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2年我国环保型油墨市场预测

       内容提示:油墨在2011年的使用总量还未统计出最终数据,但预计增幅在10%左右,到2012年,其生产总量将仍旧保持这种稳步增长的态势,并呈现出朝着绿色环保方向发展的特点。从生产总量上看,传统胶印用油墨依然是产量最大的墨种,虽然环保油墨在用量上与传统油墨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但是其减少污染排放的特性令其有着很快的市场占有速度。袁建湘预测,随着参与绿色印刷资格认证企业数量的增多,2012年环保型油墨的应用量肯定会有大幅度的提升。

       在生产中用量较大的三大印刷用耗材是油墨、版材、纸张。中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协会印刷器材分会秘书长袁建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预测,2012年三大耗材的使用量将会持续稳步增长,并且呈现两大发展主题,一个是环保型绿色材料使用量的增长,另一个就是耗材技术水平的提升。那么三大印刷器材在2012年将会描绘出怎样的发展路线?记者就此采访了业内专家。

 
  油墨:环保型油墨用量将大幅上升
 
  据袁建湘介绍,油墨在2011年的使用总量还未统计出最终数据,但预计增幅在10%左右,到2012年,其生产总量将仍旧保持这种稳步增长的态势,并呈现出朝着绿色环保方向发展的特点。从生产总量上看,传统胶印用油墨依然是产量最大的墨种,虽然环保油墨在用量上与传统油墨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但是其减少污染排放的特性令其有着很快的市场占有速度。袁建湘预测,随着参与绿色印刷资格认证企业数量的增多,2012年环保型油墨的应用量肯定会有大幅度的提升。
 
  市面上的环保型绿色油墨品种也越来越多元化,表现比较突出的新产品有水性油墨,还有体现出植物油将取代矿物油趋势的大豆油墨。同时,国家的有关政策对有机挥发物的排放提出越来越严格的要求,生产厂家也开始注重降低含苯的传统油墨的生产。
 
  袁建湘认为,从国内的需求来看,目前国内的油墨生产厂家的生产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基本满足现今市场需要。目前国内油墨企业中,年产量在1万吨以上的企业有11家~12家,知名的有叶氏油墨集团有限公司、天津东洋油墨有限公司、杭华化学油墨有限公司、浙江新东方油墨有限公司、浙江永在化工有限公司、上海牡丹油墨有限公司等。其中,各个生产企业都在大力推广绿色环保油墨,据了解,天津东洋油墨有限公司生产的环保型油墨已占到其总产量的20%以上,而广东天龙油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则以生产水性环保油墨为主。据《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了解,苏州市博来特油墨有限公司作为新兴的专门生产绿色油墨的厂家正在很积极地进行市场推广,其开展的“新一代无甲醛、无酚醛绿色胶印油墨”项目在2011年荣获了全国印刷行业百佳科技创新成果奖。
 
  版材:数字化技术引领版材市场格局变化
 
  袁建湘介绍说,中国作为版材的生产大国,其生产量将在2012年保持平稳增长。但受到数字印刷的影响,版材产量的增长速度其实在放缓,预计2011年和2012年其生产总量的增长较2008年和2009年的增长速度会有所下降。版材品种中发展最快的要数CTP版材,其总量和PS版材的生产总量呈现出此消彼长的态势。他预测,在2012年CTP的装机增长量将会同2011年基本持平。CTP版材的消耗在2012年将继续维持2011年的发展速度。
 
  谈到CTP版材发展如此快的原因,袁建湘认为,一是国内版材制造企业的生产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随着国内企业对CTP设备和版材生产能力从无到有,质量从低到高,生产企业的数量也越来越多,产量也在迅速上升。二是国际铝银价的大幅上扬,制版胶片的价格提高了60%~70%,印刷企业要核算一下,一张PS版材加一张胶片的价格与CTP版材的价格孰高孰低了。虽然引进CTP要一次性投资上百万元,但从长远看,不但节省了中间环节流程,缩短了生产时间,价格还下来了,何乐而不为?这就成为促使CTP发展快的外因。
 
  在版材的生产企业逐渐地顺应数字化技术发展需要进行调整的背景下,袁建湘介绍,规模较大的版材生产企业在竞争中的优势越来越明显,其技术研发方面的优势、资金的优势、产量大引发的成本优势等令其销售情况越来越好、市场占有率越来越高。反之,中小型生产企业特别是小型企业由于技术水平低下,则步履维艰、勉强维持着生计。
 
  纸张:淘汰落后产能加强结构调整
 
  2012年造纸产业将继续面临结构调整、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产能的压力,中国造纸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赵伟近日表示,2011年全国国内造纸行业的生产和销售会保持基本平稳状态,预计2011年全年纸及纸板生产总量约为1亿吨,增长幅度将在7%左右,2012年生产量增长将会基本保持2011年的增速。在总量增长的情况下,就具体纸种来看,中国设备及器材工业协会印刷器材分会高级工程师夏丽峰在接受《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采访时认为,各纸种中印刷用纸量仍旧会增长,新闻纸用量或许会出现波动,包装印刷用纸量也会大幅增加。
 
  根据对生产量和进出口量的分析,赵伟预测,2011年全年国内表现消费量约9800万吨,出口量大于进口量的局面仍旧继续,其中出口总量会有所增加,进口总量会略有减少。预计这一走势2012年可能还会持续。赵伟认为,出口量的增加主要缘于国内生产总量的增长和产品品质的提高及品种的增多,我国多数产品生产量已基本能够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同时,国内多数产品产能近年来增长较快,企业生产规模越来越大,为谋求产销平衡,在增大生产量的同时也加大了产品出口,这就造成了我国纸张产品的出口量近年不断增加。
 
  近年众多造纸名企纷纷投建生产线,在产能增加的同时,也预示着2012年纸张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如APP中国旗下的海南金海浆纸业有限公司、山东华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山东晨鸣纸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公司铜版纸生产线相继投产,产能逐步释放。
 
  赵伟认为,目前我国造纸行业总体水平还不够高,需通过优化结构、提升改造,淘汰落后产能,增强新产品开发能力,在技术、管理、成本控制等方面练好内功,实现造纸工业由数量主导型向质量、效益主导型转变。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润滑油添加剂行业:重负荷发动机油为最大应用市场 四家国际企业主导全球市场

润滑油添加剂行业:重负荷发动机油为最大应用市场 四家国际企业主导全球市场

从市场占比来看,全球润滑油添加剂市场主要被路博润(美国)、润英联(英国)、雪弗龙奥伦耐(美国)、雅富顿(美国)四家国际企业主导,占比分别为34%、23%、18%、10%,合计达到了85%。

2025年04月30日
我国有机硅行业:建筑为最大应用领域 市场企业集中度高 合盛硅业产能占比最大

我国有机硅行业:建筑为最大应用领域 市场企业集中度高 合盛硅业产能占比最大

具体来看,我国有机硅行业产能占比最高的为合盛硅业,占比为27%;其次为东岳硅材,产能占比为12%;第三为新安股份、江西蓝星星火,产能占比均为10%。

2025年04月29日
我国单晶硅行业市场CR5占比超85% 其中隆基股份市场份额占比最高

我国单晶硅行业市场CR5占比超85% 其中隆基股份市场份额占比最高

从市场规模来看,2019年到2023年我国单晶硅行业市场规模持续增长,到2023年我国单晶硅行业市场规模达到了603.42亿元,同比增长13.8%。

2025年04月28日
炭黑行业:中国产能稳居全球榜首 企业方面美国卡博特产能较多

炭黑行业:中国产能稳居全球榜首 企业方面美国卡博特产能较多

全球炭黑产能排名来看,美国卡博特以229.2万吨的产能高居榜首,占全球份额12.2%。其次为印度的博拉炭黑,其产能达到212.5万吨,占全球产能的11.3%。

2025年04月28日
我国活性炭行业下游应用较广 市场竞争程度高 企业较分散

我国活性炭行业下游应用较广 市场竞争程度高 企业较分散

活性炭具有强大吸附性能,广泛应用于食品饮料、环保、医疗、化工、水处理等多个领域。我国是全球主要的活性炭生产国之一,从产量来看,2019年到2023年我国活性炭产量从88万吨增长到了105.5万吨。

2025年04月10日
我国煤化工行业:北京市相关注册企业断层领先 中国神华、陕煤集团为头部企业

我国煤化工行业:北京市相关注册企业断层领先 中国神华、陕煤集团为头部企业

从行业竞争格局来看,我国煤化工行业主要可分为四个竞争梯队,其中位于行业头部企业为中国神华、陕煤集团,营业收入在3000亿元以上;位于行业第一梯队的企业为兖矿能源、中煤能源,营业收入在1000亿元到3000亿元之间;位于行业第二梯队企业为淮北矿业、广汇能源、宝丰能源等,营业收入在200亿元到1000亿元;

2025年04月02日
我国工业气体行业:大宗气体占据80%市场 外资企业份额超50% 本土企业正加速追赶

我国工业气体行业:大宗气体占据80%市场 外资企业份额超50% 本土企业正加速追赶

从市场规模来看,2019年到2023年我国工业气体行业市场规模逐年增长,到2023年我国工业气体行业市场规模约为2129亿元,同比增长8.4%。

2025年03月31日
我国电子化学品行业代表性企业主要分布于长三角、珠三角 其中西陇科学营收领先

我国电子化学品行业代表性企业主要分布于长三角、珠三角 其中西陇科学营收领先

从代表性企业分布来看,目前我国电子化学品行业主要聚集在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具体集中省市为江苏省、东省、广东省、浙江省等。

2025年03月21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