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0年我国维生素类产品出口情况分析

  2010年,我国维生素类产品出口数量为19.5万吨,同比增长33.5%,出口金额为23亿美元,同比增长11.3%。对比来看,2010年维生素类产品出口数量增加了33.5%,出口平均价格同比下降了16.6%。这是维生素类产品价格连续四个景气年之后的首次下降,降幅明显,在整个原料药出口中也属罕见。资料显示,2009年我国维生素类产品出口价格与2010年同期相比,走势较为平稳,出口平均价格为14.15美元/公斤,同比上涨2.66%。

  大品种出口价下降 小品种出口价回升
  维生素类产品价格景气下降,主要原因是受累于两大支柱产品维生素C和维生素E价格下降。2010年,维生素C出口数量增长46.8%,出口单价下降31.3%;维生素E出口数量增长30.6%,出口单价下降3.3%。

  提起维生素C,应该说它不仅是我国维生素出口行业的骄傲,也是我国整个医药出口产业的骄傲。目前全球维生素C生产厂除DSM苏格兰厂一家外,其他的均集中在我国。

  我国生产的维生素C绝大部分用于出口,占据国际市场90%的份额,而且这部分市场需求刚性、需求量逐年增加。2008年底,当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经济衰退并给我国出口带来巨大冲击时,维生素C出口却一枝独秀,出口金额翻番,出口价格增长82%。维生素C行业由此进入高景气周期,并持续到2009年全年度。

  中国维生素行业“十一五”回顾及“十二五”规划投资分析及预测报告

  于是乎,各地的扩建、再建项目林立,导致产能迅速膨胀。据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发布的维生素C行业调查显示,由于一些地方违规审批和建设新增维生素C产能项目,导致中国维生素C行业产能过剩严重,将超出全球需求近一倍。已建、在建和拟建维生素C生产能力合计超过8万吨,估计2010年底维生素C产能将接近18万吨,2012年将超过20万吨。而全球维生素C市场需求量只有12万吨左右。由此看来,在2010年医药行业出口出现量价齐升的大好局面时,维生素C产品出口表现大相径庭,出口价格持续下降的原因也就一目了然。

  相比之下,维生素E的情况要好得多。维生素E位居维生素类产品出口排名第二,国内主要生产厂商是浙江医药股份和浙江新合成,占有国际市场份额的40%。由于维生素E技术工艺难度较大、合成反应步骤较多,再加上中间体渠道限制、资金投入大等行业准入壁垒,因此,虽然景气度与维生素C一样备受关注,但目前还没有新竞争者进入,产业集中度较高、市场供需基本平衡。

  此外,一些小品种如维生素B12和维生素B2,出口价格有不同幅度回升,分别为96.3%和8.5%。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维生素B12。据海关统计显示,2010年维生素B12出口总量下降了34.2%,主要因为饲料级B12出口数量大幅减少,同比下降了45.4%;出口价格为27.7美元/公斤,同比增长了100.2%。不过,从分类来看,氰钴胺及其衍生物出口数量还是同比增加了21%,出口价格为2817.7美元/公斤,同比增长7%。

  主流仍是欧美和亚洲 出口量价冰火两重天
  2010年,我国维生素类产品出口到132个国家和地区,较2010年增加了8个新兴市场。欧盟、北美洲和亚洲依然是我国出口的主要市场,比重高达90.2%。我国对这三大主流市场的出口数量同比增长均超过27%,分别为欧盟增长39.2%、北美洲增长27.4%、亚洲增长27.8%。

  在市场需求方面,亚洲市场需求已经是十几年保持持续增长,出口金额占比较2010年增加了1.3%。欧盟、北美洲市场继2009年负增长之后,出口数量出现较大幅度反弹,同时这两个市场出口金额占比较2010年也有不同增加,分别为1.1%和0.1%,说明其需求正在恢复中。

  2010年维生素类产品出口前十大目的国分别为美国、德国、荷兰、日本、比利时、印度、韩国、巴西、泰国和新加坡。与2009年相比,仅为排名次序上略有不同。2010年我国对上述十国出口数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增幅较大的有德国、印度和泰国,增长幅度分别为59.4%、42.3%和45.3%;增幅相对较小的是日本,但也在13%以上。这充分说明维生素类产品市场格局没有改变,主流市场需求依然强劲。

  作为新兴市场的智利、俄罗斯成长性良好,出口增幅均在100%之上。

  相对于数量的增长,出口价格却是清一色的下降趋势。价格跌幅较少的是荷兰和新加坡,仅有3个百分点。跌幅较大的是德国、日本和巴西,均在20%之上。

  产业集中度高 前十企业比重占六成
  目前,我国维生素企业已在多个维生素细分市场上取得了生产技术优势和国际竞争优势,基本上几家企业的单项维生素品种就占据全球的大部分市场份额,产业集中度非常高。

  2010年,仅杭州鑫富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一家出口维生素B5的比重就高达72.6%,湖北广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出口维生素B2的比重也在70%以上。其他单项维生素产品出口金额前十位的企业所占比重也均在86%~96%之间。

  2010年,维生素类产品出口企业有827家。其中,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石药集团维生药业(石家庄)有限公司、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东北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淄博鲁维食品生物有限公司、华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江山制药有限公司、浙江新维普添加剂有限公司、上海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服务贸易有限公司、帝斯曼维生素(上海)有限公司等位列出口金额前十名。上述十家企业出口金额之和占我国维生素类产品出口总额的比重高达63.4%。

  在出口企业性质构成方面,国有企业、三资企业和民营企业出口金额占比分别为37.6%、35%和27.3%。在排名前十的企业中,有4家国有企业、5家三资企业和1家民营企业。

  众所周知,维生素类产品广泛用于医药、食品添加、饲料添加、美容等领域,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而呈现出市场需求加大的趋势,大约有每年5%的递增。虽然维生素市场的需求始终向好,但容量依然有限。以目前国内原料药的情况,罕有品种是真正的供不应求,大部分产品即使因为厂家供应不足造成短期货源紧张,也很快会得到补充,2010年维生素C遭遇滑铁卢就是很好的例证。当新增产能还未真正生产出来的时候,一系列的扩产、投产消息已经让市场闻风而一落千丈了。可以说,产能过剩而造成国内企业间低价竞争,始终困扰着包括维生素在内的所有原料药出口企业。国内原料药通常长期在谷底徘徊,偶尔奇峰突起也难持久,形成了一个怪圈。有资料表明,目前我国整体出口正接近临界线,出口价格竞争力上升空间已经十分有限。

  可喜的是,政府有关部门已经开始加大力度开展制理淘汰过剩落后产能的工作。展望2011年的维生素市场,将受到国际市场变化、产品行业集中度、国家政策法规等诸多方面的影响,动态走势如何必将成为业内人士关注的焦点。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生物医药行业“加速跑” 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我国生物医药行业“加速跑” 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我国生物医药市场的竞争格局呈现出日益激烈的态势,同时伴随着市场集中度的逐步提升和区域发展的不均衡性。大型企业凭借其强大的研发能力、生产规模、品牌影响力和资金实力,在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并通过持续的创新和并购整合,不断扩大市场份额。

2025年10月23日
我国零售药房发展缓慢,医疗体系改革驱动行业走向平台化发展

我国零售药房发展缓慢,医疗体系改革驱动行业走向平台化发展

药品销售额在公立医院终端、零售药店终端和公立基层医疗终端市场份额分别为61.2%、29.5%和9.3%,零售药店终端市场份额呈逐年上升趋势。具体来看,城市公立医院、县公立医院、实体药店、网上药店、城市社区卫生中心、乡镇卫生院市场份额分别为46.07%、15.18%、25.82%、3.51%、4.66%、4.76%。

2025年10月10日
我国维生素K3‌‌‌行业处稳定增长阶段 原材料供应紧张、出口增加拉升下价格波动较大

我国维生素K3‌‌‌行业处稳定增长阶段 原材料供应紧张、出口增加拉升下价格波动较大

随着我国国内企业规模、技术的扩展,头部企业通过全流程合成技术实现中间体自给率超90%,废水处理成本降至行业1/3,综合成本较海外低40%。兄弟科技收购南非铬矿,实现从原料到成品的全产业链贯通,生产成本降低15%。近年来,由于上游原材料价格波动以及需求变化维生素K3‌‌‌价格波动较大,行业的毛利率也大幅波动。

2025年10月09日
我国医学计量市场发展迅速 外资品牌占据高端市场 本土企业快速崛起

我国医学计量市场发展迅速 外资品牌占据高端市场 本土企业快速崛起

医学计量行业的下游为医学装备,近年来我国医学装备市场规模快速增长,2024年我国医学装备行业市场规模达到1.35万亿元,2025年上半年达到0.74万亿元。医学装备市场的快速增长,为医学计量行业发展提供了增长动力。

2025年09月26日
中国护工行业市场规模稳步增长 但现有专业护工人员缺口仍巨大

中国护工行业市场规模稳步增长 但现有专业护工人员缺口仍巨大

另外,我国护工服务收费仅为护工成本的10%左右,远低于实际人力成本。护工是典型的现代服务业,既涉及个人消费服务,亦涉及公共服务,这些数量巨大的缺口意味着全新的产业机会。近年来我国护工行业市场规模持续增长,在2024年达到589.32亿元。

2025年09月24日
我国(IVD)体外诊断行业已经历从产品引进到自主生产 生化诊断为最成熟细分领域

我国(IVD)体外诊断行业已经历从产品引进到自主生产 生化诊断为最成熟细分领域

生化诊断试剂主要是针对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糖尿等疾病的诊断试剂,能够满足终端客户的各种生化检测需求。我国生化诊断产业起步较早,是体外诊断试剂行业中最为成熟的细分领域,生产厂商超过200家,销售试剂品种超过2000种,并且国内约70%的市场份额被国产品牌占据。

2025年09月03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