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硬脑(脊)膜补片行业:人工合成材料市场空间广阔 集采带来价格下探、高国产化率

前言:

随着颅内手术量逐步增加,国内硬脑(脊)膜补片市场规模呈现增长态势。目前,我国动物源性材料硬脑(脊)膜补片占比超80%,人工合成材料占比不足20%。随着可吸收材料、可降解材料、再生医学材料等新型材料的发展,人工合成材料应用加速渗透,目前除贝朗、强生等跨国巨头外,迈普医学、佰仁医疗等国内创新企业也推出了相关产品,人工合成材料将逐步占据一定市场份额。

2020年以来,硬脑(脊)膜补片已在24个省份开展带量采购,集采之下硬脑(脊)膜补片市场价格下探。由于国产产品成本低,先发优势明显,硬脑(脊)膜补片已成为高国产化率赛道。

一、开颅手术量增多,我国硬脑(脊)膜补片行业规模呈增长态势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硬脑(脊)膜补片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前景预测报告(2025-2032)》显示,硬脑(脊)膜补片是用于修补硬脑膜和(或)硬脊膜缺损的片状材料类产品。修补缺损的硬脑膜对于保护脑组织,防止脑脊液漏、颅内感染、脑膨出、癫痫等并发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几年,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以及脑血管疾病发病率的攀升,颅内手术量逐步增加,国内硬脑(脊)膜补片市场规模呈现增长态势。

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神经外科开颅手术量约为90万台,我国硬脑(脊)膜补片市场规模达到10.07亿元。预计2029年我国硬脑(脊)膜补片市场规模将达到18.41亿元,2023-2029年复合增长率为8.23%。

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神经外科开颅手术量约为90万台,我国硬脑(脊)膜补片市场规模达到10.07亿元。预计2029年我国硬脑(脊)膜补片市场规模将达到18.41亿元,2023-2029年复合增长率为8.23%。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二、我国硬脑(脊)膜补片以动物源性材料为主,人工合成材料将加速渗透

硬脑(脊)膜补片可分为动物源性材料(包括自体组织修补材料、同种异体修补材料、异种生物修补材料)和人工合成材料。目前,我国动物源性材料占比超80%,人工合成材料占比不足20%。

与动物源性材料相比,人工合成材料生物相容性差,存在异物刺激反应等问题;但人工合成材料也具有稳定性高、材料易于获取、加工技术种类多、降解速度可调、产业规模化成本优势突出等优点。随着可吸收材料、可降解材料、再生医学材料等新型材料的发展,人工合成材料应用加速渗透,目前除贝朗、强生等跨国巨头外,迈普医学、佰仁医疗等国内创新企业也推出了相关产品,人工合成材料将逐步占据一定市场份额。

硬脑(脊)膜补片分类

项目 动物源性材料 人工合成材料
代表材料 牛源、猪源等动物组织 聚乙醇酸、聚已内醋、聚乳酸等
优点 1、具有与人自体组织或器官相做的结构和组成2、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1、可加工技术种类较多,降解速度可调,结构可设计性强2、材料获取便捷,稳定性及均一性较高,溯源清晰,无病毒传染风险3、采用生物增材制造技术制备的产品,同样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缺点 1、动物源性材料取材于动物组织,取材及保存受限条件较多。稳定性、均一性难以控制,溯源难度高,存在病毒传播、免疫反应的风险2、可加工技术相对单一 1、材料特性与人体组织有差距,传统工艺制备结构不利于细胞长入2、传统加工工艺下的产品柔顺性较差,导致贴附性差,操作不便。
加工工艺 1、动物组织预处理及脱细胞技术2、冻干成形等物理方法。 1、传统加工工艺:编织、流延/热压成膜、复合涂层等2、先进制造工艺:生物增材制造、精密机械加工等。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我国硬脑(脊)膜补片生产企业布局情况

企业 天新福医疗 冠昊生物 正海生物 迈普医学 佰仁医疗
产品 复层免缝合人工硬脑膜 生物型硬脑(脊)膜补片 海奥生物膜 硬脑(脊)膜补片 硬脑(脊)膜补片
材料 动物源性材料 动物源性材料 动物源性材料 人工合成材料(聚乳酸) 动物源性材料
说明 原材料是高纯度I型胶原蛋白,与人体细胞基质的主要成分相同,生物相容性更好。 猪的心包膜(I型)或胸膜(II型)组织经交联处理制成,产品一面光滑,另一面有绒毛状或条状或网状天然结构。 牛皮经处理后制备的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主要成分为胶原蛋白,保留了胶原蛋白特有的三维空间结构。 材料为聚乳酸,一种人工合成的可用于人体的生物降解性材料,具有良好的水密性。 牛心包组织改性材料,具有与体内结缔组织类似的结构特性。
使用特点 具备免缝合、可降解、同步吸收、防粘连、三维孔隙结构等优势。 具有类似脑膜的抗张性,柔韧性及弹性,致密性好,不透水,操作简单,易于缝合。 可缝、可贴、可降解,临床应用更方便;力学性能好,天然三维空间结构,有助于成纤维细胞长入、胶原形成和快速血管化。 可缝可贴可完全吸收,应用面广;三维仿生多孔微纤维结构,利于新生细胞的附着迁移和增殖分化。 可为患者自体组织自然修复提供组织支架,以获得足够的时间与空间实现组织自然修复。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三、集采使市场价格下探,硬脑(脊)膜补片成高国产化率赛道

2020年以来,硬脑(脊)膜补片已在24个省份开展带量采购,集采之下硬脑(脊)膜补片市场价格下探,其中,安徽、河北、河南、江苏等省平均降幅为70%-90%。由于国产产品成本低,先发优势明显,硬脑(脊)膜补片成为高国产化率赛道,天新福、冠昊生物、正海生物、迈普医学、佰仁医疗等企业合计占据超92%的市场份额。

2020年以来,硬脑(脊)膜补片已在24个省份开展带量采购,集采之下硬脑(脊)膜补片市场价格下探,其中,安徽、河北、河南、江苏等省平均降幅为70%-90%。由于国产产品成本低,先发优势明显,硬脑(脊)膜补片成为高国产化率赛道,天新福、冠昊生物、正海生物、迈普医学、佰仁医疗等企业合计占据超92%的市场份额。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zlj)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全球基因测序仪行业迎应用拓展机遇 中国企业加速追赶下市场进入国产替代新阶段

全球基因测序仪行业迎应用拓展机遇 中国企业加速追赶下市场进入国产替代新阶段

基因测序应用场景走向多元化,基因测序仪市场迎来增长机遇。根据数据,2023年全球基因测序市场规模达155.4亿美元,预计2024-2030年全球基因测序市场规模将由188亿美元增长至624.8亿美元。

2025年08月11日
超声检测行业:国产替代步伐加快 本土厂商正逐渐打破国外厂商高端市场垄断地位

超声检测行业:国产替代步伐加快 本土厂商正逐渐打破国外厂商高端市场垄断地位

近年随着国内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以及新材料、新工业不断涌现,我国超声检测行业进入快速发展期,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超声检测行业市场规模为61.12亿元,同比增长13.1%。

2025年08月08日
我国电子病历行业迈入智慧化发展新阶段 市场竞争格局稳定 嘉和美康市占率领先

我国电子病历行业迈入智慧化发展新阶段 市场竞争格局稳定 嘉和美康市占率领先

国家持续推进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疗信息化建设。2018年以来,国务院、卫健委等部门多次发文规范电子病历系统,推进医院加强电子病历建设,提升信息化和beplay下载软件 化水平,并且开展相应分级评价。政策持续加强对医院电子病历系统考核,2018-2022年我国三级医院电子病历平均等级已由2.56级提升至4.00级左右。

2025年08月06日
我国造影剂行业:磁共振造影剂市场份额提升 国产替代空间依然广阔

我国造影剂行业:磁共振造影剂市场份额提升 国产替代空间依然广阔

在2022年受集采影响,造影剂市场曾经历超过20%的大幅下滑,但2023年已实现企稳回升。从产品结构来看,X射线造影剂凭借其广泛的适用性长期占据市场主导地位,2017-2023年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3.95%;而磁共振造影剂市场保持较快增长,实现14.96%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与此同时,磁共振造影剂市场份额从2017年的1

2025年08月06日
我国单抗药物市场规模增速持续领先全球 内资市场份额已超过外资

我国单抗药物市场规模增速持续领先全球 内资市场份额已超过外资

我国单抗药物市场格局近年来发生显著变化,本土企业与跨国药企的竞争态势持续演变。由于行业发展起步较晚,早期市场长期由罗氏、默克雪兰诺等国际制药巨头主导。但随着国内药企在研发技术和生产工艺上的持续突破,市场格局逐步重塑——内资企业市场份额从2022年超越外资企业(51% vs 49%)后,2023年进一步提升至55.5%,

2025年08月06日
筋膜枪行业:核心消费群体分层特征显著 市场“规范化+beplay下载软件
化”双轨并行

筋膜枪行业:核心消费群体分层特征显著 市场“规范化+beplay下载软件 化”双轨并行

近年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稳步提升,为筋膜枪市场的快速扩张奠定了坚实基础。2017-2024年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6万元增长至4.13万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6.83%,人均消费支出从1.83万元增长至2.82万元,年复合增长率为6.37%。2025年上半年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18万元,同比名

2025年08月06日
我国抗感染药物行业分析:多因素驱动市场规模扩容 政策端将助力需求潜力释放

我国抗感染药物行业分析:多因素驱动市场规模扩容 政策端将助力需求潜力释放

近年来,在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居民支付能力提升叠加人口老龄化因素使感染类疾病患病风险增加,我国抗感染药物行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根据数据显示,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提升,已从2016年的23821元增长到2024年的41314元。未来,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人均可支配收入有望进一步提高。

2025年08月04日
我国磁共振成像设备采购量快速上升 市场呈现“三足鼎立”格局

我国磁共振成像设备采购量快速上升 市场呈现“三足鼎立”格局

磁共振成像设备(MRI)是一种利用核磁共振原理生成人体内部结构图像的医疗设备,具有分辨率高、对比度好、无辐射损伤等优点,被广泛用于临床医学诊断。近年来,在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居民生活水平提升、健康意识增强以及医疗技术进步等多重因素推动下,我国磁共振成像设备行业总体保持稳健发展态势。其市场规模从2020年的150.6亿元

2025年08月01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