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紫菜行业生产现状及区域分布:供应量增长稳定 江苏省产业体系完整且规模较大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2022年中国紫菜市场分析报告-市场发展监测与发展动向预测》显示,紫菜在系统分类学上隶属于红藻门,原红藻纲,红毛菜目,红毛菜科,是一类生长在潮间带的海藻,其分布范围涵盖了寒带、温带、亚热带和热带海域。紫菜是世界上产值最高的栽培海藻,在中国、日本和韩国被大规模栽培。

我国是虽然紫菜消费大国,但近三年来种植面积逐年下降。根据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紫菜养殖面积下降至72399公顷。

我国是虽然紫菜消费大国,但近三年来种植面积逐年下降。根据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紫菜养殖面积下降至72399公顷。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从区域分布来看,2020年,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和广东紫菜海水养殖面积分别为40986吨、15359吨、12844吨、2580吨和590吨,养殖面积占总面积的比重分别为56.64%、21.23%、17.75%、3.57%和0.82%,分别依次位居前三。

从区域分布来看,2020年,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和广东紫菜海水养殖面积分别为40986吨、15359吨、12844吨、2580吨和590吨,养殖面积占总面积的比重分别为56.64%、21.23%、17.75%、3.57%和0.82%,分别依次位居前三。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2013-2020年,随着养殖技术逐渐成熟及紫菜品种不断丰富,我国紫菜养殖产量持续增加。根据数据显示,截止到2020年我国紫菜海水养殖产量上升至22.2万吨,同比增长4.57%。

2013-2020年,随着养殖技术逐渐成熟及紫菜品种不断丰富,我国紫菜养殖产量持续增加。根据数据显示,截止到2020年我国紫菜海水养殖产量上升至22.2万吨,同比增长4.57%。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其中,浙江省紫菜养殖产量最高,2020年产量达到74948吨,占总产量的比重为33.76%;其次为福建省,产量为72858吨,占总产量的比重为32.82%;第三为江苏省,产量为46924吨,占总产量的比重为21.14%。

其中,浙江省紫菜养殖产量最高,2020年产量达到74948吨,占总产量的比重为33.76%;其次为福建省,产量为72858吨,占总产量的比重为32.82%;第三为江苏省,产量为46924吨,占总产量的比重为21.14%。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以江苏省为例,我国南方浙江、福建和广东沿海主要栽培坛紫菜,北方江苏、山东沿海主要栽培条斑紫菜。其中,江苏省沿海占据全国97%条斑紫菜生产企业,所有江苏沿海也是我国条斑紫菜的主产区。

2019-2020年,江苏条斑紫菜产业栽培面积70万亩,紫菜种苗培育室面积102万m2,年产标准制品60亿张,占国际紫菜市场的贸易份额65%以上,出口5大洲近80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额3亿美元,总产值达120亿元。目前,江苏紫菜产业已经走过了近半个世纪的艰难、曲折的历程,并且已形成七大江发展特点。

江苏省紫菜产业发展特点

发展特点

主要内容

独特的区位优势

江苏省位于黄海南部地区,沿海是全国著名的吕四渔场和海州湾渔场,渔业资源丰富,也是条斑紫菜的天然产地。全省海岸线长954km,沿海滩涂和浅海海域广阔,滩涂面积达到980万亩,约占全国滩涂总面积的1/4。特别是具有全国唯一、世界罕见的辐射沙洲滩涂,为紫菜养殖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越自然条件

较大的发展规模

21世纪初,江苏省紫菜协会和各地紫菜协会(商会)成立以后,江苏省紫菜产业逐步走上了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紫菜产业还带动了养殖器材等渔需物资供应、紫菜养殖和加工机械制造、紫菜专业市场交易与流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良好的品牌知名度

江苏省条斑紫菜在全国乃至全球都具有较高的知名度,特别是条斑紫菜中国出口反贸易壁垒第一案的胜利,条斑紫菜开始为众多的国人所认识。江苏全省有1个紫菜品牌获得中国名牌农产品称号,2019年有1个紫菜品牌获得“中国好食品”称号,10余个获得省名牌和北京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水产品称号

较高的质量品质

江苏省条斑紫菜产业的发展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开始引进日本全自动紫菜加工机械,以及后来的异物去除机械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先进加工机械的引进大大提高了产品加工质量,并且南通、连云港和盐城的条斑紫菜已经进行了地理标志产品认证等,条斑紫菜也是在出口农产品和水产品中率先实施基地注册和代码追溯的产品

完整的产业体系

江苏省条斑紫菜形成了从紫菜育苗、养殖、一次加工、二次加工、市场交易等完整的产业体系。同时还形成了完善的毛竹、玻璃钢杆、绳网、浮筒等养殖器材生产和营销网络,紫菜养殖机械、加工制造机械和紫菜包装材料、紫菜储藏、紫菜网专用冷冻库、运输、市场拍卖、电子商务等生产营销体系

旺盛的市场需求

近年来,条斑紫菜在国际市场上的需求依然十分强劲,每年约以10%速度增长,中国的条斑紫菜已经出口到世界80多个国家和地区。

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条斑紫菜是南通市第一个国家级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区项目,同时还承担了国家级科技跨越工程项目。江苏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建立了国家级紫菜种质库,江苏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常熟理工学院、江苏海洋大学等单位都有专门团队开展条斑紫菜的新品种和栽培技术研究。紫菜产业同时还得到中科院海洋研究所、上海海洋大学、水科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等国家级团队的鼎力支持。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不过,江苏条斑紫菜产业虽然在国内处于绝对领先状态,但与日本、韩国等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产业在自身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杂藻影响、紫菜养殖发展空间受限及劳动力缺乏等。

不过,江苏条斑紫菜产业虽然在国内处于绝对领先状态,但与日本、韩国等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产业在自身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杂藻影响、紫菜养殖发展空间受限及劳动力缺乏等。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因此,江苏省紫菜产业应该采取针对主产区北移和气候环境的改变研发紫菜新品种、条斑紫菜良种推广应用等策略。

因此,江苏省紫菜产业应该采取针对主产区北移和气候环境的改变研发紫菜新品种、条斑紫菜良种推广应用等策略。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WYD)

行业分析报告是决策者了解行业信息、掌握行业现状、判断行业趋势的重要参考依据。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调整,未来我国各行业的发展都将进入新阶段,决策和判断也需要更加谨慎。在信息时代中谁掌握更多的行业信息,谁将在未来竞争和发展中处于更有利的位置。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秸秆综合利用行业经济性瓶颈待破 收储运网络构建与精深技术研发需协同发力

我国秸秆综合利用行业经济性瓶颈待破 收储运网络构建与精深技术研发需协同发力

在政策推动下秸秆综合利用取得了显著成效,我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秸秆综合利用国。根据数据,2022年我国秸杆综合利用量在6.62亿吨左右,占全球的比重达23.76%,超过美国的18.31%、欧洲的8.15%。2024年我国秸秆综合利用量进一步增长至6.45亿吨。

2025年11月20日
我国辣椒种植行业:分子育种与数字化转型双轮驱动 市场集中与品牌突围趋势并存

我国辣椒种植行业:分子育种与数字化转型双轮驱动 市场集中与品牌突围趋势并存

辣椒种植上游核心为育种,目前国产辣椒种子已占主导,市占率从不足50%提升至95%,但高端品种仍依赖进口,成为辣椒种植产业链短板。近年来,辣椒产业进入“科技赋能”阶段,分子育种技术应用深入,将新品种研发周期缩短30%,定向培育出高辣度、高抗病性、耐储运的品种,为不同区域种植户提供了精准适配的品种选择,有望重塑辣椒种植品种

2025年11月17日
我国水产饲料行业:短期集中涨价潮来袭 多家企业积极出海寻新增长

我国水产饲料行业:短期集中涨价潮来袭 多家企业积极出海寻新增长

自2023年起,我国水产饲料产量进入持续收缩通道,行业生产格局则进一步向广东地区集聚。同时,行业集约化、规模化发展趋势愈发明显,马太效应持续强化。面对国内市场饱和与竞争压力,多家企业选择积极出海以开拓新增长空间。

2025年10月27日
我国大米深加工行业供需基本平衡 多联产趋势下市场增量空间广 竞争格局两极分化

我国大米深加工行业供需基本平衡 多联产趋势下市场增量空间广 竞争格局两极分化

随着大米初级加工产品(如糙米、精白米)已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多元化的需求,大米深加工迎来发展机遇。目前我国大米深加工产品供需保持基本平衡。2023年我国大米深加工产品产量1584.1万吨,需求量1552.2万吨;预计2025年我国大米深加工产品产量约1699.7万吨,需求量约1668.8万吨。

2025年10月17日
产量下滑但出口增长且需求旺盛!柠檬成身价狂飙“宠儿” 市场价格一路攀升

产量下滑但出口增长且需求旺盛!柠檬成身价狂飙“宠儿” 市场价格一路攀升

我国是柠檬生产大国,近年来产量整体呈现增长态势,到2023年国内柠檬鲜果产量达到276.57万吨。不过自进入2024年以来,受到极端气候变化影响,国内柠檬鲜果产量大幅下降。如2024年,整个四川省平均气温16.4℃,较常年偏高1.2℃,创1961年以来历史新高。其中安岳产区从7月下旬开始遭遇长达55天的极端高温无雨天气

2025年09月28日
我国肉牛养殖行业陷入成本高企与种源之困 企业应如何降本增效?

我国肉牛养殖行业陷入成本高企与种源之困 企业应如何降本增效?

我国肉牛养殖业因本土品种繁殖周期长、增重速度慢,导致生产效率低下,养殖成本居高不下。从成本结构拆分看,仔畜费用占比近六成,凸显优质牛源稀缺;饲料成本占比近三成,反映转化率偏低问题突出。面对如此成本结构,企业需从遗传改良、精细喂养、技术赋能等多方面系统应对。

2025年09月17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
Baidu
map