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化学农药原药种类
化学农药原药是指通过化学合成、生物发酵等工艺生产的,具有农药活性成分的纯物质或混合物,未经过添加助剂(如溶剂、乳化剂、分散剂等)加工,不能直接用于农作物或病虫害防治。
化学农药原药分类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2、我国化学农药原药产量上升
近年来,我国农药工业快速发展,已形成了一套包括科研开发、原药生产、制剂加工、原材料及中间体配套较为完整的农药工业体系。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化学农药原药产量约为367.5万吨,同比增长22.2%。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3、全球农药原药市场由仿制药占据绝对主导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化学农药原药行业发展趋势研究与未来前景预测报告(2025-2032年)》显示,农药原药分为创制药和仿制药两类。其中,创制药是指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活性成分,其研发过程复杂,需经历大量化合物筛选和严谨的毒理、药效、安全性试验,研发成本高昂,技术壁垒显著,所以创制药企业在市场上享有较高的独占性和溢价能力,并获得高商业回报。仿制药则是在创制药专利到期后,其他企业依据其公开的分子结构和合成路线进行仿制生产的产品,其研发周期与投入成本显著较低,技术门槛也相对有限,但利润空间受行业竞争程度影响较大。
当前,全球仿制药的市场份额约93%,占据农药原药行业绝对主导,而仍在专利期内的创新药仅约7%。随着大量专利陆续到期、环保监管趋严以及全球对低毒高效产品的需求提升,仿制药市场份额将持续拓宽。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4、国内外农药原药创制药和靶标的研发进展
当前,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大型跨国公司凭借农药创新药技术积累和研发实力持续领先,如2023年推出的核酸农药Calantha(美国GreenLight Biosciences公司研发)、2024年推出的Booster抗性治理增效剂(英国Pangaea Biosciences研发)等。在中国市场,我国化学农药原药行业也逐渐将发展重心转向创制药,并取得了显著进展,如清原作物科学自主研发了氟溴草醚、氟砜草胺、溴噁草松等十余种除草剂。
此外,创新药关键就在于发现并验证具有临床价值的原创性靶标。国外在靶标发现方面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如环溴虫酰胺的靶标鱼尼丁受体变构体、双丙环虫酯的靶标香草酸瞬时受体通道复合物、氟噻唑吡乙酮的靶标OSBP、双氢茉莉酮酸丙酯的靶标茉莉酸信号受体。我国在分子靶标发现技术上近年来也取得显著进步,当前研发人员已经发现UspA、Myosin-5、ApOR5-Orco、HPPD、OfHex1等多个农药的潜在作用靶标。
国外的原创性靶标(不完全统计)
原创农药 |
原创靶标 |
作用机理 |
类型 |
双丙环虫酯 |
香草酸瞬时受体通道复合物 |
与通道复合物结合,过度刺激并最终使该通道沉默,引起昆虫神经系统紊乱,影响其取食行为和运动能力,最终导致昆虫饥饿和失水而死亡 |
杀虫剂 |
环溴虫酰胺 |
鱼尼丁受体变构体 |
与线粒体膜内鱼尼丁受体上的特定位点相结合,打使细胞内的钙离子持续释放,并与肌浆中的基质蛋白结合,迅速引起靶标害虫肌肉持续收缩和萎缩,表现出抽搐、麻痹、拒食,最终导致死亡 |
杀虫剂 |
氟噻唑吡乙酮 |
氧化固醇结合蛋白OSBP |
OSBP在真核细胞内参与脂质代谢的非囊泡运输,对病原菌维持细胞功能至关重要,氟噻唑吡乙酮通过抑制OSBP来影响病原菌的生命周期 |
杀菌剂 |
双氢茉莉酮酸丙酯 |
茉莉酸信号受体 |
双氢茉莉酸丙酯通过激活能诱导植物产生抗虫和抗病相关蛋白的茉莉酸信号受体,增强植物自身的防御机制 |
生长调节剂 |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我国农药原创性靶标(不完全统计)
原创农药 |
原创靶标 |
作用机理 |
类型 |
香草硫缩病醚 |
抗逆胁迫蛋白UspA |
通过激活植物免疫系统、调控激素相关基因表达、利用内吸传导特性在植物体内分布,从而增强植物对病毒病的抗性 |
植物免疫激活剂 |
氰烯菌酯 |
肌球蛋白Myosin-5 |
抑制病原菌Myosin-5的ATP酶活性,从而抑制病原菌的生长和繁殖 |
杀菌剂 |
乙酸香叶酯 |
报警信息素受体ApOR5-Orco |
乙酸香叶酯通过作用于报警信息素受体ApOR5-Orco,触发昆虫的防御行为,使昆虫产生逃避反应或减少取食。 |
昆虫行为调控剂 |
喹草酮 |
对羟基苯基丙酮酸双加氧酶HPPD |
抑制对羟基苯基丙酮酸双加氧酶HPPD的活性,阻止类胡萝卜素的合成,导致植物叶片发黄、发白,影响光合作用最终使植物死亡 |
除草剂 |
TMG |
昆虫己糖胺酶OfHex1 |
TMG通过抑制昆虫已糖胺酶OfHex1的活性,干扰昆虫的几丁质代谢和外骨骼形成,阻碍昆虫的生长和发育。 |
杀虫剂 |
烯肟菌酯 |
细胞色素bc1复合物 |
农药通过抑制细胞色素bc1复合物的活性,阻断线粒体呼吸链电子传递,导致昆虫细胞能量代谢障碍,最终使昆虫死亡。 |
杀虫剂 |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不过,原药创新药作为农药产品的核心,开发成本巨大、周期较长。根据数据显示,2014-2019年间新农药研发平均需要近12.3年时间,成本超过3亿美元。(WYD)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