、高炉煤气、转炉煤气均是优质化工合成原料,并且作为副产物其成本较低。钢铁企业化工合成功能有待深度开发,并可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新价值和资源。

        我国钢铁企业在用能结构、用能管理方面还存在很大潜力,主要表现在:

        ( 1) 钢厂用能以煤炭为主,占83. 49%,大量使用蒸汽作为传热介质,导致过程能量损失严重。如某钢铁企业使用蒸汽状况: 每年产生及消耗蒸汽500 余万t,折合55 万tce; 其构成为0. 8 ~ 1. 35MPa 占22%、0. 5 ~ 0. 8MPa 占37%、0. 3 ~ 0. 5MPa 占28%、小于0. 3MPa 的还有13%。从蒸汽管网1. 4MPa 到用户通过减压降至0. 5MPa,火用损失达12. 8% 以上。可见能源转化效率低、使用效率低,优化提高能效的潜力巨大。

        ( 2) 钢厂在能源介质配置、转化、使用、回收再利用等环节,大量存在能量、能质、能级用户不匹配和高质低用、低质不用的问题,远未实现“分配得当、各得所需、温度对口、梯级利用”。存在的问题包括: 高品质蒸汽节流减压为低品质蒸汽使用,用燃气干燥物料,用高品质燃气烘烤,焦炉煤气与高炉煤气混合用于工艺加热,蒸汽喷射抽真空精炼,水淬高温炉渣,高温烟气湿法除尘等。

        ( 3) 能源流远未实现“动态、有序、高效”运行。能量流从“无序”到“有序”,管理潜力很大。并且工艺过程指标裕度大,转化效率低、回收能质低、用户不匹配,系统能效潜力很大。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取向硅钢行业:双碳目标下高端取向硅钢需求持续增长 市场呈寡头垄断格局

我国取向硅钢行业:双碳目标下高端取向硅钢需求持续增长 市场呈寡头垄断格局

我国取向硅钢行业经过多年发展,已经有了不小的规模,行业内头部企业依靠钢铁集团的发展,取得了十足的进步,产业规模持续扩大,截止2024年我国取向硅钢市场规模约为334.67亿元。

2025年08月25日
锑已成全球重要战略资源 阻燃剂用占比最大 光伏领域发展带来需求新增长极

锑已成全球重要战略资源 阻燃剂用占比最大 光伏领域发展带来需求新增长极

全球锑资源主要分布在中国(29.7%)、俄罗斯(15.5%)、玻利维亚(13.8%)、吉尔吉斯斯坦(11.5%)等国家,主要分布于环太平洋成矿带、中亚成矿带和地中海成矿带。根据USGS数据,从储量上看,2024年全球锑储量225.5万吨,其中中国储备量占世界第一,达67万吨,占比29.7%,俄罗斯、玻利维亚、吉尔吉斯斯

2025年08月06日
出口管制下金属锗战略地位愈加明显 价格波动剧烈促使企业转型升级

出口管制下金属锗战略地位愈加明显 价格波动剧烈促使企业转型升级

从全球金属锗产量来看,中国无疑是全球最大的金属锗生产国,近年来中国金属锗的产量均保持在65%以上,同时产量占比在2023年达到最高,占比超过68%,2024年产量占比有所回落。

2025年08月02日
中国成全球铝供应核心 新能源汽车轻量化抬升铝型材需求 拉动电解铝行业增长

中国成全球铝供应核心 新能源汽车轻量化抬升铝型材需求 拉动电解铝行业增长

电解铝下游应用领域,以建筑、电子电力、交通运输为主,占国内电解铝消费量的65%-70%。随着电解铝下游建筑行业回暖,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光伏需求高速增长,对电解铝的需求拉动更为明显。

2025年06月17日
全球稀贵金属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国产企业与国际巨头差距正不断缩小

全球稀贵金属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国产企业与国际巨头差距正不断缩小

近年来,全球稀贵金属市场规模持续扩大。2024年全球稀贵金属市场规模已达到较高水平,并预计2025年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新能源汽车、风电、光伏等领域对锂、钴、镍等金属的需求激增。同时,电子、航空航天等高科技产业对稀贵金属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2025年06月16日
航空航天领域加速发展  拉动高温合金需求增长

航空航天领域加速发展 拉动高温合金需求增长

铁基高温合金的组织不够稳定,因而抗氧化性能比较差、高温强度不足,是中等温度(600-800°C)条件下使用的重要材料,且因合金成分比较简单,成本较低。而钴基高温合金的基体钴是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缺钴,使得其发展受到限制。

2025年05月26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