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业相关定义及消费群体分析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特膳食品行业现状深度研究与发展前景分析报告(2025-2032年)》显示,特膳食品,即特殊膳食用食品,是指为满足特殊的身体或生理状况和(或)满足疾病、紊乱等状态下的特殊膳食需要,专门加工或配方的食品。这类食品通常具有特定的营养成分和配比,旨在提供针对性的营养支持,以促进健康或辅助医疗治疗。其核心特征包括: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特膳食品消费人群主要包括三类:一是生理特殊群体,如婴幼儿、孕产妇、老年人;二是疾病/代谢异常人群,如糖尿病患者、消化吸收障碍者、术后患者等;三是营养需求受限者,如素食者、食物过敏者。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二、多重社会因素叠加驱动下我国特膳食品市场快速增长,五年间实现三倍增长
近年随着健康意识的提升和消费需求的多样化,我国特膳食品市场呈现快速增长。数据显示,2019-2024年我国特膳食品市场规模从73 亿元左右增长至232亿元,五年间实现了三倍增长。预计2025年这一市场将突破 286 亿元。分析认为,这一增长的背后,是多重社会因素的叠加驱动:60岁以上老年人口突破3亿带来的慢性病营养需求、新生儿父母对科学喂养的极致追求、术后康复人群对临床营养的认知提升,共同构成了这个黄金赛道的基本盘。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观研天下整理
三、婴幼儿类产品增长保持韧性,特医食品迎来快速发展期
从细分市场来看,根据国家标准《预包装特殊膳食用食品标签》(GB 13432-2013)及《食品安全法》,特膳食品可分为包括婴幼儿辅助食品、婴幼儿配方食品、特医食品与其他特膳食品四类。其中婴幼儿类产品是目前特膳食品的重要分支,占比近6成。尽管受到出生率下滑和0~6月龄婴儿纯母乳喂养政策推广的影响,近年来该领域仍保持增长韧性。而与此同时,特医食品受益于银发经济的政策支持与产品渐受临床认可,迎来了快速发展时期。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1、出生率持续下滑背景下,婴幼儿类产品市场仍展现出增长韧性
婴幼儿类产品作为特膳食品的重要分支,当前仍保持增长韧性。尽管受出生率下滑及0~6月龄婴儿纯母乳喂养政策推广的影响,婴儿配方食品渗透率提升受阻,市场呈现萎缩趋势。但得益于精准营养理念的深化与消费升级趋势,有效抵消了人口红利消退的负面影响,婴儿和幼儿配方食品市场体量庞大且持续增长。而当婴儿成长至6个月后,母乳已无法完全满足其营养需求,婴儿和幼儿配方食品市场的刚需属性进一步凸显。数据显示,2020-2024年我国婴幼儿配方食品行业市场规模由1066.81亿元变动至1017.27亿元,预计2029年这一规模将增长至1058.12亿元。其中2024-2029年婴儿配方食品市场规模将从100.06亿元年降至72.52亿元;而较大婴儿和幼儿配方食品的市场规模将从917.11亿元增长至985.43亿元。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观研天下整理
与此同时,在婴幼儿辅助食品领域中,作为婴幼儿从纯乳类饮食向固体食物过渡的首选辅食,婴幼儿谷类辅食因其温和易消化的形态,在家长认知中更接近正餐,因此渗透率较高。而2025年发布的《婴幼儿营养喂养评估服务指南》进一步强调了辅食添加对降低婴幼儿贫血率的重要性。在此背景下,该品类未来有望通过精准营养理念的深化和消费升级趋势,实现持续增长,从而抵消人口红利消退带来的负面影响。预计2029年,我国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将增至168.46亿元。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2、受益于银发经济的政策支持与产品渐受临床认可,特医食品已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与婴幼儿类产品增长缓慢不同的是,当前我国特医食品已进入快速发展时期。预计到2029年,我国特医食品市场规模将达到789亿元。一是,国家层面相继出台《关于促进老年营养健康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明确将特医食品纳入养老服务体系,并通过税收优惠、研发补贴等举措加速产业布局。尤为值得注意的是,2025年8月1日,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发布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老年营养补充食品》征求意见稿(下称意见稿),标志着我国首个老年人群营养补充食品的国家标准即将落地。这一标准体系的建立,不仅填补了老年营养补充食品领域的监管空白,更将为特医食品行业带来三大发展机遇:一是通过明确产品技术指标,推动企业研发更符合老年群体需求的精准配方;二是借助标准背书提升消费者信任度,加速市场渗透;三是为医保目录纳入、分级诊疗推广等政策衔接提供技术支撑,进一步拓展临床应用场景。
二是,临床端对特医食品的认可度显著提升——2024年中华医学会临床营养分会发布的《特医食品临床应用指南》中,针对老年慢性病、术后康复等场景的特医产品推荐率较2020年增长37%,三级医院营养科特医食品使用覆盖率已突破68%。
三是,人口老龄化加剧带来广阔的需求空间。这是因为人口老龄化加剧意味着慢性病患者数量增加,且该人群对临床营养支持和日常疾病管理的需求渐增,从而也将带动可满足需求的特医食品需求增长。尤其是特定全营养配方食品领域,随着患者对营养治疗重要性的认知不断深化,该类产品正逐步从院内治疗场景向患者出院后的"长期病患管理"场景渗透,展现出广阔的市场空间。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观研天下整理
四、入局企业背景多元、数量众多,专注特医食品制造商具备显著的长期竞争优势
我国特膳食品市场呈现“双轨制”监管特征:需注册管理的婴幼儿配方乳粉和特医食品执行严格准入标准,而其他品类仍归入普通食品管理体系,监管相对宽松。这种监管差异不仅导致市场参与者背景多元、数量众多,更形成“高门槛与低门槛并存”的独特市场生态。
根据企业背景和战略重心,市场主要参与者可划分为三大类:第一类以飞鹤、伊利为代表国内外大型乳制品企业,这类企业产品线主要围绕婴幼儿配方乳粉切入特膳食品市场整体研发投入相对有限,在面向特定疾病领域的特医食品方面布局较少。
第二类以玉鹤鸣、圣桐特医为代表的专注特膳食品尤其是特医食品的专业制造商,这类企业具备较多的科研专利布局和创新能力的企业表现突出,在覆盖多种临床应用场景方面具备明显优势。
第三类以海思科、辰欣药业为代表的国内外大型药企,这类企业进入特膳食品领域多属于医药业务资源的延伸,更常视为大健康板块的补充业务,因此发展重心多不在特膳食品,在行业的竞争力相对有限。
我国特膳食品市场参与者主要分为三类
| 参与者 | 背景/特征 | 产品线布局 | 代表企业 |
| 国内外大型乳制品企业 | 多数具有上市公司背景,产业常向上游延伸至牧场养殖环节,充分发挥协同效应。 | 产品线主要围绕婴幼儿配方乳粉切入特膳食品市场整体研发投入相对有限,在面向特定疾病领域的特医食品方面布局较少。 | 飞鹤、伊利 |
| 专注特膳食品尤其是特医食品的食品制造商 | 上市公司占比较低,以中小规模企业为主。 | 具备较多的科研专利布局和创新能力的企业表现突出,在覆盖多种临床应用场景方面具备明显优势。 | 玉鹤鸣、圣桐特医 |
| 国内外大型药企 | 多数具有上市公司背景,研发实力强劲。 | 进入特膳食品领域多属于医药业务资源的延伸,更常视为大健康板块的补充业务,因此发展重心多不在特膳食品,在行业的竞争力相对有限。 | 海思科、辰欣药业 |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综合市场特征来看,由于普通食品生产准入门槛较低与特殊食品注册审批严格形成的监管差异,使得成功获取婴幼儿配方乳粉及特医食品注册批文的企业,凭借合规资质和品牌背书,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显著优势。
而对比增长潜力,特医食品的战略价值更为凸显:一方面,中国出生率持续下滑导致婴幼儿配方乳粉市场基数萎缩;另一方面,慢性病高发、老龄化加速及精准营养需求升级,共同推动特医食品市场规模快速扩张。因此,专注于特医食品领域的专业制造商,凭借先发优势和细分领域技术积累,已形成显著的长期竞争优势。
此外,随着行业竞争从产品维度向服务维度延伸,渠道覆盖广度与客户复购率正逐步成为决定企业竞争地位的关键指标,我国特膳食品行业竞争格局正从“单一产品竞争”向“全场景解决方案竞争”加速演进。(WW)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